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 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 语文检测+答案详解

文摘   2024-11-15 13:45   山东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2024.1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末,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

要不得!

要不得!

注重调查!

反对瞎说!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谓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

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中国有许多专门从书本上讨生活的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共产党员,不是一批一批地成了反革命吗?就是明显的证据。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

(摘自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材料二:

《反对本本主义》在毛泽东哲学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篇著作的发表应该看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为什么说《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呢?因为它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独立开辟新道路最早的一篇哲学论证。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第一次初步界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即“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在这里,“从斗争中”讲的是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讲的是不能照抄照搬,而应该有创造性。思想路线是哲学思想的转化形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它的基本内容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还特别强调了三个重要观点:一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二是“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三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三个重要观点构成了后来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雏形。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严肃批评了“本本主义”的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唯书”,即“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开口闭口‘拿本本来’”的倾向;一种是“唯上”,即“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针对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毛泽东大声疾呼:反对本本主义,洗刷唯心精神!

(摘编自陈占安《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调查研究、了解事实,缺乏调查研究的发言就是“瞎说”,这种人没有发言的权利。

B.“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也就是说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而非凭空想象。

C.书上说的就是对的,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就要执行,这种想法普遍存在于农民的思想意识中,是要不得的。

D.《反对本本主义》初步界定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党的思想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的转化形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领导脑子不能“空”,必须要走出门才能获得调查材料,解决各种问题。

B.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得好与坏,关键是看能否将它与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

C.没有《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三个重要观点,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D.要去除“本本主义”中的两种错误思想倾向,必须实事求是,向实际情况做调查。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中毛泽东三个重要观点中的“群众路线”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现在中央红军又与陕北红军、陕北人民一起,担负着更艰巨的任务,我们今后要更好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完成中国革命。(《长征胜利万岁》)

C.这场雪越下越大,这会给群众带来很多困难,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D.人民解放军、公安民警、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方方面面的力量汇集起来,共同铸就联防联控的钢铁长城。(《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4.材料一中画线两处在表达上分别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5.《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请根据材料谈谈《反对本本主义》对我们“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位置

法国安妮·埃尔诺

①虽然有的时候当着外人的面儿,父亲试图用客气的方式教育我,可他已经养成很久的习惯还是不自觉地露了馅儿。记得有一次他想阻止我爬上石堆,他朝我叫嚷时的语调是那么粗暴,他的诺尔曼人的固有的腔调和脏话还是将他竭力想营造的好的效果给破坏掉了。因为他不懂得有教养的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也不相信良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用打耳光的方式来进行威胁。

②家长与子女间的礼貌相待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谜。我用了好长的时间想搞明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他们的简单的问候语中都能表现出无限的热情和客气。和她们交谈,我感到羞愧,觉得自己不配受到如此的礼貌待遇,有时我甚至产生错觉,想象这是人家对自己产生了好感。不过后来我发现这些匆匆的淡淡的问候,这些微笑与吃饭不发出声响或是悄悄地擤鼻涕没什么两样。

现在我不得不将这些细枝末节进行细致的剖析,它之所以有必要是因为我曾经认为它们无足轻重。只有在受到羞辱的记忆里才能够将它们存放起来。我服从着我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愿望,它试图让人们忘记对下层社会的回忆,好像这是件恶劣的事情似的。

④每当晚上我在厨房的餐桌上写作业的时候,父亲总是走过来翻翻我的书,尤其是历史、地理和科学课本。他喜欢让我给他出难题。一天,他要求我给他做听写,以便证明他写一手好字。他从来不知道我在哪一个班上课,别人问起来的时候,他总是这样说:“她在某某小姐那儿读书。”

⑤父亲总是说“你的学校”,而且他在说寄宿学校、修女嬷嬷(校长)的时候,总是一字一顿地说出来,表现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好像正常地发出这些词的音会让他感到有一种过于随便不够庄重的感觉。父亲总是拒绝去参加我的学校组织的活动,即便我在演出活动中还扮演什么角色的情况下也不去。我的母亲气不过他这样,就说:“你没有理由不去的”,而父亲则说:“可你知道我是从来不参加这些活动的。”

⑥父亲常常摆出一副非常严肃的样子,用庄严的语气说:“你在学校要认真听讲!”他担心命运给予他的这一奇怪的照顾(我的好成绩)会突然终止。我每一篇作文的成功,后来,每次考试取得好成绩,都会让他欣喜若狂。他认为,学习是为了能够得到一个体面的工作,是为了不当工人。

⑦不知是什么时候他的这个“希望我生活得比他好”的理想取代了他自己的理想。其实他曾经袒露过一次他的梦想:在市中心开一家漂亮的带露天座位的可以招待路上行人的咖啡屋,在吧台上还要放一台咖啡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他又不敢再冒险,所以也就放弃了,不然又怎么办呢?

⑧父亲永远都不会打消小商人脑子的这种看法:好人和坏人。对他来说,所谓的好人就是那些到他这里来消费的人,而坏人就是那些到战后市中心新建的商店去买东西的人。即便是那些好的顾客也还是分等级的,最好的是在我们的店里购买他需要的所有的东西,而那些差一些的人则只是过来买一些他们忘记在大商店里买了的东西,并且还对我们说些风凉话。另外,就是对这些好人,也还要当心,要好好招待他们,因为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认为我们会在价格上宰他们而背叛我们。每当在这个时候父亲就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联合起来敌视他。他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无奈,他恨自己的低三下四,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也和所有生意人的心理一样,希望整个城市里仅有他一家商店卖东西。    

⑨父亲并不是不幸的,咖啡厅里总是暖融融的,收音机播放着节目,从早晨七点到晚上九点,顾客人流不断。当顾客进门时,他总是与顾客交换着“大家好!”“您好!”等客套话。聊天的主题无非是下雨呀,疾病啊,谁家死人了,哪里又招工了等等,对事物发表些评论,总之老一套,间或开个玩笑。“是我的错,明儿见,头儿,走好。”接下来就是老一套活儿:清理烟灰缸,擦桌子,抹椅子。

⑩在咖啡厅两个营业高峰的中间,父亲还要到后面的杂货店帮忙,他其实更喜欢在咖啡馆待着,或者说二者他都不喜欢,而只愿意在菜园子里种菜,或是随心所欲地建房子。春末盛开的女贞树,花香阵阵。十一月清脆的犬吠声以及隐约传来的火车的轰鸣声,让人意识到寒冷的季节又快到了,是啊,所有这一切都让主宰这个世界的人,也就是在报刊上写文章的那些人说“这些人生活得就算不错了”。

⑪到了周日,洗澡,参加一会儿弥撒,再玩上一局多米诺骨牌或是下午开车出去兜兜风。周一,清理垃圾;周三,饮料进货;周四,食品进货等等。到了夏天,他们把买卖停业一天去看朋友,比如去一个铁路工人家玩上一整天,或是到里滋去朝圣。上午他们去参观卡尔迈勒,去参观透景画,参观大教堂,去餐厅吃饭,下午又开车去布索奈和图威尔·多威尔,父亲挽着裤腿,浸湿了脚,而母亲把裙子撩起来。后来再过周末他们也不再这样了,因为这种生活方式已经过时了。但每个周末,我们都要改善伙食。这个习惯至今未改。

⑫从此,父亲的生活方式基本固定,他认为生活也不可能再比这更幸福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亲教育子女时言行粗鲁无礼,对于有教养的人教育孩子的方式一无所知。

B.“我”无法理解父亲对待自己的态度,把对下层社会的回忆看作恶劣的事情。

C.顾客会被父亲分为“好人”和“坏人”,其中的“坏人”会让父亲感到痛苦无奈。

D.父亲最终向不幸福的命运妥协,将有规律和节奏的生活方式基本固定下来。

7.“阶层”问题是安妮·埃尔诺敏锐观察并呈现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文中“阶层”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受过良好教育者热情和客气的问候,“我”会觉得自己不配受到此待遇,巧妙体现了阶层差异带来的隔阂感。

B.“我”的好成绩被父亲视为命运的眷顾,会让他欣喜若狂,体现了父亲希望“我”用好好学习来改变阶层的理想。

C.“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联合起来敌视他”“希望整个城市里仅有他一家店卖东西”等暗含对父亲这一阶层的讽刺。

D.“咖啡屋”在小说中占据了不少篇幅,它是父亲的主要事业,但凭借这样的营生不足以改变“我”们家的阶层位置。   

8.文中画线句子意蕴丰富,请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4分)          

9.埃尔诺的小说常用第一人称“我”,具有自传性又不仅仅是“自传”。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举国政属大夫文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蠡。

勾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报吴。大夫逢同谏曰:“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缮饰备利,吴必惧,惧则难必至。且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今夫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吴之志广,必轻战。是我连其权,三国之,越承其弊,可克也。”勾践曰:“善。”

居三年,勾践召范蠡曰:“吴已杀子胥,导谀者众,可乎?”对曰:“未可。”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使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材料二: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先王知兵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救之以进退坐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

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节选自苏轼《教战守策》)

【注】①行成:议和,求和。②教士:受过训练的士兵。③君子:国君亲近有恩的禁卫军。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惟其民A安于B太平之乐C豢于D游戏E酒食之间F其刚心G勇气消耗钝眊H痿蹶而不复振。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使……回归,使动用法,与《兼爱》“故亏兄而自利”的“亏”用法不同。

B.伐,讨伐、攻打,与《〈老子〉四章》“自伐者无功”的“伐”意思不同。

C.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若火之始然”的“之”用法相同。

D.作,起身,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舍瑟而作”的“作”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告诫自己不忘战败的耻辱;他亲身耕作、衣食简朴、礼贤下士、救济穷人、用人得当,为国家复兴打下基础。

B.大夫逢同认为,国家刚刚殷实富裕,如果整顿军备会引起吴国的惧怕,从而招致灾难;建议结交联合齐、楚、晋三国,同时进攻吴国。

C.苏轼认为先王召集人民教练武事,使他们习惯钟鼓、旗帜、攻打杀戮的情形,即使有意外变故发生,人民也不至于惊恐溃乱。

D.材料二在论证时,先通过设问提出中心论点,引发读者深思;然后将先王与后世的做法进行对比,并以唐朝为例进行分析,使论证有力。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2)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

14.两则材料都包含有关作战的观点,请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九日和韩魏公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韩魏公:北宋宰相韩琦。②金罍(léi):泛指酒盏。③东阁:汉代公孙弘“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④曲台:太常寺,主管礼仪制度。⑤新诗:韩琦新赋的诗,诗中含有久居高位、宾朋满座的富贵之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诗人自称不才”,并以自己萧萧华发金罍相映衬,表面自谦;实际自嘲,有怀才不遇之感。

B.颔联用公孙弘的典故,意在感谢韩琦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同时也解释了“不堪”的原因,即不得重用,蹉跎时光。

C.尾联写诗人因冒雨归来寒冷难耐,无法入睡,只能起身反复吟咏韩魏公新赋的诗,韩魏公的志得意满、穷奢极欲和自己形成对比,余味无穷。

D.本诗既有年华老去,有志难伸的苦闷;也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呈现出委婉含蓄,哀而不伤的艺术特点。

16.本诗颈联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颇具妙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刚向老师抱怨自己做好事却没人看到。老师对小刚说,做好事要怀一颗平常心,不为显名而做好事,不为得利而帮助他人。正如《〈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在颜渊问仁时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才不至于功败垂成。正如《老子》中所言“                        ”。

3古诗词中常出现“梦”,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         ”一句,写游子思归;而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则以一句“        ”,写词人梦回故乡。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 A 的,①在人类文明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②他们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③硬是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④击退了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⑤臣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地。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 B ,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长征的胜利,保存了革命的精华,并以其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向全中国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成为一篇中国革命的宣言书”。长征在全国扩大了红军的影响,把革命真理宣传到沿途广大地区。中央红军走了11个省,三个方面军共走了14个省,并向沿途各省的人民宣传,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真正解放的道路,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团结抗日。 ① ,还撒播下革命的种子。长征途经之地,红军放手发动群众,群众革命热情汹涌澎湃。军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形成强大的合力,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长征精神,是坚强堡垒,是有力支撑。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 ② ,使之成为鼓励广大人民投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伟大实践的不竭精神动力。

18.请在文中横线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词语“宣言书”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为高扬正能量创造了机遇。

B.剧场科技、智能舞台的应用成为一些地方的宣传噱头和引以为豪的“亮点”。

C.《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选择了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尚书》。

D.节目《世界听我说》,讲述了华人为传承中华文化各显“神通”的独特经历。

21.请在文中横线①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 请用三个判断句概括第二段中长征的意义,每句不超过1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

②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蔡元培

③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陶行知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答题卡

注意:选择题10 中第十题是多选题ABCDEFGH)1、2、3、6、7、10、11、12、15、20

第一大题答题区域:4、5、8、9每题各三行横线)

第二大题答题区域:13(1)、(2)、14、16、17(1)、(2)(3)13题四行,14题三行,16题五行,17题三行 横线)

第三大题答题区域:18、19、21、2218题一行开头加A中间加B,19题两行,21题两行,22题三行横线)

第四大题答题区域:作文方格不少于1000格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C(“这种想法普遍存在于农民的思想意识中”说法错误,原文为“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

2.(3分)A(“必须要走出门”说法错误,原文说“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

3.(3分)C(C项核心内容为“为人民服务”,与原文的群众路线不符)

4.(4分)①第一处采取短句形式和反复的方式。短句,言简意赅,简洁有力;反复,两个“要不得”连用,一针见血地亮明观点,语气坚定。

②第二处采取了比喻句的方式。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论证了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的关系——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破解矛盾的必由之路。

(每点2分,共4分。如从感叹句、单独成段角度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5.(6分)①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要以调查研究为前提。

②深入群众,在调查研究中解决问题。

③处理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唯书,不唯上。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6.(3分)A(B项“把对下层社会的回忆看作恶劣的事情”错误。C项“其中的‘坏人’会让父亲感到痛苦无奈”错误,“好人”“坏人”都会让父亲苦恼忧虑,真正让父亲感到痛苦无奈的是他阶层与身份。D项“父亲最终向不幸福的命运妥协”错误,父亲对现有生活状态感到满足。)

7.C(“暗含对父亲这一阶层的讽刺”错误,是对父亲这一阶层局限性的审视。)

8.(4分)①“我”曾对父亲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习以为常。②与他人交往时感受到的礼貌和热情,促使“我”反思自己的经历。③表现出作者对家庭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社会阶层的审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9.(6分)①本文取材于作者的人生经历,以第一人称叙述,增强情节的真实性。②“我”同时也是群体的代表,“我”的经历可以引发共鸣。③以“我”之视角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我”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见证者,这使“自传”兼具社会性、现实意义。(每答对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10.CFH (“民”是主语,“安于太平之乐”和“豢于游戏酒食之间”是谓语,且两个句子结构一致,句式完整,所以两个分句后的C、F处断开;“刚心勇气”是主语,“消耗钝眊”是谓语,结构完整,“痿蹶而不复振”是“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的结果,所以“眊”后H处断开。)

11.A (A.错误。用法相同,二者都是使动用法,使……回归;/使……受损害。句意:两年后吴国释放范蠡回国。/因而使兄长利益受损害以利于自己。)

12.B (“建议结交联合齐、楚、晋三国,同时进攻吴国”错误,根据材料一“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吴之志广,必轻战。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可知,大夫逢同的建议是结交联合齐、楚、晋三国,使吴国轻敌,并等待时机让三国伐吴,越国则趁其疲惫之时攻打吴国,而非直接“同时进攻吴国”。)

13.(8分)(1)吴王正在黄池会合诸侯,怕天下人听到这种惨败消息,就坚守秘密。

“方”,正在;“会诸侯于黄池”,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黄池会诸侯”;“秘”,使……成为秘密,坚守秘密。一点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2)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之战中死亡。

“罢弊”,“罢”通“疲”,疲惫;“轻锐”,精锐军队;“死于齐、晋”,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齐、晋死”。一点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14.(5分)①作战中需要隐藏实力隐忍准备;

②作战要等待时机审时度势,趁敌国空虚、疲敝时出击。

③即使天下太平也需要重视军事训练,要有备战意识,才能更好地守卫天下。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回国后,就亲身受苦,忧心思虑,将苦胆悬挂在座位上,坐着躺着都时时仰尝苦胆,饮食也要尝尝苦胆,说:“你忘记会稽山的耻辱了吗?”他亲自耕作,夫人自己织布,吃饭不加肉,穿衣不穿华丽衣服,屈身卑躬地尊敬贤人,优厚地对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吊唁死去的人,与百姓共同劳动。这时他把国家政事都委托给大夫文种,让范蠡与大夫柘稽去求和,作为人质留在吴国。两年后吴国释放范蠡回国。

勾践从会稽回国后七年,始终抚慰自己的士兵百姓,想以此报仇吴国。大夫逢同进谏说:“国家刚刚流亡,今天才又殷实富裕,如果我们整顿军备,吴国一定惧怕,它惧怕,灾难必然降临。再说,凶猛的大鸟袭击目标时,一定先隐藏起来。现在,吴军压在齐、晋国境上,对楚、越有深仇大恨,在天下虽名声显赫,实际危害周王室。真为越国着想的话,那越国不如结交齐国,亲近楚国,归附晋国,厚待吴国。吴国志向高远,对待战争一定很轻视。这样我国可以联络三国的势力,让三国攻打吴国,越国便趁它的疲惫可以攻克它了。”勾践说:“好。”

过了三年,勾践召见范蠡说:“吴王已杀死了伍子胥,阿谀奉承的人很多,可以攻打吴了吗?”范蠡回答说:“不行。”

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会了,唯独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又问范蠡是否可以进攻吴国。范蠡说:“可以了”。于是派出熟悉水战的士兵两千人,训练有素的士兵四万人,受过良好教育的地位较高的近卫军六千人,各类管理技术军官一千人,攻打吴国。吴军大败,越军还杀死吴国的太子。吴国使者赶快向吴王告急,吴王正在黄池会合诸侯,怕天下人听到这种惨败消息,就坚守秘密。吴王已经在黄池与诸侯订立盟约,就派人带上厚礼请求与越国求和。越王估计自己也不能灭亡吴国,就与吴国讲和了。

在这之后的四年,越国再次讨伐吴国。越国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精锐军队在与齐国、晋国的战争中死伤殆尽。越国攻破吴军,于是越军留下包围吴都三年,吴军被打败。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材料二:

现在人民的祸患,究竟在哪里呢?在于只知道安乐却不知道危难,能享受安逸却不能劳累吃苦。这种祸患现在看不出来,但是将来会看出的。现在不给它想办法,那以后就有无法挽救的危险了。

从前先王知道军备是不可以放弃的,所以天下虽然太平,不敢忘记战备。秋冬农闲的时候,召集人民打猎借此教练武事,教他们学习前进、后退、跪下、起立的方法,使他们的听觉和视觉习惯于钟鼓、旗帜(这些军队的号令)之间而不迷乱,使他们的心意适于攻打杀戮的情形而不致恐惧。因此即使有盗贼的事件发生,而人民也不会惊恐溃乱。

等到后世,采用迂腐的儒生建议,把解除军备当做君王的英明措施,天下既然安定了,就把装备武器收藏起来。几十年以后,装备武器都败坏了,人民一天一天地习惯于安乐生活。一旦忽然传来盗贼的警报,就彼此惶恐,传布谣言,不战就逃跑了。(唐)开元、天宝年间,天下难道不是很安定吗?就是因为那时人民习惯于太平生活的快乐,经常生活在酒食游戏里面,那坚强的意志和勇气逐渐减少以至于衰颓,(筋肉)萎缩僵化而振作不起来。因此小小的安禄山一旦乘机作乱,四方的人民就像鸟兽奔窜一样,求作囚犯和俘虏还来不及,国家分裂,而唐王朝当然因此而衰弱了。

(节选自苏轼《教战守策》)

15.(3分)C (“尾联写诗人因冒雨归来寒冷难耐,无法入睡……韩魏公的志得意满、穷奢极欲”错误。尾联写宴后归来,寒雨潇潇,诗人反复吟诵韩琦的诗句,在其宾朋满座的富贵气中更感到自己“闲伴诸儒”的窘态,增加了郁郁不得志的感怀。无法入睡是因宴后,内心思绪万千,感慨颇多,而不是因为寒冷。韩琦宾朋满座的富贵之气,但并未达到“穷奢极欲”的程度。)

16.(6分)①“佳”和“愁”形成鲜明的对比。重阳节历来是人们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的好日子,但苏洵却在愁里度过。

②“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形成对比。“久”包含了他多年的不得志;而“偶”字指的是当年的雄心短暂的闪现,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

③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酒醉豪言之中的显现形成对比。“偶傍”,说明他平时已经很少有雄心壮志;“醉中”,说明未醉时已清醒感到壮志难酬。但仍有潜藏于心的壮志未绝。

(每点2分,共6分。)

17.(6分)(1)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2)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3) 昨夜闲潭梦落花 夜来幽梦忽还乡

(每空1分,写错字不得分。)

18.(2分)(示例) A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B千难万险(形容困难和危险极多)(每空1分。)

19.(4分)①“世界战争史”与“人类文明史”互换位置(递进关系失当) ⑤“臣服”改为“征服”(搭配不当)

(每答对一点得2分。)

20.(3分)D(“宣言书”和D项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项表示特定称谓。B项表示反讽或否定。C项表示直接引用。)

21.(4分)(示例)①红军长征沿途不仅宣传革命真理 ②我们应大力弘扬长征精神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2.(5分)

(示例)①长征是“宣言书”。②长征是“宣传队”。③长征是“播种机”。(答出一个空1分,两个空3分,三个空5分,意思对即可,非判断句不得分。)

23.材料中三则名言相互关联,都与修身立德有关。第一则名言指出即使路程很近,不走也不会到达目的地;即使事情很小,不做也不会成功。第二则名言指出如果没有道德,即使身强体壮、绝顶聪明,也只会助纣为虐、危害社会。第三则名言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加强实践,健全精神,知行合一。综合来看,第一则名言强调行动、实践,第二则名言强调修养品德,第三则名言强调知行合一、全面发展。写作时要结合三则名言综合立意。

参考立意:

①手脑双全,崇德笃行;

②德行并举方为教育之目的;

③“德”高“行”重;

④明德正行,健康成长;等等。



创新作文责任田
提高作文写作,创新作文写作,提高语文素养。一起耕耘,一起收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