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孩子经历了清迈水灾,让我重新开始思考“教育的选择” | 群岛教育观察系列 02

文摘   2024-10-22 19:59   上海  

今年暑假,「乐鱼学习社区」的两位创始人范昳和Tim带着孩子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走读清迈”项目。一个多月的走读期间,他们在生活的点滴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体验“生活即教育”的真谛。

然而,这样的走读生活在9月底被持续的暴雨和随之而来的水灾打断。突发的灾难让范昳意识到,自己下意识的焦虑反应是被过往的经历构建的,也让她重新思考了“选择”的意义。


在越来越不确定的时代,或许我们真正要教给孩子的正是在错综复杂的情景中“选择”的能力。


Enjoy reading~


带着孩子经历了清迈水灾
让我重新开始思考“教育的选择”
by 乐鱼学习社区 范昳
今年暑假,我们带着孩子来到清迈,开始了“走读清迈”的项目。在清迈的每一天我们都要做各种各样的选择。
比如,选择要吃什么食物?中餐、泰餐、印度菜、西餐.....
选择在哪个区域居住?商业区周边还是设施更完善但离城区稍远的社区?
比如,走读时去哪里更能了解当地风俗文化?与哪些人连结才能深入探讨感兴趣的领域?
再比如,泰国家庭以及在清迈的外国家庭又选择着怎样的生活方式?
每天处在信息量爆炸、问题复杂度极高的场域中,当太多选择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反而却踌躇不前了。
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们真的主动做过选择吗?懂得如何做选择吗?”
图:清迈天雾瀑布    摄影:范范
选择之前,你”看见“自己了吗?
上周,清迈连续密集型降雨,低洼地区的房屋、道路被水淹没,我住的公寓门前水深预估有1米多。
突如其来的降雨,再加上在公寓的住户基本都是各个国家来清迈游玩的游客。所以,大部分人没有任何的物资储备。
图:清迈水灾当天    摄影:范范
淹水的第一天,我们在公寓里悠闲地吃着零食,看着泰国新闻报道淹水的情况,Google地图每15分钟就会更新标注淹水点,提醒当地人和游客不要进入红色区域。
淹水的第二天,我变得不那么淡定了。因为眼看能吃的食物已快消耗完,小朋友在房间也待不住了。于是,我们决定下楼去看看公寓外面的情况。
下楼前,我脑海里上演的场景是,“大家看到淹水很慌乱,对公寓保安吵着要出去买东西,保安拦截拥挤的人群。劝退大家不要外出,避免给救援人员添麻烦。双方站在各自的角度僵持着、争执不断。”
然而,当我来到公寓门前,令我“失望”的是,所有的人不但没有争执,反而都很轻松自在。有的人给朋友打着视频,脸上挂着笑容,跑到街道边的高处,让朋友观看淹水中有人划船的情景。
还有的人在水中走着,旁边推着小朋友洗澡的塑料盆,饮用水和一些食物装在盆中漂浮在水中。推着澡盆走路的人,就如在热闹的大街上闲逛,一边向街坊邻居打招呼,一边热情地指着道路尽头的7-11便利店,示意那里还开着,可以买到吃的食物。
图:公寓门前的水灾情况    摄影:范范
甚至,我还看到,清迈当地的家庭,竟然在自家院子门口的淹水中玩了起来。小孩子坐在橡皮船上,大人站在水中拉着ta在家门口来回“游”。大孩子们竟然在水中嬉戏打闹,玩起了打水仗。
图:清迈当地的孩子在门前玩水    摄影:范范
这样的场景,是我之前所不曾预料到的。
于是,我又接着思考,“为什么这些人遭遇困境时,竟然还可以如此轻松?”
我在寻找答案的同时,又发现公寓的保安不是“管理者”而是消息的连结点。ta们随时联络救援人员,及时了解救援措施和公寓住户们遇到的问题,以及积极联系调动车辆和物资。
图:公寓保安通讯及时调度救援车辆   摄影:范范
当一辆大卡车缓缓开来,要去赶飞机的游客们有序地排队,人们让儿童、妇女、老人先上车,“陌生的人们”彼此帮忙递行李,照顾、安顿孩子。卡车开走的瞬间,所有坐在卡车上的乘客向公寓保安笑着挥手告别。
图:赶往机场的游客们有序搭乘救援车辆   摄影:范范
我看到这样的场景,突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原来人与人真实的情感,让人可以拥有勇气,当面对困难、天灾人祸时,不会惧怕。因为你知道,有人就在你的身旁与你共进退。
除了有救援人员划船发放物资,还有清迈当地人开着自家的车,自发在大街小巷帮助有需要人们。
随着救援的快速展开,淹水区域很快得到了改善。两天后,临街店铺陆续开门营业,我们也可以安全地出门了。
在清迈三十年未遇过的大雨,我们“幸运地”见证了整个救援的过程。
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我们在面对选择时,通常更多的是考虑,“预判选择A会怎么样?选择B又意味着什么?权衡利弊后再做决定。
但我们却疏忽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心态”。当出现复杂的问题时,你会选择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不同的心态,在你做选择之前,其实就已经用情绪困扰着自己。我们以为只要理性分析、判断事情,就可以有了最好的选择。
但这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
我们没有“看见”自己的需求,没有积极的回应内心,而是跳过直接去处理事情。这样的状况往往是在选择前犹豫不决,选择后焦虑不安。这就是我们面对选择时的困境。
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我们总在追求最好的选择,尤其是在为孩子做教育选择的时候。担心自己的选择,会让孩子走弯路,甚至耽误了孩子的前途。
但是,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呢?
有人认为,“一所学校的好、坏是师资和升学率。”
有人认为,“一所学校的口碑、名气最为重要。”
有人认为的“好”,仅仅只是离家近。
所以,别人口中的“好”,评价标准各不相同。
图:孩子们在清迈运动场练习跑步  摄影:范范
在清迈,国际学校、私立学校、公立学校、教会学校等等众多教育形式,可供家庭进行选择。我发现,很多家庭在“择校”时,就会遇到很多问题。
有一些留学中介,会把清迈的国际学校进行排名,第一梯队、第二梯队。
首先,你会想第一梯队的学校,应该是最好吧?但是,当你和已经来清迈十年的陪读家庭聊天时,你会发现有的家庭并不认为第一梯队就是好学校。
当你开始参观学校,并与招生官面聊的时候。你又会发现,这两个梯队的学校,都有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全人教育理念,有不错的师资和丰富多元的课程。
正当你毫无头绪的时候,竟然招生官问你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想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招生官的问题不是在极力推荐自己的学校,而是在明确你的需求,以及需求是否与学校匹配?
当被问及需求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说,“希望孩子在学校快乐的学习,希望孩子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希望孩子的英文能力提高等等。“
提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似乎考虑的都是,希望培养孩子成为快乐幸福、自食其力的人。
这些希望成为一个个”大“而”空“的词汇,我们以为这就是需求。但如果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后就会发现,这是我们自己想象的泡沫。ta人没办法领会,孩子没办法共情,更没办法成为自己选择的依据。
例如,如果你想解决,孩子在学校社交、处理问题的能力。那么,你就需要考虑学校是否能给与孩子足够的时间和活动项目,可以社交,一起协作。
因此,在择校之前,我们更应该清楚的是,孩子的特点、需要的支持;学校如何支持孩子的成长?以及学校之所以这样设置课程、活动底层本质的原因。
图:清迈的一所国际学校   摄影:范范
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学校能给与哪些方面的支持?以及是否适合自己家庭此时的需求。
当然,我们的需求是随着不同阶段而发生变化,择校自然也应根据需求变化而改变。
让孩子拥有”选择“的能力?
遇到择校,这样“大”的问题时,我们往往会说,“孩子这么小,ta自己怎么可能会选择?”
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是我们对孩子的不信任,认为孩子没有选择的能力,因为ta们没有经验,不懂得思考和辨别是非。
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以后能独立自主,但我们何时才能放手?如果不让孩子从小锻炼和试错,ta们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拥有这样的能力?
图:在瀑布中攀爬挑战   摄影:范范
在国际学校的高中段,就有了学分制,学生可以自己选课,修学分。这样的设置会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选择,如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是步入成人的过程,更是成为世界公民的前提。
上周五,乐鱼直播时提起孩子选择的问题时,Tim是这样诠释亲子关系的。ta说,“孩子本应就有选择的权利,当孩子还处在低龄的阶段,父母可以代理帮助ta们进行选择。但孩子到青春期的时候,父母应当把孩子应有的权利慢慢还给孩子。父母不应把代理变成让渡,而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就是ta们在争取自身权利的原因。”

观察后的反思:
“察觉自己内心的需求、思考事物的本质、做出最适合的选择。”这是我对如何做选择的思考。
关于“选择”这个话题,很少有人专门讨论。为什么我们会很少讨论?
因为我们默认,作为成年人应该已经拥有了“选择”的能力。但可惜的是,在日常选择中,我们太在乎ta人的评价,太在乎自己的想法是否与别人不同,太在乎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各种角色。
但在清迈,没有大多数,没有你“应该”怎么做,没有了固定的生活方式。你只有自己,只有你想要选择活出怎样的人生?
-END-

更多来自群大校友的“教育观察”:

闻名全球的芬兰学校长什么样?——来自群大校友的一线教育观察 

台湾教育笔记 No. 2 | 高考是学习最终的归宿吗?教育,原来是可以选择的!

博士学习反思记 No. 2 学习可以困难,但不该痛苦


 群岛大学


        教育创新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我们希望通过记录并分享教育创新者在通往教育3.0过程中的观察、实践和思考,让读者从中获得前行的动力、思维的碰撞和实践的启发。


在群岛,我们共创学习之道

在群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群岛大学
推动教育3.0,联结教育创变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