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远: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教练型父母 | 普通人的100种教育选择

文摘   2024-12-11 17:15   上海  

今年十一月,群岛推出了一个新的系列活动「普通人的100种教育选择」,以线下讨论会和线上直播对谈的形式,邀请各个地方的普通家庭、普通父母/教育者,分享他们对于教育的理解,对于各种教育选择的尝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全国各地很多关心教育的父母。他们渴望带给孩子真正的成长,也希望在家庭教育中自己能做得更多、更好。他们迫切希望能有一些更通用,更底层的关于家庭教育的指导。

今天的分享来自顾远,希望可以支持到这些父母们。文章很长,谈到了一些关于家庭养育的重要理念、也涉及对"终身学习"、"教练"、"提问与对话"等概念的澄清与剖析,还包括一些实用的建议,不妨细心阅读。更重要的是,阅读之后要去积极地行动,大胆地尝试。

欢迎你和我们分享你的实践经验,也希望在"普通人的100种教育选择"中听到你的声音。




成为教练型父母
by 顾远
作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定都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比如孩子不肯上床睡觉、不肯早起上学、不肯好好读书、不肯放下平板电脑、不肯出去玩耍,或者整天只想着玩耍,不听父母的话,也不想跟父母说话......
这样的情况多了,我们就会感到焦虑,甚至有些挫败。可是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能完全都怪我们,毕竟谁都是第一次当父母。工作之前要有上岗证,开车之前要考驾驶证,可是要做父母了,却很少有人有机会先去学习如何做好一个父母。
我们大多数人当父母的经验可能要么,是有意无意地从自己的父母那里传承下来的;要么就是看周围的人是怎么做父母的;现在社交媒体发达了,我们也可以在微信抖音小红书上跟各种育儿博主学习如何做父母。
此时,我们经常会发现,各种育儿的理论和育儿的经验非常多,学不过来,或者学过就忘,有时候各种理论和经验之间还是相互矛盾的,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判断、怎么选择。
其实孩子和孩子是不同的,并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放之四海都能有效的养育技巧能够适合所有的孩子和所有的养育场景。我们需要的是一种通用的养育策略,而这种策略回应的是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新的认知,也对父母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通用的养育策略:

教练式养育

这里说到的通用的养育策略,我们把它称作“教练式养育”,coach parenting,而应用这一养育策略的父母,当然就是“教练式父母”。
“教练式父母”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不妨先问问自己,提到“教练”,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体育教练,培养出了一个个优秀的运动员。是的,这是最容易想到的教练类型。
那么我们再问问自己:这些教练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好像有运动方面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没错,是有这一部分内容。可是如果只有这些内容,那ta就是一个传统的教师,用不着叫“教练”啊?
肯定还有一些更加特殊的、本质性的工作内容定义了教练这个角色。
是的。
在运动员的训练中,教练会及时发现ta的特点,并且根据这些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策略;
当运动员感到沮丧泄气的时候,教练会在旁边给ta打气加油;
教练会帮助运动员制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策略和节奏;
正是通过教练的每日工作,运动员发现了自身所具备的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潜能并且能够释放出来。
......
看到了吗?激发内驱力、激发潜能、培养主动思考的能力、主动寻找答案、主动参与、承担责任、培养勇气、增加自信......,所有这些工作才真正定义了教练这个角色。用在运动场上,就是运动教练;用在养育孩子上,就是教练式父母。



指令式养育策略

已不再适用

长期以来,父母的养育策略并不是教练式的,而是指令式的。
在很多采用“指令式养育”策略的父母看来,父母这个角色是不用专门学习的,因为父母肯定比孩子更有经验、更有知识、更有能力,把这些东西传授给自己的孩子,就能够支持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在孩子还没有掌握这些经验知识能力之前,父母就是他们的家长,替他们做各种决定是天经地义的。这种养育方式至今在生活中都很常见,甚至我们自己有可能就是在这种养育方式下长大的。
这种养育方式的前提也许在过去,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成立的,但是现在却已经严重落后于这个时代了。
采用这种养育策略的父母,有意无意地持有一种“储蓄型”学习观。储蓄行为是今天把钱存进去,以后用的时候取出来。“储蓄型”学习观就是认为学习就是今天牺牲其他的事情,专注于把知识都存储在头脑中,等到将来要用的时候再从头脑中提取出来就可以了。
这种学习观在人类历史上曾经长期有效,因为那时的外部环境相对是静态的,人类社会知识技术的更新是缓慢的。一个人的祖辈掌握的知识技能,传到ta这一辈还是有效的,只要掌握了就够过好这一辈子,还能继续传承到下一代。
但是今天这个时代,知识技术的更新太快了。有一个概念叫“知识的半衰期”,指的是一个知识过了一段时间,它能创造的价值就会减少一半;换句话说,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新的知识和技术能够更高效地创造出同样的价值。
如今,各个领域平均的知识半衰期是多久呢?3.5年。这意味着,此刻正在辛苦准备高考的大学生们,大一的时候学习的内容,到了他们大四的时候能创造的价值就已经少了一半。
所以,各位父母想一想,我们现在掌握的知识技能等到孩子们长到我们这个岁数的时候,还有多少是有用的,或者是有效的,又有多少已经贬值了呢?我们还能够用今天的经验去指导孩子们的未来吗?
那些未来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甚至对当下的理解以及很多知识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我们都未必比得过自己的孩子。
所以,我们要做的比传授自己的经验更重要的事,是培养孩子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支持他们持续地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经验。




教练式父母要帮助孩子

成为终身学习者

“终身学习”这个概念这几年相当流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给自己贴上了一个“终身学习者”的标签。那么,一个终身学习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一个终身学习者首先是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ta学习不是为了考证书拿文凭,那只会让ta变成一个“文凭收集者”;也不是为了将来能够晋级加薪,那样的话只会在目标没有实现之前一直焦虑不安,而一旦功成名就也就终止了学习。
一个终身学习者的学习纯粹是基于内在的动力,是因为对生活始终保有一份热情,对世界始终抱有一种好奇,因而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
同时,一个终身学习者也一定是一个学会了如何学习的人。如果一个人的学习始终是被动接受的,是希望快速吸收干货的,是寄托在那些知识权威的灌输上的,那么不管ta表现地多么好学,学了多久,都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学习者,更谈不上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充其量只是一个我们刚刚提到过的抱有一种“储蓄型”学习观的学习者。
最后,一个终身学习者也一定是一个能够享受学习过程的人,并从持续的学习中获得内在的成长和更深刻的生命体验。
教练式父母要做的正是在帮助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同时,今天人们对于学习和成长的理解也早已不止于知识技能上的提升。一个人的成长包括三个领域:一个是physical,也就是身体方面的发展;一个是cognitive,认知方面的发展,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学业成绩;还有一个是social emotional,社会情感方面的发展。
今天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决定了一个人的终身成就和终身幸福,并不是学业成绩,特别是那些只考察“事实性知识”掌握程度的学业成绩——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这些知识是有半衰期的。
真正决定了一个人终身成就和终身幸福的是一些核心素养,比如创造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而这些核心素养都和一个人的社会情感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
教练式的养育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指令式的、包办式的养育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从而更有可能获得终身成就和终身幸福。
在教练式的养育方式下,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更容易建立起平等、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亲子关系。这样的亲子关系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支持性的成长环境,也给父母自己创造从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获得滋养和成长的机会。



如何成为一个教练式父母?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教练式的养育可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激发ta的潜能、培养孩子主动思考的能力、主动寻找答案的能力、支持他们主动参与、承担责任、培养孩子的勇气、增加他们的自信。
教练式的养育既有助于培养一个终身学习者,也有助于孩子们社会情感方面的发展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能够创造良好的亲子关系。那么,想要成为一个教练式的父母,我们该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平时又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是在态度和心理上的准备。我们是否准备好了,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平等对待,尊重他们,肯定他们,信任他们,支持他们。
这些词都是好词,都是我们想要追求的,可能也是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已经做到了的,甚至做得还不错。但是是否做到了,并不单是取决于我们作为父母是怎么认为的,还取决于孩子是怎么认为的。

给大家一个行动上的建议:用一个十分量表,一分最低,十分最高,去询问自己的孩子在这些方面给自己打几分,并且每一项都让孩子分享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打这个分数。

孩子们的打分和例子可能会让我们很惊讶,但同时,我们作为父母能够给孩子这样的机会去表达他们的想法,这个举动本身就已经为开启教练式养育迈出了重要而积极的第一步。

其次,我们作为父母需要培养一种“感知”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种能力敏锐而及时地看见孩子。
这里的“看见”可不是指眼睛视力上的看见,而是看见孩子的表现、看见他们的情绪、看见他们的变化、看见他们的成长进步、看见外界环境对他们的影响、看见自己的言行对他们的影响。
从这些看见里,我们才有可能捕捉到我们作为父母扮演教练角色的机会,也意味着孩子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成长的机会。
我们作为父母还需要培养倾听的能力。这里的倾听能力显然也不是一个耳朵听力的问题,而是一个用心与否的问题。
很多时候,作为父母,我们不过是在假装倾听。孩子兴奋地说着他在学校的经历,我们回应地却是我们心里想的事情,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自己身上,一门心思想要灌输、想要指导,却忘记了首先应该关注的孩子本身。

如何做到深层次的聆听,教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以后听孩子说话的时候,有意识地从3F的角度去倾听,3F是 —— 

Fact,事实,就是孩子说出来的内容是什么,我是不是都听清了,听懂了;

Feeling,感情情绪,就是从孩子说的内容里我感受到孩子有哪些感受;

还有一个是Focus,就是意图、需要、渴望,孩子说的内容以及包含的情绪背后我感受到了ta有怎样的需求,对我有怎样的期待。

这个方法很简单,但是需要我们平时刻意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还有一个能力是提问对话的能力,这也是教练式父母平日里经常做的事情。
提问的作用很多,比如澄清理解。我们前面说的3F式倾听,就经常需要用提问来和孩子确认我们的感受和理解是否准确。
提问还可以主动帮助孩子思考。要知道,作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主动发现答案的能力可远远比记住一个现成的答案更重要,而提问就是助力孩子主动发现答案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最后,提问也是促进对话的手段,而真诚的对话无论对于解决问题,还是培养能力,或是建构一个信任支持的亲子关系,都极为重要。

想象一下,有一天你的孩子放学回家,气呼呼的。你可以怎样用提问的方式展开对话呢?

也许你可以先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呢,不是去问原因或者解决方案,而是问孩子的情绪感受是什么,接纳当下的情绪是良好沟通的重要条件。

然后你可以询问孩子打算怎么办,比较不同方案带来的效果和后果,这是在助力孩子的思考能力和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

在有了行动计划之后,你还可以问问孩子ta需要你给予什么样的支持。

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问对话的过程,也是一个典型的教练式养育的场景。
对比一下,很多父母做的却正好相反,不提问,直接下判断;或者反过来,孩子提问的时候,直接给一个标准答案。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朋友跟我分享的她和她女儿的一次对话。
那是一个冬日,母女二人走在街头。
女儿问道:“妈妈,为什么冬天到了,树上的叶子就会落下来?”
妈妈努力地回忆着自己中学时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发现已经什么都记不起来了,只好问了一句:“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
女儿答道:“妈妈,树上的叶子都落光了,那些树会冷吗?”
一个教练式父母在做任何和孩子有关的决策时,都会主动邀请孩子参与其中。
指令式的父母认为孩子没有能力做出有效的决策,所以不让孩子参与。他们没有想过,如果一直没有参与的机会,孩子们要如何培养自己做出有效决策的能力呢?所以从现在就开始参与。
比如家庭的旅行计划,传统的方式是父母做好了全部计划,孩子跟着去就行了。在教练式养育中,父母会指导孩子尝试参与做旅行计划,甚至把其中的某些环节全权委托给孩子去做,这种信任、支持,和参与,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影响。
再比如,很多父母都很困扰的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问题,也可以尝试召开一次家庭议事会,全家人坐下来一起讨论。先听一听孩子的需求,孩子是怎么理解电子产品使用这回事的,对过渡使用的负面影响是否有了解;然后再一起探讨解决方案,制定家庭公约。
很多父母都误解了自由的意思,要么就撒手不管,放任孩子,要么就是觉得自由得有边界,于是自己给孩子定了一堆规矩。自由当然有边界,有责任,有规矩,真正的问题是这个边界、责任、规矩是如何制定出来的,有没有孩子的声音,孩子的参与。
一个教练式的父母也会和孩子及时地复盘所做的决策和各种尝试,并从中支持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分享两个在群岛大学常用的复盘工具。一个叫KATA,主要复盘的决策本身。KATA复盘会探讨当初决策时的假设是什么,实际发生的情况是什么,如果出现不一致是什么原因,决策执行的过程中是什么阻碍了目标的实现,下一次如果重来一遍可以怎么做。这个复盘工具会有效地助力孩子提升决策能力。
另一个复盘工具叫KSS,侧重对行动的复盘,就是在行动结束之后从三个角度进行反思:一个是Keep Doing,哪些是我们做得挺满意的,可以下次保留的;Stop Doing,哪些是我们发现做得不合适的,下次不要再发生的;还有一个是Start Doing,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哪些机会,有了哪些新的想法,下次可以尝试的。这个复盘工具会有效地提升孩子的执行力,并鼓励ta去大胆创新勇敢尝试。
最后,作为一个教练式父母,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希望孩子具备的能力和品格,多反躬自省,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是否是孩子好的榜样;同时,教练式父母也一定是一个终身学习者,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也展示出学习和成长的热情和乐趣。
在成为教练式父母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面临以下几个挑战,我们也可以提前了解并做好准备:
第一,我们会在放手和控制之间纠结:作为教练型父母,我们需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们独立决策和处理问题。这可能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担忧和不安,担心他们会犯错或受伤。然而,放手让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是必要的,即使他们在过程中会遇到困难。
第二,我们经常很难平衡指导和自主性:作为教练型父母,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提供指导和支持,又要给予孩子们自主性。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面临抉择:到底是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发展,还是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这需要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和发展阶段做出明智的判断。
第三,我们要用勇气接受失败和挫折:作为教练型父母,我们需要让孩子们从失败和挫折中学习。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克服自己的欲望去阻止他们遭受挫折,而是给予孩子们适度的支持并帮助他们处理情绪。这对于父母和孩子们来说都可能是一项挑战。
第四点,是在教练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沟通和理解:作为教练型父母,我们需要与孩子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意见,并尊重他们的独立思考。然而,有时候理解孩子们的想法和情绪可能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当我们作为父母与他们存在代沟或者彼此有严重的观点分歧的时候。
总之,我们必须记住,每个家庭和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挑战和需要。作为教练型父母,关键是我们要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与孩子们一同成长并寻找最合适的方法来促进他们的终身成长和终身幸福。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首诗,来自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作为父母我们理应具有的心态,以及和孩子之间平等、民主、自由的亲子关系。
想要成为一名教练式父母,这样的心态和关系是必须的。我想邀请你,以及你的孩子,一起来感受这首诗: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作者:纪伯伦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藉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
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著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好了,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这么多。从今天开始,试着去做一个教练式的父母吧。

END



更多「普通人的100种教育选择」系列:
别人上幼小衔接班时,她带着孩子开房车环游中国 
带孩子去清迈,不一定要读国际学校!
从国际学校毕业,孩子决定回兰州学拉面 

 群岛大学


        教育创新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我们希望通过记录并分享教育创新者在通往教育3.0过程中的观察、实践和思考,让读者从中获得前行的动力、思维的碰撞和实践的启发。


在群岛,我们共创学习之道

在群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群岛大学
推动教育3.0,联结教育创变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