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上幼小衔接班时,她带着孩子开房车环游中国 | 普通人的100种教育选择

文摘   2024-12-05 07:30   上海  

来自主编Sherry的话:


大家好,我是主编Sherry。
之前听很多学前领域的伙伴说,一到大班,班里的孩子就要少一半,因为都被爸妈送去上幼小衔接班了,学拼音、加减法、认字,甚至要练坐、学规矩,为了更好地“适应小学”。
深圳的小女孩怀怀也没有上大班,不过她并不是去上幼小衔接班,而是跟着爸爸妈妈自驾房车去环游中国了。
这并不意味着一年里她就没有学习,恰恰相反,在真实的生活和世界中,她学到的是更重要的东西——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如何管理自己的零花钱……还顺便学了认字和简单的加减法。
这样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邀请大家来读她的妈妈花菜的文章。
Enjoy reading~


旅行中孩子什么都想买
怎么办?
by 花菜
前几天开车听音频,听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第二序改变。这是斯坦福大学精神科教授保罗·瓦茨拉维克提出的概念。
“ 第一序改变是系统内部的改变。第二序改变是对于系统的改变。要超越原有系统内的元素改变,进而改变模式。
第二序改变,就是要跳出问题认识问题,走出以往的认知循环,重新搭建系统改变的逻辑。”
我联想到了近期女儿在零花钱上的问题,爸爸的解决方案正属于第二序改变。
女儿五岁半了,不时地就有自己想要买的东西或消费的场景,比如想买漂亮裙子,看到喜欢的玩具就挪不开,经常想去猫咖撸猫,求我们给她买零食…
我自己的成长经历里,零用钱很匮乏,家里穷,自己又过于懂事,消费上总是很谨慎,甚至过于小气和节约。自己和金钱的关系也很别扭,总有一种距离感,害怕金钱会入侵我的完整性。所以和金钱的这种不清不楚的关系,也会影响我对女儿花钱的态度:钱要花在有价值的地方
同时,网上有观点认为,如果父母有能力支付,就爽快支付,就别硬给孩子制造匮乏感,别让孩子为自己的需求而感到羞耻。
我曾在这两种观点里打过架,一方面真的担心自己给孩子制造了匮乏感,一方面也确实不愿意花某些钱(比如一些重复的、她根本不怎么玩的玩具)。
后来我也算找到了一条路。当孩子提出消费需求而我并不愿意满足她时,我会肯定她需求的正当性,“你想买这个很正常,真的很诱人呢,真的很想要啊”…然后,再表达自己的局限,“可是妈妈更想把钱花在…上,对不起” “你已经有个很类似的玩具了,妈妈不想再买了” “家里没空间了,你回去处理掉一些东西再说”…
效果好不好?
当然不好。但也凑合能用。孩子肯定觉得憋屈和不舒服,有时候哭哭啼啼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伤心。我也每次都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去共情和同理她。疲惫。
这趟出来房车旅行,外面的世界就更加精彩了,到处都是赤裸裸的诱惑,她看到这个也想买,看到那个也想体验。才两天,我和爸爸就不胜其烦。爸爸忍不住了,说他要想个办法。
爸爸的办法很简单——她每周有一百元的额度,完全自由支配,不能预支下周的,花不完的可以累积到下一周的额度里。
我当时第一感觉是:一周一百块零花钱?也太多了吧?!她才几岁啊,我高中住宿一周的生活费都没这么多。
先生算了一下账给我听——出来玩,本来就比较费钱,一周一百,一年也才五千左右,你可以省去无数跟她讨价还价的精力。
我想了想,挺有道理,就同意了。
第一周。
拿到钱的第一天,她就把钱花在了商场的游乐区里,旋转小汽车20元,蹦蹦床20元。
第二天,她在岳阳楼景区看中了一把油纸伞,58元,我们都建议她不要买,但她非常坚持。爸爸说这是她的钱,她自己决定。然后她美滋滋地拿着雨伞走了。
这一周的钱在第二天就花光了。接下来的好几天,她每看中一样东西,爸爸只回她一句,你的钱花完了,没了,等下周吧。开始几次,她还是各种想办法:哭闹啊,撒娇啊,想预支下周的额度啊…都被坚定地拒绝了。
爸爸和她复盘,如果不买那把油纸伞,这些钱可以用来买多少东西。(事实上,那把油纸伞买回来后一次都没再用过了。)
第二周。
她欢天喜地地迎来了新一周的额度。爸爸也增加了一个新要求:记账。
(第二周她记的账本)
第一天,她花了30元在七彩丹霞景区租了一套衣服拍照;
第二天,和我们一起逛酒泉夜市时,她花了5块钱买了个馕,10块钱买了一堆零食:山楂片、果冻、布丁、奶片。
第三天,她在嘉峪关城墙上,花了十元钱使用望远镜;然后花了20元骑骆驼,开心得跟个傻子似的;
第四天,她花了十块钱在扭蛋机上扭了个蛋;
第六天,她在敦煌夜市花十元钱买了条手链;
第七天,她在雷音寺,看到功德箱,她说想做功德,我说你还剩五块钱,你来决定。她想了想决定只捐一块钱。
第二周结束,她还剩4元钱。
她把账本写下来后,爸爸认真和她复盘了。爸爸提到和她复盘过程中,自己也多了很多对她的理解。
比如,他问她,觉得最值得的一次花钱是哪一次,爸爸本以为她会说骑骆驼,因为骑骆驼那天她太开心了。没想到她说是买手链。“我没想到,原来这条手链带给她的快乐比骆驼还大。”而她也确实每天都戴着它。
我感慨,是啊,那天她花钱买手链时,我们心里还都很看不上的样子。大人真的很容易以自己的视角来理解孩子。
“还有,她说最不划算的是花十块钱看那个望远镜。我也觉得最不划算。所以其实她知道自己的体验。我后来问她,如果下次还有遇到这种望远镜你还要花钱吗?我本以为她会说不要了,没想到她的回答是,万一是一块钱呢,一块钱我就还要租。我很惊喜,孩子有自己的感知了——这样的体验也就值一块钱。”
第三周。
也就是昨天,她又拥有了一百块。我们去一个绘本馆,她在馆里玩了很久的益智玩具。临走前,她想买。我说你自己挑啊,你有一百块钱。她一个个问过去,高于五十的,她都很快反应:不要,太贵了,买不起;便宜的但家里有类似的,她也很快说:不要,我家里有。后来自己挑了本书,32元。
这个过程已经不需要我和爸爸在旁边苦口婆心劝说了。(写到这儿,突然想到,前几天在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她看到了直升飞机,说要坐,爸爸告诉她,一次体验需要900元。如果她能忍住9个礼拜不花钱,就可以去体验。她算了下,说,算了,太久了,忍不了。)
我和爸爸复盘这件事。以前总想着限制她,告诉她这个东西太贵了不划算,但她没有体感——什么是贵?不知道,我只想要ta,为什么你们不满足我!——现在她自己知道贵不贵了,她也知道资源是有限的,她自己来判断该花在哪里。
这不就是第二序改变嘛!不是在原系统里去努力让她少花钱或花得有价值,而是直接建立一个新系统,让她在这个系统里自己去感知、体验、思考和复盘。
末了,先生补充道,这个规则得以实施的前提是,我们家是比较有规则意识的,父母答应过她的,基本都会兑现,她也比较遵守家庭里的规则。
我也问她,你觉得这个规则怎么样?她故意皱着小脸嘟着嘴忍住笑,说,我还是觉得一周一百不够。
那你觉得多少合适?
一万!
那我们家可没这么多钱。只能我和爸爸回去赚钱了。你想要每周有很多钱花,但爸爸妈妈都在赚钱,还是每周一点点钱,爸妈和你一起玩?
那…还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吧。

更多「普通人的100种教育选择」系列:
让我们共同丰富“普通人”的定义—— 来自10月27日群岛线下活动的声音
「选择」是在既定环境下依然可以主动创造——来自群岛线下活动深圳场的声音
从国际学校毕业,孩子决定回兰州学拉面 | 普通人的100种教育选择
带孩子去清迈,不一定要读国际学校!| 「普通人的100种教育选择」系列

 群岛大学


        教育创新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我们希望通过记录并分享教育创新者在通往教育3.0过程中的观察、实践和思考,让读者从中获得前行的动力、思维的碰撞和实践的启发。


在群岛,我们共创学习之道

在群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群岛大学
推动教育3.0,联结教育创变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