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康德零诊)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因果认知是人类智能的重要表征,是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重要能力。现代认知神经科学认为,人的因果认知能力来源于神经元网络之间联结产生的条件反射,随着对于因果关系的日常感知与认知频率的增加,人脑中相应的神经元的突触也会增加。但对于 ChatGPT 等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来说,因果关系的感知与识别是通过概率与相关性的训练得以完成,由此因果关系成为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显示出拟人化的工具和手段。
通过人类对ChatGPT 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因果性”概念就被识别为“相关性”概念,实现了因果认知能力的构建。与因果性相比,相关性更容易认知和理解,也更容易成为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模型认知人类世界的工具。对于后者而言,人类世界虽然能够通过数据进行表征,但是数据间的关系涉及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甚至在数据间存在着大量的“噪声”. 人类世界的数据在多种关系的杂糅下,形成了复杂性系统。而在深度神经网络、大数据技术、统计分析的加持下,人工智能的相关性认知比因果性认知更加容易模拟和实现,相关关系只需要知道数据本身是什么,而无需知道数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概率叠加的相关关系能够帮助ChatGPT类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更好地“了解”人类世界。正如“大数据之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Viktor Mayer-Schönberger)所说“相关关系很有用, 不仅仅是因为它能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 而且提供的视角都很清晰。而我们一旦把因果关系考虑进来,这些视角就有可能被蒙蔽掉”。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 ChatGPT 已经拥有了人类智能水平的因果认知能力。人的因果认知能力在儿童时期便已经产生。与当前的人工智能相比,人对于因果关系有着更敏锐的认知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实验研究得出,正常儿童在3-6岁的学龄前阶段已经能够对因果关系进行认知,但是他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更多是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概率上的匹配。布洛克( Bullock M) 与格利曼( Gelman R),在其设计的实验中,用不同颜色、不同长短的木棒分别将积木推倒,并让积木在倒下的过程中将放置在桌子上的兔子玩偶撞到地上。
E1:3岁左右的部分儿童,认为兔子的摔落与木棒颜色的变化有关,尤其是某一种颜色的长木棒重复出现时。
E2:6岁以后的儿童,几乎无人认为兔子的摔落与木棒的颜色有关,并能够给出兔子玩偶掉落的连续原因解释,如表1所示:
表1 ChatGPT与3-6岁和6岁以上儿童因果认知能力对比表
Tablel Comparison between ChatGPT and causal cognitive ability of children aged 3-6 and over 6 years old
这表明,3-6岁儿童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因果认知能力,但是这种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他们能够将环境中出现的一切因素进行归纳和认知去理解“是什么”即“干预”使得兔子跌落了,但是他们没有进一步探求“为什么”即“反事实”问题,“如果木棒的颜色改变,兔子会摔落吗? ”,因此他们会将木棒的颜色纳入因果认知之中。而6岁以上的儿童通过对“反事实”问题的思考,将不相关的因素进行排除,就能够实现完整的因果认知。
对于当下 ChatGPT 而言,人类的训练和深度神经网络的预训练模型使其将因果性认知为相关性的因果认知能力,使其和 3-6岁的儿童一样,只能够认知“是什么”,而无法进一步进入到“为什么”的认知之中,因此有人提出当前的 ChatGPT 已经具备了 9岁儿童的智力水平的说法是存在争议的,最起码从因果认知的层面上讲,ChatGPT与9岁儿童的因果认知能力尚存在着差距,当下将因果性等价为相关性的方法只能建构起少量具备真正“智能”的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即弱人工智能。
(摘编自尤洋、郭宇《ChatGPT 与因果性》)
材料二:
在概率解释框架下,因果推理被视为归纳推理中的一种推理形态,当对某一现象背后存在的可能原因进行归纳时就可以建立起相关性和事件之间存在的概率关系,如培根所推崇的归纳法和“穆勒五法”。拥有因果推理能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表征之一,自然科学定律的发现都经由因果推理而最终建立其自然规律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与之相对,ChatGPT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更多是在概率框架下把握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事件发生之间的条件概率联系,并非真正对因果性进行认知和把握,因此以因果概率解释框架为因果规则的 ChatGPT 尚未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因果推理,即便ChatGPT在它的“自我介绍”中说到,它“旨在帮助人们解决各种问题”。也因此,ChatGPT 并不能通过因果推理为人类产生新知识、发现新定律,解决新问题,更像是一位高级“写手”,它只能通过对因果性进行认知,解决有限的“实用类问题”。例如,ChatGPT 虽然能够做出简单的1+1=2的数学题也能够做出更高难度的高等数学题,但是无论是 1+1=2还是对高等数学题的求解,都是在人类已经总结出数学方法和数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要求 ChatGPT 对数学领域的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类问题进行回答,它则无法做出回答。如,当我们向ChatGPT提出“如何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问题时,它首先回答到:“哥德巴赫猜想( Goldbach Conjecture) 是数学上一个未被证明的猜想,它表明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目前还没有人能够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正确性,因此这个问题仍然是数学上的一个难题。”
很明显,当前的 ChatGPT 并不能解决此类问题。而是只能在当前现有的知识体量中,在因果概率解释的框架下通过数据分析生成人类知识结构中已有的内容,这也使得当前的 ChatGPT 在文字类写作工作和定义、概念回答中上展现出更强的优势。因此,ChatGPT 此类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更加适合做文本编辑、代码编写、概念讲解等“文秘”类工作,而无法成为为人类产生新知识、解决难问题的智能工具。
(摘编自尤洋、郭宇《ChatGPT 与因果性》)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因果认知是人类智能的重要能力之一,实质是大脑对于因果关系的日常感知与认知频率的增加而产生的条件反射。
B. 人工智能通过概率与相关性的训练而实现对于因果关系的感知与识别,因此人工智能实质是拟人化的工具和手段。
C. ChatGPT 等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对因果认知能力的构建,是通过对概率与相关性的训练,从而实现对人类智能的模拟。
D. ChatGPT 的因果认知将因果概率解释框架作为因果规则,并非真正如人类智能一样对因果性进行认知和把握。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中使用“噪声”一词,形象地强调了人类世界的数据是一个各种关系错综杂糅的复杂性系统。
B. 材料一通过图表的使用,直观地表明当下ChatGPT 处理问题的认知水平只是相当于人类3-6岁的儿童。
C. 材料二最后一段使用“很明显”“并不能”“只能”等词语,强调了当前ChatGPT 并没有超过人类的优势。
D. 材料一侧重阐释人工智能的认知原理,材料二侧重指出人工智能的认知局限,都指出了其底层逻辑的错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人类对ChatGPT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也只能获得弱人工智能,因为当前的ChatGPT的算法是基于因果概率解释框架的。
B. ChatGPT 通过大数据技术、统计分析等的加持,对人类世界的认知和了解会加深,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未来会越来越强。
C. ChatGPT 虽然与人类一样,都需要凭借人类知识结构中已有的内容解决问题,但ChatGPT 数据分析却不能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D. ChatGPT 因果认知能力不及9岁儿童,但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它在其他认知能力上远超9岁儿童,故可完成更难的事情。
4. 材料中“因果性”与“相关性”两个概念的关系该如何理解? 请根据材料自行举例分析。(4分)
5. 材料二指出. ChatGPT“无法成为为人类产生新知识、解决难问题的智能工具”,请根据材料和下面的图表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表2 ChatGPT与人类因果语言构建对比表
Table2 Comparison table between ChatGPT and human causal language construction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摧残
柔石
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晚上,是这位可怜的妇人产下她第一个儿子后的第三夜。青白的脸色对着青白的灯光,她坐在一堆破棉絮内,无力地对一位中年男子——她的丈夫说道:“照我的意思做去罢,这样决定好了。”
宽松的两眼向她怀内的小动物一看,—— 婴儿露出一头黄发在被外。妇人继续说:“现在,你抱他去罢。时候怕也不早了,天又冷,路又长,早些去罢。”
可是婴儿仍留在妇人的怀中,她上身向前偻一些,要抱紧一些似的。男子低头丧气地说道:“不能到明天么?明天,明天,等风发发小些的时候。”
“趁今夜罢!”妇人又吻了一吻婴儿说。
“再商量……我想。”
“没有办法了,米一粒也没有了,柴一束也没有了,没有办法了!”妇人痴痴地摇摇头。
男子简直不自知觉地抱去婴儿,眼圈红红地跨出门外。妇人在他后面啜泣地说道:“走走快些,抱抱紧些,莫忘记了拉铃。”
男子没有答话,就乘着门外的冷风跑走了。他一口气跑了七八里路,就在一座山岭上坐着。朔风更暴猛地,鼓着两面的树林,简直使他喘不出气。婴儿是没头没脚裹着的,有如一只袋,他这时却解开袋口,似要再看看里面将失去的宝物,可是这一看竟使他伤破胆了!婴儿的小眼已紧闭,气没有了,他闷死了!
“唉!”他大喊了一声,几从坐着的石头上滚下去,可是一点方法也没有。
“抱回家去? 怎样对妻说? ”他想,他决定:送到育婴院以后的孩子是和死相差无几的。他还是就葬这个小尸在这山上罢!
他痴痴坐着,死婴在他的膝上。他一点勇气也没有,只泪不住地流。一时,他竟号哭起来。山岭上管山的人家奇怪地走出来了,他就向他们借了锄。他们同声的说,安慰他:“穷人原不配有儿子,不要伤心!何况你年轻,将来也不患没有儿子。”说完,他们也就进去了。一位年老的婆婆,还烧了一撮纸钱在门口。
他不能立刻就回家,为的要使他妻不疑心,他可以将这发生瞒过。他坐着,他坐着,夜过得非常慢。风声,水声,树木的动摇声,他都听得非常清楚,他镇静着他自己抵御一切可怕的夜声的侵袭。
他慢慢地推进他家的门。妇人仍在床上坐着一动没有动。她哭过了,眼之四周红肿地。这时他懒懒地走近问:“你为什么不睡呢? ”
“等你回来。”
妇人轻声地答。他站在她前面,几乎失声哭起来,可是他用他全力制止住。于是妇人问:“你已送去了么?”
“送去了。”
“送到育婴院了么?”
“送到了。”
声音同回音似的,妇人眨一眨眼,又问:“你拉过铃么? ”
“拉过了。”
“你听到先生们出来抱去的么? ”
“听到的。”
“你也听到这时娃娃哭么? ”
“哭的,可是你不要多问了!”
男子不耐烦地,妇人却苦笑一笑,说:“这样,我放心了!”
“你可以放心。”
“那么,我还是明天去呢,后天去? ”
“哪里去? ”男子稍稍奇异的。
“到育婴院做乳母去。”
“到育婴院做乳母去?”
“是呀,我早这样对你说的,忘记了么? ”
男子却几乎要昏去一样:“你仍旧要看护你自己的儿子么?”
“是的。”
“不行罢!”
“因为这样是好方法,一边我有饭吃,又有钱赚。”
“你定要这样做? ”
“不是么? 你怎么失落了魂在山岭上似的?”
男子悲伤的呼喊起来,同时坐下椅上。
“唉!唉!这是不成功的,明天不要去罢!”
妇人独断地苦笑说:“那末后天去罢。”
第三天,妇人终于进了城内的育婴院。
她开始一个一个的将婴儿认过去,可是在这数十个婴儿中没有她自己的婴儿。于是再向各乳母询问哪几个是男孩子,结果男孩子只有两个,而且这两个都有四个月以上了。她非常地奇怪,她畏畏缩缩地跑到事务室的门外,探头向一位事务员做笑地问:“先生,前天夜里没有人丢婴儿到这里过么? ”事务员向壁上挂着的婴儿出入表一瞧,说:“有的,你问这个做什么? ”
妇人更做笑地答:“我不过想询问一问,因为邻舍……一位姑娘私产下了一个孩子……先生,你能告诉我这孩子是男的,还是女的么? ”
那位事务员又向壁上一瞧,也微笑地说:“男的。”
“真的么? 那真是有趣的事!我还可以将这个笑话告诉先生,假如先生肯告诉我现在这个婴儿在哪里,让我见一见面的话。”
那位事务员却摇一摇头,带着阴险的恶毒的脸色说:“你真见鬼!告诉你,我是骗你的,前夜哪里有什么孩子!男的,女的,私生的,恰恰前夜,一个都没有。此外是每夜都有的。”
妇人一时酸软了两腿。她极力忍制住她从内心所爆发的悲伤。而那位事务员继续问:“你有没记错日子呢?那你还能告诉我你的邻舍姑娘私生孩子的故事么? ”
妇人低下头,一边移动脚步,一边说:“不必告诉了,那她所生的孩子一定死了!”
她坐在育婴室内,发着呆。她简直无从着想,似陷在山洞中望着落日一样。
第三天,她丈夫来探望她,她却拉了她丈夫到一阴角询问道:“我们自己的孩子呢?”
她丈夫慢慢地答:“没有在院里么? ”
“没有,我简直将近数天丢来的孩子都认过了,没有一个是的。”
“那我不知道。”
“你怎么不知道呢? ”
男子低下头说:“恐怕死去了!”
“没有!没有!”妇人张声地说,“就是死了,这里也有收账的,那一夜简直没有!”
男子呆着,妇人又逼他道:“你说,怎么一回事,将娃娃藏到哪里去了呢? ”
许久,他记起那夜别人劝他的一句话,他说:“穷人原不配有儿子的,不要伤心!”
“什么呀? ”
他极力想忍制住不说,可是声音冲出口边来:“那夜在路里就死了!我给他葬在那山边!”
“怎么呀? 你说……”
同时她放声哭了。
那位事务员与乳母们跑拢来,事务员知道了这秘密,就高声地向男子和妇人说:“你们犯法了!将自己的孩子丢到这里来,而自己又来做乳母,这是犯法的。叫警察,送你们到警察所里去罢!”
妇人一边收止泪,一边说:“先生,我已经没有儿子了,我的孩子已经死了!这里哪个是我的儿子呢? ”
那位事务员说:“不管的,你们要想这样做,就送你们到警察所里去!”
妇人几乎跪下的哀求道:“莫非我生了一个儿子还犯法么? 我现在也终究没有儿子了!先生,饶恕我们罢!”
事务员愤怒地向事务室走去,妇人却晕倒在她丈夫的臂上了。
一九二九年五月十七日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妇人催促男子早些将婴儿送走,却又上身前弯像要抱紧孩子,反映了妇人内心的犹豫,很想留下孩子亲自抚养。
B. 夫妻俩之所以在第一个儿子出生后的第三夜就决定将婴儿送走,是因为他们也认识到作为穷人本来就不配有儿子。
C. 妇人决定到育婴院去做乳母,既能养活自己,又可以赚钱,还能看护自己的儿子,说明妇人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人。
D. 妇人笑着询问事务员是想以此讨好事务员以获得问题的答案,而事务员微笑回答不过是随意的敷衍和故意调侃。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将故事的发生设置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晚上,有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也预示了小说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
B. 小说中“青白的脸色”“宽松的两眼”“无力地”等处,采用白描的手法把刚刚产子的妇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C. 云岭之上的风声、水声和树木的动摇声与男子的镇静形成鲜明的反差,表现男子在接受现实后内心逐步回归平静。
D. 小说中的人物都无具体名字,只是以性别、年龄或职业而赋予了一个符号化的名称,使之具有更普遍的社会意义。
8. 小说中画线部分的语句都是男子面对妻子追问时极其简洁的回答,请分析这些语句背后所蕴含的人物心理。(4分)
9. 有人评价说柔石笔下的“母亲”“深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创伤”,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建中初年,李希烈自蔡陷汴,驱兵东下,将收江淮,宁陵守将刘昌以兵二千拒之。希烈众且十倍,攻之三月,韩晋公以三千强弩,涉水夜入宁陵,弩矢至希烈帐前。希烈曰:“复益吴弩,宁陵不可取也。”解围归汴。后数月,希烈骁将翟辉以锐兵大败于淮阳城下,希烈且蹙,弃汴归蔡。后司徒刘公玄佐见昌,问曰:“尔以孤城,用一当十,凡百日间,何以能守?”昌泣曰:“以负心能守之耳、昌令陴者曰:‘内顾者斩!’昌孤甥张俊守西北隅,未尝内顾,捽下斩之,军士有死志,故能坚守。”因伏地流涕。司徒刘公亦泣,抚昌背曰:“国家必以富贵尔。”
(节选自杜牧《宋州宁陵县记》)
材料二:
杜牧记刘昌守宁陵,斩孤甥张俊事,史臣固疑之,然但以理推,未尝以《李希烈传》考之也。希烈围宁陵时,守将高彦昭,昌乃其副,贼坎城欲登,昌盖欲引去,从刘元佐请兵,出不意以捣贼。彦昭誓于众曰:“中丞欲示弱,覆而取之,诚善。然我为守将,得失在生人。今士创重者须供养,有如弃城去,则伤者死内,逃者死外,吾民尽矣。”于是士皆感泣,请留,昌大惭。则全宁陵,昌安得全攘其功耶? 计刘元佐间能拒守当在彦昭,不在昌也。牧好其意,欲造作语言为文字,故不复审虚实。希烈围宁陵四十日,而谓之三月;城不陷,以元佐救兵至,败希烈,而云韩晋公以强弩三千,希烈解围,皆非是。士固有幸不幸高彦昭不得立传计是官不至甚显而死故昌得以为名。赵充国云:“兵者,国之大事,当为后法。”昌为将固多杀,正使有之犹不足为法,况未必有。聊为辨正,以信史氏之说。
(节选自叶梦得《避暑录话》)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士固有幸A不幸B高彦昭不得立传C计D是官不至甚显E而死F故G昌得以为名。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益,增加,与《孟子》“曾益其所不能”的“益”意思相同。
B. 富贵,使……富贵,使动用法,与《师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习”用法不同。
C. 者,定语后置的标志,与《庄子》中“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的“者”用法相同。
D. 法,标准,准则,与成语“道法自然”的“法”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据杜牧记载,刘昌率两千士兵顽强抵挡李希烈近两万大军,最终等来韩晋公的强大支援,迫使李希烈解围而去。
B. 在杜牧笔下,刘昌军令如山,大义灭亲,他通过斩杀孤甥,极大地鼓舞了守军士气,但这也让他内心异常痛苦。
C. 关于刘昌的军事策略,叶梦得并没有全盘否定,但在对高、刘二人事迹的对比性叙述中流露出了褒高贬刘的倾向。
D. 叶梦得认为,杜文中丝毫没有叙及高彦昭,除了杜牧对刘昌有感情偏向之外,主要是高彦昭官职不够显赫的缘故。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尔以孤城,用一当十,凡百日间,何以能守?
(2) 史臣固疑之,然但以理推,未尝以《李希烈传》考之也。
14. 叶梦得认为杜牧所记不实,因此“聊为辨正”,他做了哪些“辨正”? 请简要概括。(4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
初秋(其三)
王夫之①
昔昔秋犹在,劳劳老易侵。
宝刀蚀虎气,孤镜吼龙吟。
凉梦惊难续,闲愁病不任。
江山留九辨①,未许怨登临。
[注]①王夫之,明清之际思想家,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②《九辩》是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创作的长篇抒情诗。宋玉素有忠君报国之志,但一生穷困潦倒,理想落空,因借古乐“九辩”为题抒发抑郁情怀。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是又一年秋天降临,却说成是以前的秋天还在,表达出时光易逝的深沉感慨。
B. 颔联表现了诗人英雄失志的悲凉,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感情基调颇相似。
C. 颈联“凉”字语带双关,既紧扣“初秋”写天气之凉,更含蓄表现世态的炎凉。
D. 诗歌表达方式以叙事、抒情为主,但也通过物象、典故等寓意,不失含蓄蕴藉。
16.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末句“未许怨登临”的理解。(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 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音乐课上,小聪被老师安排去抬钢琴,小聪正想推脱给别人时不禁想起了《论语》中的文句:“ , ”, 于是欣然接受了任务。
(2)中秋之夜,月华如水,小刘漫步在松林间,听着叮咚的泉水声,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了王维《山居秋暝》中的诗句:“ , 。”
(3)古代诗人经常在诗的上下两句中以对比的手法来表达批判讽刺之意,如唐诗“ , ”就是如此。
三、语言文字运用 (19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冶铁史方面,新发现仿佛井喷一样,使人 A ,传统的老看法几乎被全面刷新了。1972年,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件铁刃铜钺。发掘单位把这件钺送到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院去分析,检验结果说铁刃所用的材料是古代的熟铁。《考古》1973年第5期发表的简报中,( 甲 ),而且还把它和郭沫若《班簋的再发现》一文中推测“周初已有铁矿的冶炼和铁器的使用”的说法相联系,认为:“台西铁刃铜钺的发现证明了郭沫若同志的论断是正确的。”既有实物,又有鉴定结果,又有郭老的高见,一时间似乎成为 B 了。可是也就在发表上述简报的那期《考古》上,有一篇夏鼐先生的《读后记》,认为( 乙 )。这下差点闹出大乱子,有人说夏先生是在贬低古代劳动人民在冶铁方面的伟大成就。幸亏随后钢铁学院柯俊教授的指导,重新对这件钺作了检验分析,证明铁刃中所含的镍达6%左右,而且出现了分层的高镍偏聚。这种现象只有在冷却极为缓慢(每百万年冷却1℃-10℃)的天体中才能发生,从而肯定了铜钺的刃用的是陨铁。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左边是飞来峰的侧面,不说那些就山石雕成的佛像,就连那山石的凹凸、俯仰、向背也似乎全是名手雕出来的。石缝里长出些高高矮矮的树木,苍翠,茂密,姿态不一,又给山石添上点缀。沿峰脚是一道泉流,从西往东,水大的时候流得快,水小的时候流得慢,泉声就有宏细疾徐的分别。道跟泉流平行。道左边先是壑雷亭,后是冷泉亭,在亭子里坐,抬头可以看飞来峰,低头可以看冷泉。道右边是灵隐寺的围墙,淡黄颜色。道上多的是大树,又大又高,说“参天”当然嫌夸张,可真做到了“荫天蔽日”。暑天到那里,不用说,顿觉清凉,就是旁的时候去,也会感觉“身在画图中”,自己跟周围的环境融和一气,挺心旷神怡的。灵隐的可爱,我以为就在这个地方。道上走走,亭子里坐坐,看看山石,听听泉声,够了,享受了灵隐了。
21. 请改写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要求两个语句均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和叠词,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4分)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位作家在谈到该如何进行文学创作时说:要沉下去,浮上来。沉下去就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向人民学习。不但要深入生活,还要能从日常的生活中走出来,从生活提炼出精华,写出作品。不能一猛子扎下去,最后写不出东西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1月调研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 B。根据原文信息,因果关系是使人工智能显示出拟人化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人工智能是拟人化的工具和手段。
2. A。B不是“认知水平”,而是“因果认知水平”。C以偏概全,“在文字类写作工作和定义、概念回答中上展现出更强的优势”。D谈到了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但没有说是错误的。
3. D。不能说ChatGPT“在其他认知能力上远超9岁儿童”,比如9岁儿童的创造力是 ChatGPT无法企及的。
4. ①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因果性意味着一个事件的发生是某个事物引起的,而相关性只是意味着两个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着关联;②因果性包含在相关性中,是一种特殊的相关性;③统计显示,冰糕卖得越多,游泳死亡人数越高,二者属于相关,但并非因果,真正的因是其他因素即气温升高导致的。(1点2分,2点3分,3点4分)
5. ①ChatGPT 的因果认知实质是相关性认知,与人类智能的因果认知有本质的区别;②ChatGPT 是在概率框架下把握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事件发生之间的条件概率联系,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因果推理;③ChatGPT没有主观语境,其输入、输出以及结果都是客观数据,不会产生主观的因果语言,不会有日常经验、主观感情与价值判断,也就无法生成新知识、解决难问题。(每点2分,共6分)
6. D。A项,妇人内心并不犹豫,只是充满不舍;“很想留下孩子亲自抚养”也错,在当时的情况下妇人完全不具备将孩子抚养长大的条件。B项原因分析错误,将婴儿送走是环境所迫,并非他们认识到穷人不配有儿子。C项“工于心计”错,妇人的想法是被迫无奈的权宜之计,与“心计”无关。
7. C。“接受现实后内心逐步回归平静”错,男子的镇静是极度悲痛后的强做平静,并非接受现实后的自然回归平静。
8. ①担心言多必失,不敢多言。②痛失新生儿子,不愿多言。③未完成妻子托付心有愧疚,不想多言。
(1点2分, 2点3分, 3点4分)
9. (1) 肉体上的创伤:①寒冷天气的折磨,凛冽冬日,朔风暴猛;②贫苦生活的压迫,米无一粒,柴无一束,生活极度艰难;(2) 精神上的创伤:①骨肉分离的痛苦,虽万般不舍却只有送走孩子;②失去爱子的悲伤,满怀希望到育婴院照顾孩子却发现了孩子已死去的真相;③人情冷漠的伤害,无奈失去孩子未得到安慰又马上面临进警察所的打击。
(“肉体上的创伤”每点1分,共2分;“精神上的创伤” 1点1分, 2点3分,3点4分,共4分。)
10. B CF (每处1分, 共3分。若多答0分。)
11. B。用法相同,“习”也是使动用法,使……学习。
12. B。刘昌的外甥张俊“未尝内顾”,没有违反军令,所以斩杀张俊并非大义灭亲,而是通过牺牲近亲立威,故而他自述为“负心”。
13. (1) 你凭借孤城,用一个人抵挡十个人,总共一百天以内,为什么能够守住?
(“当”“凡”“何以”各1分, 大意1分, 共4分)
(2) 史官本来就怀疑它,然而只是依据常理推断,未曾依据《李希烈传》来考察。
(“固”“但”“考”各1分, 大意1分, 共4分)
14. ①宁陵守将是高彦昭,刘昌只是副将;②刘昌主张弃城,高彦昭反对并率众坚守;③围城时长为四十日而非三月;④援兵是刘元佐而非韩晋公。(每点1分,共4分)
15. C。不是表现世态炎凉,而是内心悲凉,“凉梦”是让人内心无限悲凉的梦。
16. ①说“未许怨”,正表明诗人愁怨颇深,这种愁怨既是因登高临远,触景而生;②更是因国破家亡、年老体衰、壮志难酬等更深层的原因而起;③说“未许怨”,也包含着诗人试图超越哀愁,以积极、豁达的态度面对困境的情感。(每点2分,共6分)
17. (1)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3) 示例一: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示例二: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示例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示例四: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每空 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8. 示例:A.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B.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每处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共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19. 示例一:幸亏随后在钢铁学院柯俊教授的指导下,重新对这件钺作了检验分析,证明铁刃中所含的镍达6%,而且出现了分层的高镍偏聚。
示例二:幸亏随后钢铁学院柯俊教授指导,重新对这件锁作了检验分析,证明铁刃中所含的镍在6%左右,而且出现了分层的高镍偏聚。
(“钢铁学院柯俊教授的指导”修改正确,给2分;“达6%左右”修改正确,给2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 示例:甲:不仅肯定了这一结果 乙:其铁刃所用的材料有可能是陨铁
(每处2分,共4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 示例:水大的时候急急忙忙,水小的时候从从容容。(每句2分,其中拟人1分,叠词1分,共4分)
22. ①采用排比手法,将在灵隐寺的赏心乐事一一铺陈;②采用短句,形成简洁明快的风格,与心情的愉悦与享受相契合;③使用“走走”“坐坐”等具有口语色彩的叠词,凸显心情的轻松愉悦;④使用整句以及叠词,具有音韵美。(1点2分,2点3分,3点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3. 材料解析:这是一个以“沉下去”与“浮上来”为话题的二元关系型材料作文,材料虽讲的是作家的创作,但其蕴含的道理对为人成事均有启发意义,让考生有话可说。从材料来看,“沉下去”的核心内涵是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不要好高骛远;“浮上来”的核心内涵则是要成就追求,要仰望星空,做出贡献。写作时,需要在“沉下去”和“浮上来”之间建立一种合理的逻辑关系,并以此立意。
参考立意:以“沉”的行动,实现“浮”的追求;脚踏实地方能脱颖而出;惟有俯身大地,方能直上云霄。
文言文译文:
材料一:
建中初年,李希烈从蔡州攻陷汴州,驱使军队向东进发,将要夺取江淮地区,宁陵守将刘昌率领两千士兵抵御他。李希烈的兵力将近是他的十倍,攻打了三个月,韩晋公率领三千强弩手,涉水在夜间进入宁陵,弩箭射到了李希烈的帐前。李希烈说:“又增加了吴地的弓弩,宁陵攻取不了了。”于是解除包围返回汴州。几个月后,李希烈的猛将翟辉率领精锐部队在淮阳城下大败,李希烈处境窘迫,放弃汴州返回蔡州。后来司徒刘玄佐见到刘昌,问道:“你凭借孤城,用一个人抵挡十个人,总共一百天以内,为什么能够守住? ”刘昌哭着说:“因为有负心的手段才能守住啊。我命令在城墙上守卫的人说:‘往城内看的斩首!’我的孤外甥张俊守卫西北角,未曾往城内看,就被拽下来斩首了,军士们有拼死的决心,所以能够坚守。”于是伏在地上流泪。司徒刘公也哭了,抚摸着刘昌的后背说:“国家一定会因为这一功劳让你富贵的。”
材料二:
杜牧记载刘昌守卫宁陵,斩杀孤甥张俊这件事,史官本来就怀疑它,然而只是依据常理推断,未曾依据《李希烈传》来考察。李希烈围攻宁陵的时候,守将是高彦昭,刘昌是他的副手,贼寇挖城墙想要登城,刘昌大概想要领兵离去,向刘元佐请求援兵,出其不意地攻击贼寇。高彦昭向众人发誓说:“中丞想要显示弱小,再返回来进攻敌军,诚然很好。然而我是守将,得失在于保全百姓生命。如今受重伤的士兵需要供养,如果放弃城池离去,那么受伤的会死在城内,逃跑的会死在城外,我们的百姓就完了。”于是士兵们都感动哭泣,请求留下,刘昌非常惭愧。那么保全宁陵,刘昌怎能完全占取这个功劳呢? 谋画刘元佐参与能够抵抗守卫应当在高彦昭,不在刘昌。杜牧内心对刘昌有好感,想要编造话语写成文章,所以不再审查事情的真假虚实。李希烈围攻宁陵四十天,却称说是三个月;城池没有陷落,是因为刘元佐的救兵到来,打败了李希烈,却说韩晋公凭借三千强弩,李希烈解除包围,都不对。士人本来就有幸运和不幸运的,高彦昭没能立传,估计是官职没有到怎么显赫就去世了,所以刘昌能够因为这一战役成名。赵充国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应当成为后世的法则。”刘昌作为将领本来多杀戮,即使真有这事也不值得作为法则,何况未必有这事。姑且进行辨正,以证实史官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