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大校友 | 晶琳:山林徒步是我与世界的交互,也是再现自己的一路

文摘   2024-11-06 18:02   上海  
在「群岛客」社群里有一个“M2B徒步俱乐部”,成立于2022年11月。“M2B” 意即:Mountain to Bar,M2B成员大羊说,“从自然山林到城市酒吧,都可以有美妙的生活,但也都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主动创造。”

两年间“M2B俱乐部”已顺利完成八次徒步,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群岛徒步新手们加入尝试,我们在行走的过程中与自己对话,与世界交互,也在彼此的相遇和陪伴中看见更活泼泼的人。

今天的文章来自第八期“M2B”参与者晶琳,从她的文字描绘中可以看见在行山的一路上,她对自我的细腻觉察,以及对“与自我的关系”这一生命议题的探索。

Enjoy reading~


深圳鲲鹏径行山纪
——写于群岛「M2B」第八期
by 晶琳
你为什么登山?因为山在那里!这一句“山与我”的关系曾经热血过我身边很多人,但与我这是一句无感的话:那是不是因为海在那里我就要游海,因为路在那里我就要走路…如果有什么我就要什么,那么我是谁?我为什么登山?我登山为了什么?
后来的我在近乎无山的城市学习与生活,爬山只是郊游的一部分,郊游只是社交的一部分,而社交只是我生活中极小极小的一部分,几乎约等于我是不爬山的。
前年跟着群岛伙伴看了一部电影,发现这真是个讲故事的好底子:行山是一段历程,女主从愤怒到无奈,到“不得不”到“我还不信了”…一步一步,走的是路径,过的是心的起伏。
——世界变成了简单的线性,一切情绪与行动都围绕着这条线发生,而情绪又会召唤起更多过往的自传故事,行山像是可能重构人生故事的一个场,一幕幕的神回当初又心回当下,使得一切有了再理解的可能。行山是再叙自己,再见自己,再现自己的一路。
于是我开始畅想,我也想要有一次这样的体验。人生有时是想什么来什么的,倒不是说有了行山的机会,而是我在44岁的夏天,复盘了自己的状态,“我处在了中年期”,虽然中年总是与危机勾结在一起的,但在那一刻我自己的想法是“我又站在了一个节点上”,未来如何模糊了,混合着的彷徨、暧昧与明确需要我去调试配比。
近两年一种声音越来越大——“与自我的关系”,我不否认这也是我在探索的人生命题。
我有高神经质的人格特质,我的血清素决定了我的生理状态是会持续吸引自己的注意的,我做不到无我,因为我的心会痛,我的耳会涨,我的意会乱…这一切伴随着每时每刻的我。
“主体我”该如何与“客体我”相处,确是一难,不仅如此,“主体我”又该如何与引发他人客体的“客体我”相处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不得不投注精力到多样又复杂的自我上。
虽然不时深陷,但我从来都知道这不是我的全部命题,“主体我”和他人主体的关系要如何,“主体我”与我主动识别的情境的关系要如何,“主体我”与独立于我的世界的关系要如何?这些都是我的渴望,并逐渐清晰为我的工作命题,生活命题,生命命题。
想什么来什么是会逐渐清晰的,行山的机会它来了。决定去鲲鹏径行山起因很简单,我只有一笔钱却有两个群岛项目想选,不抛硬币只连连看,我问了近几年的一位朋友“你去哪?”,她去鲲鹏我也去鲲鹏,这是不社交的我近几年找到了一条极简的决策路径。
这一次鲲鹏径行山有短途、半程和全程可以选,不擅长难为自己的我自然选的是半程。如果太把自己的选择当回事,我就会认认真真走半程,拒绝其他可能。40公里的全程是我从来没有体验过的距离,而且涉及到1000+米的爬升,和三个多小时的夜行,爬升是我的短板甚至有让我命短的体感,此行暧昧的比重巨大。
可是,我好像也是被选中的人,“麦理浩径毅行少一名队员,我想你一起来”,至此,一次40公里行山的机会明确了,在鲲鹏径走全程做一次拉练测试,如果成功可以继续走麦理浩径,如果失败也是一次身心意交汇的历程。
第一段,堪称下马威,因为我没有关于鲲鹏径的大脑map,人就直愣愣地跟着大家上,心率很快拉到180,刚吃下的鸡蛋素包子在胃里与大口吞进的空气交战,拉出一个管它主人生与死的效果。
我不得不停下来,一瞬间甚至想要送包子鸡蛋上西天,反正我背包里满是食物。这时楠楠出现了,“最重要的是不能停,多慢都可以”,我的主体苏醒按住了包子与空气“听见了吗?别打架了,要慢慢地”。
如果用周期来看下马威其实就只有一个下马,那段路很快就到头,就像中年期再危也只是生命的一个周期,何况有了前四十年打底它也会是个时机。
第二段,堪称社会化学习,我和她、她、他、他讲起自己的拉满,花菜出现了“用鼻子呼吸,一二三法呼吸”,我现在只记得她说的这些,因为她的话在那一刻匹配上了我的第一段感受:气不要入胃要入肺。我试了试,身体有了苏醒感。
接下来十公里的上坡下坡里,因为路径不难且长,我有了大量的时间去感受自己的身体反应状态与我的行动相互的关系。“如果这样…我可以这样”,主体与客体间的和谐关系在积累一点点,主体不嫌弃客体,客体不迎合主体,主体招呼客体,客体积极跟上。
半程二十公里如期在中午达成,短暂的路餐后开始下午的行山。鹏城第一峰,我不知道它有多高,我也不知道它有多远,我只知道我的身体与心智都准备好要一试,麦理浩径毅行的可行性正式上了心智实验室。
第三段,堪称考验,很快生活命题以具体的反应出现,同行者的聊天有趣也吸引我,但对我的主客体和谐产生了烦扰:在我的主客体要一起协作才能完成一件事时,我顾不上他人主体。
“我不想听到聊天了”,一个完整的我发出了很大声音。我的队友提醒我可以与同行者保持距离,空间距离也是感知距离也是心理距离,适当的距离成为了接下来支持我一路登顶的关键,毕竟“主体我”该如何与引发他人客体的“客体我”相处是难上加难,一次完成一件难事就好。
如果我一个人被拉下我会不会有压力?那一刻我不是没有问过自己,我的回响是这是一次测试,失败也没有关系,而我的队友始终保持着让我舒适的距离。
作为最后一组全程拉练组,沿着山脊一段爬升➕一段平缓的重复,让我有了心理预期,可以小歇一下再努力拉着自己的身体往上行,至此没有自我大战了,早上学练的呼吸不时用一用,虽然辛苦但能应对。
第三段中段,堪称驴拉磨,可以应对但没有积极感受。这时楠楠又出现了“你的节奏保持的不错,不要停,停了就很难再追上前面的小组,只要你保持节奏就不会距离太远,他们休息的时候你就能追上他们“。楠楠甚至陪我走了两段,向我分享经验,上升时抓登山杖的绳会比用杖更轻松,也向我分享了可以走几步停一停的节奏。前者对我有效,而后者走几步停一停?我却有点没有感觉,不是越停越难吗?
如果把这与早上的呼吸联系起来呢?我试了试…完蛋了,呼完一口气立马出现了更累的感觉,于我是不能大口呼气的,这经验一次次无意间被验证。如果大口呼不对,那吸呢?如何把气沉下去?我各种扭动与尝试,膈肌却沉默不语,找不到感觉。
我已经走了八个小时了,一切来到了可左可右期,我担心队友总是等我让她拉的太远,我不得不分掉了背包里的一些吃的,让她们帮我背,拉磨的驴可以少拉一点,我把要全部的体力与心力都用在一步步往前上。
又一段平缓时我开始想象:腹式呼吸的意义是什么?我控制不了膈肌怎么办?意念当然控制不了它,能控制它的得是气压吧,我朴素的不管对错的物理直觉上线。“加压加压”我对自己说,也让自己做,于是我变成了一个主动抽气的气泵,膈肌真的不得不沉下,那一秒身体刷新,“有氧”这个词第一次有了鲜活的具身意象。
走完三段后,堪称张力与回弹交织——即使是最长的爬升,只要我不时停下来加压加压,我就能恢复脚步轻快,身体上跃,至少可以轻松走20+步,再加压加压,只要我记得不要大口呼气,脚步轻快身体上跃的感觉又会回来。
当我可以主客体和谐,呼吸成为了关键复原动作,有了它,“行者我”与“所行山”是可能合一的,山体升时,呼吸也升,我就能爬。就这样我登上了鹏城第一峰,到那一刻我累计爬升1660米,行走距离29.66公里,且没有身体上的不适。
接下来的十几公里我跟上了大家,那是各种回响与快乐的一路。我并不是外向的人,人到中年也没有那么在意他人对我的印象,相比,在这不确定的时代在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创造者的一路中,我更在意我与自己、我与身外的世界能否合一,就如行山这一路的发生。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不想要与他者的融洽,只是在这充满冲突的观点世界里,如何融洽被我排后了优先。
此刻再回看鲲鹏这一路,在与人融洽的层面上我也有了一些确定:融洽不需要一路的自始而终,也不是与一人而终,或许这个时刻是花菜,那个时刻是楠楠,一会儿是乔安,下一瞬是丁丁,突然见到的碧文,不经意的邱赛,某一刻的顾远,相视的邝雯,跑远的小宝,跑山的晓如,扫山的扁纳,坚韧的炳廷,突现的英萍…
无数个融洽的瞬间在我的感受里出现过,这就是好的体验。我喜欢这一路上虽有各种徒步经验丰富的大佬,我始终是我的可能性的主角,她或他与我是一个主体与一个主体的回响,或短或长或远或近都好,这可能也是我现阶段舒适的状态。
如果此刻再自问你为什么行山?我会说山是独立于我的世界,走是我的行动,行山既是我与世界的交互,又是我扩大自我理解与关系可能的现场。
要回应自己的生命命题,这一次行山是个最小的实验场:在最难的一段段路上,我只能在不足2/3的时间里有效行走,另外1/3的时间亦是我必须的,那是小小我在大大的空间里找回自己状态的有效时间。
再回到为什么山在那里人就要登?我想我有了自己的理解:是人需要行动。鲲鹏径结束后我已经开始想象:除了山,还有什么世界?除了走,我还有什么行动?除了呼吸,我还能实验出什么关键动作?

More:
在群岛,我们严肃探讨教育,我们畅享天地自然,我们用行动去创造想要的生活
这是我们本该就有的生活- 群岛 M2B徒步俱乐部首徒成功


 群岛大学


        教育创新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我们希望通过记录并分享教育创新者在通往教育3.0过程中的观察、实践和思考,让读者从中获得前行的动力、思维的碰撞和实践的启发。


在群岛,我们共创学习之道

在群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群岛大学
推动教育3.0,联结教育创变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