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100种教育选择】线下第二场
11月1日在深圳举办
70多位关心教育的父母&教育者们济济一堂
这次我们聊一聊
面对既定的教育环境
我们还能做出哪些不一样的选择?
凑巧的是,这次的三位分享者
他们的孩子分别就读于
公立小学、公立初中和公立高中
同样面临幼升小的入学适应、
中学紧张的课业压力以及孩子的厌学情绪
他们又会如何回应?
她叫花菜,她的女儿怀怀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在过去的一年里,当同龄孩子都在忙着上幼小衔接班,学习拼音、写字和计算时,花菜和先生决定开着房车带女儿自驾环游中国。
花菜说,虽然没有坐在教室里上课,但在接触真实世界、遇到真实挑战、有了自己的困惑时,反而促发了怀怀的主动学习 ——
在旅途中学习如何管理和使用自己的零花钱,顺便学会了基本的加减计算;无聊时想要读绘本,顺便学着认识了很多字;更重要的是从岭南走到川渝、从藏区再下江南,每到一处新环境,如何快速地适应其中,如何与当地人相处,这些更是5岁的孩子在一年中持续练习的能力。
如今进入小学一年级,怀怀很快就适应了学校的节奏,课业也颇游刃有余,更妙的是在学校里有了同龄人的社交,弥补了过去一年中缺少稳定玩伴的遗憾。
花菜说,出发之时她和先生更多是为了圆自己的梦,但这一年也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学习在窗外,他人即老师,世界是教材”的魅力,当孩子知道自己为何而学,成为了主动的学习者,应对学业也就更自然而然。
她叫Sherry,和花菜的女儿不同,她的女儿西西一直是个慢热的孩子,对环境高度敏感,从幼儿园开始就总是因为担心被老师骂而紧张,也很少主动参加班级和学校的活动,希望自己是个不被老师关注的“小透明”。
如何支持孩子面对这样的压力和挑战?Sherry选择成为老师和孩子间的桥梁,帮助他们“看见”彼此的处境——和女儿一起讨论老师每天面对的琐碎工作和巨大压力,帮她解构“凶”背后的原因;也找老师沟通孩子慢热的特质,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
如今西西进入初中,开始了与小学完全不同的学习强度,她依然是个成绩中等的孩子,依然在慢慢寻找新环境下自己的应对方式和节奏,但比起小学刚入学时,她变得更自信大胆,也主动加入了“啦啦操”这个自己喜欢的校园社团活动。
Sherry说,这几年越发感受到好的教育是“把人当人”——看见孩子,也看见老师,这样的“看见”在哪里都可以发生。
他叫钟坚,群岛人称“钟师傅”,他的儿子子隽今年高二,不参加学校晚自习,作业挑感兴趣的写,喜欢打游戏,成绩自然也差强人意,是个在别人眼中非常“叛逆”的孩子。
当别人都在为孩子的成绩焦虑,在周末排满补习班时,钟师傅说,自己并不在意考试分数,他更在乎孩子的身心是否完整,亲子关系是否健康,孩子有没有找到自己喜欢并且愿意投入的事。
于是从初一开始,钟师傅就带着子隽和一群同龄人在社区里做了一个“易书”创业实践项目,也常带着儿子翘课来参加群岛的线下活动和学习。
去年受到“李智慧生存游戏”这款桌游的影响,子隽和好友李笑一起开发设计了一款“高中生的校园生存游戏”,邀请成年人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沉浸式地感受高中生的日常,呼吁大家关注当下学生的身心状态。
(上台分享自己学习体验的子隽和李笑)
令人惊喜的是,当钟师傅给子隽请假来参加本次对谈活动时,原本看似严苛的班主任竟主动邀请他给班里的家长们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和选择,希望能缓解家长们的焦虑。而现场的两位听众在活动结束后立刻和钟师傅展开讨论,想要帮助他一起设计这场家长会。
一周后这场由钟师傅和子隽、李笑共同设计的家长会如期举行。他们邀请高中生们写下自己最想做的事,以及最渴望得到的支持,然后打印出来,呈现在父母面前,以此让父母们更好地看见孩子的心声——这也成为本次对谈活动意料之外的涟漪。
同学们的心声
来自爸妈的回应
到底什么才是“教育选择”呢?
是主动选择进入真实的复杂情境
是看见活泼泼的人和其处境
是直面所有的压力和挑战
在既定的环境下创造新的可能
这样的“选择”
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发生
而其中的关键在于
我们是否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性
在「普通人的100种教育选择」系列活动里
我们将继续分享
这些“普通人”的故事
持续呈现
那些“不普通”的选择
希望借此让更多的人看见教育的不同可能
找到自己的勇气,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教育选择
更多「普通人的100种教育选择」系列
下一期线上直播分享:
往期线下活动回顾:
往期线上直播对谈:
教育创新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我们希望通过记录并分享教育创新者在通往教育3.0过程中的观察、实践和思考,让读者从中获得前行的动力、思维的碰撞和实践的启发。
在群岛,我们共创学习之道
在群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