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or点击“阅读原文”直接报名)
群岛为什么要给教育者
开一门设计服务课
by 周 贤
在真实的教育创变过程中,我们经常不得不直面以下问题:
—— 我们的课程质量这么高,教育理念这么好… 为什么客户们(家长们)就是理解不了?我们团队努力的去沟通,尽全力去阐述,为什么往往还是效果不佳,浪费了很多时间?
—— 我们团队里的大部分成员都是老师,把精力都放在具体的课程设计和教学上。机构里的其他事情都没人管没人做,因为大家都觉得我们是教育机构,所以只要把课上好就行了。这样做教育真的可以吗?
—— 我们(作为有明确教育理念的教育创业者),希望能够扩大影响力,招到更多的学生,把好的教育带给更多学习者。可是市面上流行的什么招生大法啊、流量裂变啊、打折话术什么的,我们既不想学,也学不会。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我们又该如何吸引新用户,留住老客户呢?
—— 我们服务的家长形形色色,应接不暇,提各种要求的都有。如果什么都满足,我们根本人力不够;可要是不做,又很担心客户群体流失。我们该怎么办?
—— 我们像别的机构一样,也建了自己的家长群,可是除了向群里扔几条开课信息、几篇教育文章,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每个群总是开头几天很热闹,后面就没声音了,那么我们还需要建群吗?建群的意义是什么,又该如何为家长带去价值?
—— 其实,我们更大的期望是能够和家长共创,让家长参与到教学、参与到孩子的成长里来。可是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
为了帮助大家回应这些问题,我开设了这门“给教育者的服务设计课”,一起来探讨:以及,一个教育团队该如何设计自己的全流程服务体系?什么是“服务设计”?(好奇的你,可以开始搜索起来了)(图片内容是服务设计的几条基本原则,出自周贤老师的一次演讲分享)嗯,如果你觉得这些都是你想做的,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这条短片吧,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服务设计”。(部分视频来自荷兰设计公司,字幕由群岛翻译制作。网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NOY8GLVy_8)是的,对于教育领域的创变者而言,“服务”和“设计”理应是一种本能和日常实践。优秀的教育创变者们,几乎每天都在服务设计思维的基本原则下工作着:—— 与同事(从前台接待到上课老师)一起工作时,了解和洞察问题;—— 常常和家长一起聊天,与他们进行真实情境里的访谈;—— 支持同事们持续涌现新主意,并大胆地去测试这些主意;—— 尽量从家长和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不断的改进日常工作的细节,不断迭代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此同时,教育领域的创新创业往往以小型组织为主。上述的那些工作更多是基于创始人的直觉和勤奋,而非基于一个系统性的、全体同事都可以形成工作本能的方法体系。而且,教育创变者也往往面临着预算有限、人力有限的约束条件。如何在不同阶段找到并创造出真正的价值,如何将团队的全部努力都有效地用在那个杠杆点上,成为一个时不时就出现在教育创变者心里的深层焦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的教育创变者们,天生就有着强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使命感,小型组织的学习能力通常又非常强,这些都是学习和实践服务设计,创造“全流程、独特性、可持续”价值的绝佳条件。在11月25日-12月23日的五周时间里,我们将一起学习和实践服务设计的基本方法,并逐渐落实到自身教育机构的日常实践中去。
第一部分:如何理解“教育中的服务”?
第二部分:如何理解“教育中的用户”?
第三部分:如何理解“价值系统”?
第四部分:如何“展现教育价值”?
第五部分:如何成为一个“服务团队”?
犹如群岛大学一贯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课程中没有大段的理论讲授,也不会只是让学习者去掌握某些固定的套路和技巧,更不会是一对多的单向灌输。作为教育者,我们希望学习者们做到「学习在窗外、他人即老师、世界是教材」,而我们自己首先就要这样去学习。在这段学习时光里,我们不是带着耳朵听听就好,而是会有大量基于真实场景的实践和练习,学友们也会为彼此带去经验的分享和共同探究的可能。同时,我们将打破学习是学习,工作是工作的“二元对立关系”。我们这段时间的所学,也正是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中本来就该做(却往往没有去做)的事情。我们的学习成果将会沉淀为后续进一步的组织能力提升、客户价值提高的基础。也就是说,我们将为自己的组织垫上一块学习的“黄砖”(Yellow Brick)。— 对“群岛”和“群岛”所推动的价值观、教育观、创业观有所了解;— 有自己真实的、正在进行中的教育机构或者教育项目/产品/社群;— 能够推动工作伙伴们一起参与实践服务设计的思考和练习;同时,我们发现当一个团队里有多名伙伴一起学习、实践、探讨,在团队内部形成系统的方法论时,会更容易将所学迁移和应用到机构的日常工作里,并由此带来改变。因此群岛鼓励同一家机构的多位同事一起报名,并提供每位学费八折的团队价。
教育创新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我们希望通过记录并分享教育创新者在通往教育3.0过程中的观察、实践和思考,让读者从中获得前行的动力、思维的碰撞和实践的启发。
在群岛,我们共创学习之道
在群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