群读 | 顾远:《私人阅读史》札记

文摘   2024-12-27 17:23   上海  




短视频横行的年代,我们还愿意静下心来阅读经典吗?


本文是顾远的《私人阅读史》札记。这本书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时推出的一本“阅读史”,邀请了34位文化名人来分享他们的书单和阅读推荐。在这些书单里既能看到他们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也折射出当时的时代精神和开放的社会心态。


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ta的思想史”。这一年里曾有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书?邀请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2024私人阅读史”吧。





《私人阅读史》札记
by 顾远
近些年,深感重读经典的必要。网络阅读大多轻浅,方便及时了解时讯,也易于快速地增广见闻,扩大认知的疆界。但要想深耕细作,生长出繁茂的智慧之花,还是需要多读一读经典。
经典可以提供思想的“原”理论,培养思考的方式,拓展观察和思考的对象的尺度与深度,揭示出古今中外、四面八方的人、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了这些,人说话做事都更有底气,人生的方向感也会更强,阅读的过程更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


于是从书架上拿起了这本《私人阅读史》。这本书成书于2008年,时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各类纪念和回顾总结类的主题出版物很多。这本书希望从一些典型人物的阅读史中找到一些共性,藉此梳理出这三十年来中国人的阅读历程和精神成长历程。立意不错,选取的角度也很好。
不过也许是因了这立意,书中采访的这些人物在开列各自的书单时,大多并不完全是站在纯粹“私人“的角度,而多多少少是在为整个社会的阅读历程开列书单。
这样的结果倒是很遂编者的意,而且上个时代八十年代的阅读,确实有着所谓”全民阅读“的特征,一来市面上可以读到的书就那么多,二来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变革的诉求弥漫于整个社会,难免私人读的也就是大家读的。

看看各人所列书单,能看到很多相同的书目,比如八十年代时,李泽厚的思想史‘三论“、各类关于“存在主义”的著作;九十年代中,对于胡适、顾准、陈寅恪的著作和价值的再发现,林达关于美国的系列书籍,以及那本美国史的经典著作《光荣与梦想》。40年代、50年代生人,还会提到一些苏俄时期的文学和社科著作。

归结起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全社会的阅读类别集中在国外“先进“理论(其实这些理论当时在国外已经不新鲜了)和中国的传统典籍上;九十年代开始出现一些学术上的分野,阅读的市场化开始出现;到了新世纪,则无论专业学术性阅读,还是普罗大众的日常阅读(假如还有阅读的话),都日趋浮躁、浅薄,和功利。
全民阅读同样的书,这是时代的必然,但也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现如今,在表面上看,图书门类远比过去更加多元,但阅读的深度却也大为下降。整体上,国民的精神成长究竟是比过去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大概还很难说。

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编者所说的“文献价值”,对于梳理中国社会过去三十余年里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必要而又缺失的视角。
此类回忆,特别是文人回忆自己的阅读史、名人回忆自己的成长史,往往真伪难辨,当事人有意无意地美化、合理化自己的经历是很容易想见和理解的事情。
整本书看下来,觉得各位受访者都还是真诚的,其中我尤其喜欢谢泳、止庵、秋风和江晓原诸君的回忆。这几位在我看来,真正提供的是他们的“私人“阅读史,有意识地要求自己不去对社会整体阅读风向加以品评。
相比之下,贺卫方的回忆有点敷衍,让人失望,会不会是访谈时有些仓促了?梁文道是全书所有受访者中仅有的两位70后中的一位,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藏拙“,梁氏书单特意言明列出的都是对整个社会有影响的书。这种站在观察者角度提供的“公共性”书单,放在整本书里颇不协调,不知道会不会也让一些“梁粉”有些失望。

这本书对我而言——我觉得,也对很多和我年龄相仿,且也喜欢深度阅读的人而言,具有很好的提示和导读效果。
我把各家书单里列出的书,除去一些明显我不感兴趣的和过时的,都记录下来,还分了名目,于是便可以此为基础加以扩展,构成自己的“重读经典”书目。说来也巧,这些受访者的阅读领域和我的阅读领域之间有着很大的重叠。
各位受访者在开列书单的时候多少会对每本书加以评论,这些简洁的书评被置于一个人成长的坐标中和TA的知识谱系里,往往比那些长篇大论的书评对人启发更大。

把各书单里的书分类记录以后,整本书的不足也就很明显的表现出来。不知道这本书的编者是如何挑选受访者的,总之,所有的受访者都集中在人文社科领域,而他们推荐的书也多集中在这些领域。科技领域的书籍除了研究科技史的江晓原开列了几本以外,几乎无人提及。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失和遗憾。由此也让人怀疑,编者所挑选的这些受访者,他们的阅读史真的足以让我们管窥一代国人的阅读和精神成长历程吗?
另一方面,这些受访者所列书单中以严肃厚重的书籍居多。难道在他们的阅读经历中竟没有或者不可以有一些更有趣更“另类“一些的书吗?
说到这一点,我得再提一句江晓原。所有受访者中,只有他提到了科幻小说(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我一直觉得科幻小说,和侦探小说一样,是其价值被严重低估了的两个书籍品类。真正优秀的科幻小说家莫不是对人类社会的未来、科技发展与人性的关系、人在宇宙万物中的位置等严肃主题有着深邃的思考,并做出引人入胜的表达。

最后,受这本书的启发,我也该花些时间,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阅读历程和精神成长的历程了。

来自顾远的阅读推荐:
顾远de每周荐书 之一
顾远de每周荐书 之二

 群岛大学


        教育创新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我们希望通过记录并分享教育创新者在通往教育3.0过程中的观察、实践和思考,让读者从中获得前行的动力、思维的碰撞和实践的启发。


在群岛,我们共创学习之道

在群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群岛大学
推动教育3.0,联结教育创变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