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毅行”是每年乐施会Oxfam组织的大型扶贫筹款活动,今年群岛的8位伙伴组成两支队伍报名参加了「毅行40周年特别版」,在20小时内完成全程47.5公里的徒步越野。
原本所有人都以为在时限内完成挑战毫无压力,不料突如其来的台风和持续降雨让这一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山路泥泞难行,大量参赛者滑倒,甚至救护车、直升机多次出动,导致本次毅行仅一半队伍完成了自己的挑战。
而群岛的两支队伍、8位伙伴们在明知无法在20小时时限内完成的情况下,依然选择走完全程挑战。
他们这一路有什么样的经历?在身体极度疲倦时,是否有过奔溃时刻?作为团队伙伴,他们如何互相支持,又是否有过张力时刻?
来自4282小队的晶琳记录下了自己一路上的体悟,与大家分享。
Enjoy reading~
即使最后,也是完美!
毅行4282小队,累计24小时,行走47.5公里,爬升2742米,完成了“坚”并肩「香港毅行40周年特别版」。
这一路我有很多低落时刻:从第一段后程开始就是十年未遇的一路泥泞;从晚上10点-凌晨5点,克服了三轮困意几乎不停歇地走到CP3(第三打卡点);因为路况不好必然赶不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那还要不要走完;受队友的影响信念几乎崩塌;轻装出发的最后一段却再次突降冷雨…
这一路我也有很多反转时刻:第一段体能良好时领走了几公里;全程爬升时身体、呼吸与山势找到了的合一关系;继上次在深圳徒步积累的经验之后,继续清晰适合自己的能量补充方案;旧的信念崩塌新的希望又在继续行动中升起;当我认真对待下雨,所有隐藏的超能力都会积聚…
如果说启程时刻我还是有一些不真切感,那经过这47.5公里、24小时的行山,我的体悟是:徒步看似是一路前行,实则是一次又一次在不确定时刻调配整合资源,完成每一次的回应与推进。正是这一次次或间断或连续的体验构成了徒步的一路。
从起点走到CP4
从起点到CP1:15.5公里,实际耗时5.5小时
我们队刚刚走到麦理浩径起点时,雨就下了起来,而且香港前一天也下了雨,虽然不晒,但异常闷热。这也意味着山林里的泥土变成了泥水,石板台阶都涂上了泥巴,原本多石子的碎路如今像是混凝土路,而我们也需要穿着雨衣走。原本难度只有一颗星的第一段,硬生生花费了5.5小时完成。
这一段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个适炼场,是动态的身体与动态的山势(山泥)之间彼此磨合适应的一段路。我在深圳鲲鹏徒步中找到的加压增氧呼吸法,这一次有了更好地发挥。 “一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就能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提升表现”,这个理论也适用于呼吸供氧,而且这会带来新的想象:既然我可以加压爬十步一歇,那我是不是可以再试试加压爬15步…我是不是可以试试不用停?
就这样成功带来更多的成功,一路爬升可以慢但我几乎没有停。可以说,经过两次的自我感知与调试,我的呼吸与身体机能与山势,已经可以形成了良好的适应协作关系啦。我能山野徒步这份效能感是非常确定的!
这一路我也在不断练习如何让登山杖在不同路上助力,也在持续感知如何与混凝土互动。一路上我观察到不少毅行者滑倒,因为他们的身体在努力地防滑,这就需要身体发力对冲泥土的滑力,但会有失败的风险。于是我尝试顺势,就是泥土滑的时候我不对抗,反而跟着滑,很快发现这是省力的,有时甚至还可以借力的,47.5公里我一次也没有滑倒。
我还发现前人会局限后人,因为后者很难不被前者的脚印所吸引。如果不跟着前人的脚步,自己去找路,很快我就发现,最多人走的路最滑,最少人走的路边,往往铺满落叶反而不滑,只是有时需要弯腰通过。
有了这两个发现,在泥泞路上我的速度还可以,不断超过其他毅行者,甚至在到达CP1前一两公里我是领走的人。到达CP1时一只野猪从我们眼前摇摇晃晃通过,我们互不惊悚互不干扰,挺好。
CP1-CP2:9公里,实际耗时2小时10分
CP2看似走的很顺利,仅用2小时10分钟就完成了,可是这是我很难受的一段路。因为有个大挑战是CP1的打卡补给点只能补充矿泉水,而没有功能饮料,也就意味着到CP2之前我只能喝水!
如何补充能量也是不断实验的一路。经过这一次我无比确定我不要喝水!我不要喝水!我要喝宝矿力!因为喝水使得我的口腔中充斥着黏浊感,而宝矿力反而带来的是清爽感,不仅如此,宝矿力还可以补充电解质,带来身体能量。身体知道身体需要什么,每一口宝矿力都能带来愉悦感。
天黑口黏我开始非行走消耗,以往的经验是我需要他人在一起,于是我向队友发出支持请求,最终由徐琛和我一起走。有意思的是,通常人们会认为这时的我需要有人在一旁鼓励我甚至轻推我,或者有个领路人我跟着他也是好的。我只能说徐琛是我的好友,他了解我的主动性有多少,他既没有跟我说话打气,也没有带我走,而是走在我后面。
我必须要说我的主体被尊重了,我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因为黏浊感,也因为没有补充矿物质,一路上我在不断地组织其他资源来补充能量。汹涌的海浪声、幽远的鸟枭声、四起的雾漫 、若隐的月亮,这些都在我的感知生态中,衬托着我是行走在山野中的,确定我是可以行走在山野中的。
每一次与更丰富的生态的相遇我都大声喊出自己的幸福感,并让它蔓延过身体,一次次平衡水带来的粘浊感对我的感知的占据。
速度较慢的我走在前面,很明显需要徐琛调整节奏,对他是难的。我不是没有确认他可以领先我,而徐琛很确定地说,经过另一段调整,跟着我的节奏也是好的,我理解那一段调整就是两个人的同频化。
分别用两个视角看,走在前面的我没有压力,但有我要好好走的动力,所以我是舒适的有节奏的。徐琛也分享了他的另一个视角,他在跟随我的初期身体当然有压抑感,这时他选择“关注晶琳的脚步和速度节奏”,这个动作使得我们慢慢同频。走在前面的我也能感知到徐琛的脚步,关注他的节奏,自然而然地与之同频。
而一旦同频发生共振就可能发生,一路上我们的语言交流不多,但节奏速度有逐渐同频化。这也使得我可以沉浸在山野行走中,疲惫又舒适地走完了CP2。
还好CP2有宝矿力补充,再吃几根香蕉,吃根能量棒,仅仅停歇10分钟后,我们4282队继续前行。
CP2到CP3:10公里,实际耗时6.5小时
来到了三星难度的CP3,因为有宝矿力,因为掌握了有效的呼吸大法,因为有登山杖助力,因为有徐琛走在我后面,因为有队友一起确定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继续走,这一切使得我依然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
另两名队友天空和乔安的体能更好,她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先走一步,我们约好可以阶段性呼应沟通。CP3尽管更陡更滑,但有了之前的适炼经验,只要我控制好手杖和呼吸,还是可以找到自己的节奏的。
临近12点,我困了。最近的睡眠生物钟就在12点了,可是下着雨路边又湿,我担心小睡一会会有起床气,只能继续坚持走着。直到感觉迷迷瞪瞪了担心可能有危险,我就停下来吃了个能量胶,一方面停下来再启动时会有节奏的变化,一方面能量胶对我确实有奇效,很快我又醒了。
这时听徐琛说另两个队友已经到达了一个山顶等我们,我想的是我不能拖后腿,于是调动自己的能量,走出了很有节奏的一段。等到了山顶没有发现她们,我们就认为她们是往前走了,此刻我心中的故事就是下半夜我们可能要分为两个小队了,我会尽量追赶她们的。
继续走到两点,我又困了,我又吃了一个能量棒,大概二十分钟后我又走出了一波节奏。不知不觉我们爬上CP3最高峰鸡公山。
此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半了,我们还是没有遇到队友,比我们小队提前两小时出发的另一队也没有到达CP3,而路上也很难再遇到其他参加毅行的队伍了。
深夜困顿,遇不到队友,不知道前方还要走多久,我开始有点茫然了,频繁地问“她们到CP3了吗?”似乎期待她们的到达能给自己一个节点。可徐琛总是说没呢,没呢。
慢慢地,我已经不知道该期待什么了,只能不断给对自己说,“加油,你可以的!”剩下的就是一步一步地,在最困的凌晨,努力操控着腿脚和手杖,继续挪腾。
我心里只有一份信念,她们应该快到了,等她们到了我就快了,因为我一路都没有休息,不会落后太多的。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听徐琛说,按照导航我们还有750米就要到检查站了!
接下来真是每一步都算数,因为我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每迈一步就减少一步。我以每五十米为一站倒数着,走到还剩三百米的时候我听到了热热闹闹的人声。
——那是意味着我有支援队可以靠一靠的声音,那是意味着我可以坐下来松开鞋带的声音,那是意味着我在七点CP3检查站关闭前能够成功到达的声音,那是意味着我可以睡一小觉的声音,那是意味着我要遇见我的队友了的声音…
此时是凌晨五点。
可是,三百米后我见到了温暖的支援队,却没有见到我的另两位队友,她们没有到!怎么可能?
经过一波联系才发现她们还在鸡公山顶,这也意味着她们至少还需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CP3,也意味着她们减慢了速度,应该是在山顶等我们,可是一路上我持续关注路边的人,却始终没有发现她们。
尽管不知道哪里出了差池,我还是先休息吧。洗了鞋按了摩,刚躺下,每天的闹钟就响了,6:10分了,是每天起床给娃做饭的时间。但那时我没有能力伸手关掉它了,就任由它几分钟一响,我就几分钟一醒再睡过去。
6:20,终于感觉缓过来一些,我起身吃了东西,去迎接终于到达的队友们,一起到检查站记上成绩,再次回到支援队的大本营,准备等两位队友休息好,我们一起继续走CP4…
CP3-CP4:12.6公里,实际耗时6.5小时
突然我的一名队友乔安哭了,以我当时的倾听能力,我听到的是“我们一路都在等你和徐琛,担心你们走不下来,还主动分享了我们的位置…可你们却没有分享你们的,而是自己走了…我觉得做为队友我用光了自己的情绪价值”,她失去了team感,因此不太确定还想不想和我们继续往前走。
那一刻我是慌乱的。很明显两个小组两个版本的故事之间有极大的张力,如果要回应这些张力,需要信任和沟通,可此时已经七点了,要不要继续走需要立刻决策。
于是我说“如果可以,我想邀请大家先走完CP4,我希望我们不会留下一个未完成的故事结尾,等回去了再复盘可以吗?”。虽然当下没有沟通时间,好在我们之间有信任空间,我们选择了继续完成。
进入CP4一切开始在我的思绪里发酵——
“因为担心我…我一路怎么都没有看见她们…我们是怎么超过的…如果怎样就更好了…如果我们这样熟悉信任的team都会有情绪…如果我更快,很可能小队的速度推进会更出色…”
这些念头不断互相撕扯,改变不了过去,也无法在当下沟通,乔安选择按照自己的节奏走远了,这些念头却在持续地牵引我的注意。当我想要脱离它对我的消耗时,我发现和大家一起走的“一起”二字散掉了,信念仿佛瞬间崩塌,只剩下零散的、此刻的我无法理解的发生…我只是散漫失神地走着…
这时四名男生从我们身边经过,喊着“加油!加油!”,他们友善的声音帅气的样子把我拉回一点,走了一段后我又遇到了在休息的他们,“加油!加油!”,我也友善地鼓励着他们。
——那一刻在恍惚间我被陌生人间的关系触动了,有时候贴的太近反而关心则乱,如果真的有信任在,我完全可以放下对已走远的队友的念想。于是我再次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与山势的关系上。这是当下我能调试到的最好状态,对自己、对team、对完成这次毅行都是好的。
有趣的是,我和天空与这四位男生几次交错地相遇,每一次大家都多一点点交流……第四次相遇时,最帅气的男生停下来认真地面对我们,“我很好奇,你们已经超时了,为什么还要走完?”
“毅行就是要完成…对我们来说完成是属于自己的完成…完成不仅看外在的打卡时间”
“哇!我很欣赏你们,被你们鼓励到!加油!”
“你们呢?你们要完成100公里,现在还有六十几公里,要走完吗?”
“要啊,要啊!”,我们互相鼓励着又分开了。
越是低谷越可能反转
就是这样松散的、相遇相离的关系,在信念崩塌时刻又给到了我力量。和队友一起行走当然是重要的,但这不是全部,要完成毅行,我们还需要和自己一起,和山势一起,和所有毅行者“坚”并肩地一起,不同时刻不同的“一起”,才能合成持续进行着的协奏曲。
这时徐琛也返回来鼓励我和犯困的天空。巧合的是,我们来到了最美的山脊,暂时不爬升不下降,也让我的躯体与心智都得到稳定与舒展。开阔的视野,和煦的山风,远处的港湾,空间的体验感带来的是丰富的情绪感受,空间仿佛在拥抱着我,一路的辛苦和队友的心苦都被山风吹散。
是呀!毅行的故事是多边的多变的,一切还没有结束呢,组织一切的内在力量又开始浮现,继续演奏继续舞呀!
这时是10:30。我知道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于是收拾好种种,继续走了起来。此刻我好像刷新了自己,没有特别的期待,没有特别的疲惫,也没有特别的情绪,就是稳稳地走着,偶尔等一等需要小睡的天空,偶尔也让天空等一等吃个能量棒的我,我最强烈的信念是我是可以走完的。
进入了最后7.5公里,突然下起雨来,雨滴很大很冰。一开始我们想避一下,可是越避越冷,不能停!我提议我们还是走起来,因为走起来会产生热量,而我们又有足够的吃的喝的可以补充能量。
也许是因为下雨,我们的配速不知不觉地快了起来,由30+提到了20+,我甚至忽略了我是在爬升还是在下降,因为无论是什么我都是以雀跃的状态参与的,硬是走出了心流。哪怕是群岛另一队伙伴预警的最后一公里连续爬升,我都是轻松完成的。
14:00,我看到了CP4检查站,我的先行队友乔安也已在13:00到达。用时24小时,4282队,虽遇十年一遇之难度,仍全体完成了「毅行四十周年特别版」47.5公里的徒步。
唯有行动,唯有联结
如果说完成毅行需要什么,当然离不开一个契机,作为4282小队的替补队员,我抓住了这个契机。
完成毅行需要温暖有力的支援队,群岛伙伴组织的支援有爱有情有吃有喝。
完成毅行需要基本的体能准备,我的关节健康状况良好,肌肉的机能状态也还可以。
完成毅行群岛还需要有效的能量补给和呼吸供氧方案,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和预备资源实现的。
以上作为硬资源并不难,调配组织也是人人队队可以做到的,可为何最终完赛的小队尚不足一半呢?
此刻我想到今年的毅行主题叫【“坚”并肩】,完成不仅需要硬资源,还需要组织软资源,我愿称之为“心智资源”——
我愿意相信难的路也有合适的走法,于是我观察他人观察路况;我愿意相信我能找到补充能量的方案,于是我不断在困了疲了时试出了能量胶对自己很有效…这些愿意相信都是“心智资源”。
这很容易让人以为心智资源是分布在我们已有的心智中的,可是再回看这协奏的一路,我会发现心智资源是分布于我与世界的关系中的:可沉浸的山野中的鸟枭迷雾是心智资源,与徐琛一路的协走是心智资源,选择相信与队友间的信任是心智资源,山脊的煦风与开阔视野是心智资源,与陌生人的彼此信念刻印是心智资源,冷雨激发的韧性是心智资源…
所有的资源作为可能性一直都存在于世界中,甚至对每个人每个队也都是平等的,而区别在于,每个我能否作为主体去感知、去调配,决定了可能资源是否成为确定资源,没有纯粹的心智资源,我与世界的回响生成了资源。
我想这就是心智资源的秘密,唯有行动才有需要,唯有联结才有回响。这是此次毅行带给我的最大启示。
我会带着这次毅行的时空体验回到生活。毕竟生活也是一盒盲盒巧克力,没有先知也没有预备,唯有作为一个有感知有想象有行动的人,去调配与整合所需资源,一件事一件事地过,一件事一件事地做,只要相信世界的可能性,即可联结,即可行动。
(此次参加毅行的全体群岛伙伴)
意犹未尽?
欢迎扫码收听音频对谈
教育创新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我们希望通过记录并分享教育创新者在通往教育3.0过程中的观察、实践和思考,让读者从中获得前行的动力、思维的碰撞和实践的启发。
在群岛,我们共创学习之道
在群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