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芳逝世:新中国第一代知性女性银幕代言人

文摘   2024-12-25 20:12   英国  

全文约1800字

阅读时间约8分钟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电影《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扮演者谢芳,于12月19日凌晨2时14分在北京安贞医院逝世,享年89岁。

谢芳原名谢怀复,曾任中南文工团演员、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

1953年,谢芳被分到歌剧团,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出演多部大型歌剧,使谢芳积累了宝贵的舞台表演经验。

1959年,谢芳主演电影《青春之歌》,从此步入影坛。此后又相继主演了电影《早春二月》《舞台姐妹》。此外,还主演过《山花》《李清照》《文成公主》《九九艳阳天》《我们的四十年》《那些女人》等六十余部影视作品。

1962年当选“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2015年获第15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2016年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表彰。

(《青春之歌》林道静)

从1950年代末期到1980年,气质纯正、文雅知性中带着刚强的谢芳凭借知识女性形象成为当时银幕上的独特符号。与当时同期的革命战争英雄祝希娟和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田华相比,充满知识分子情调的谢芳更近于当时的“青春偶像”,她娴雅的气质,知识分子身份具有的浪漫特征,把握适度的表演都构成了当时人们对女性内心深处更为渴望的想象。

三十多年间,中国家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几经变迁:拯救询唤拒斥与潜意识中的渴望相混合呼唤拥抱。

国家形象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权利合法化,因此谢芳主演的上述几部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建构都是符合当时意识形态需求的;知识分子在国家形象面前从失位到复位的过程转换则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知识/知识分子重要性认识的不同典型反映。

1950年代末期到1960年代中期,《青春之歌》《早春二月》中谢芳的银幕身份——林道静和陶岚都是身份明确的知识分子,而《舞台姐妹》中的竺春花也将其角色职业特点和演员的知识分子气质有效地进行了缝合。此时期谢芳主演的几位知识分子都是处于“政治进步”的过程中,她们作为知识分子(或者作为女性)而被启蒙,从而走上革命者的道路,革命的跨越实质上完成的也是阶级身份的跨越。在银幕上谢芳建构的明星形象成为一个知识分子被改造收编为新中国建立之初意识形态所强调的革命者形象,有效地说明了新中国建立之初对知识分子的要求和身份想象

(《早春二月》陶岚)

1970年代中期,谢芳的作品《山花》处于十年动乱结束的前一年,知识分子依然是不能在艺术中进行表现的社会群体。但彼时理想化的农民具有知识分子特质。《山花》主人公是一个在旧社会被地主阶级压迫剥削、在新社会怀有社会主义信念、坚决跟党走的新式农民。此阶段知识分子则彻底被剥夺了存在权和社会建设的参与权,而且只能改头换面才会获得认可。谢芳在影片中对报纸等文字信息的自如运用,对思想政策的纯熟记忆,对阶级路线的全面理解,都表明山花是以农民身份装扮出来的知识分子形象

(《山花》山花)

197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初期,影片《泪痕》《第二次握手》中谢芳饰演的是有国外生活经历、名正言顺的知识分子。国家在影片中被建构为勇于面对并纠正历史失误、坚决保护无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积极形象,历史问题被巧妙地转化为个人情感纠葛,从而把新中国知识分子有可能遇到的政治身份问题予以遮掩。

谢芳的银幕形象,不论是服饰、发式的变化,还是演员身体的呈现方式,都体现出了鲜明的意识形态意味。林道静作为一个安分守己的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时,她衣着素雅,行动轻柔,而一旦她成为革命者,她不再为自己个人的不幸而哭泣,日常生活中紧握的拳头、紧皱的眉头也成为其常用的手势和表情。

革命者在身体展示便与其内在的革命意识相一致,坚强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需要坚强的身体承载,这些角色在革命后几乎只穿一种类型的衣服:比较有厚重感的蓝色凡士林旗袍,这既是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表现,又是棱角分明的革命战士形象的外化。

明星形象的建构有两个方面组成,一是对其银幕表演的关注,同时还来源于一些次要文本

从新中国建立之初最普及的娱乐电影杂志《大众电影》在谢芳拍摄其银幕处女作《青春之歌》时,早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就以罕见的热情对其进行了连续报道。由于1961年的新侨会议给知识分子的各种束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松绑,《早春二月》总体上是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里完成的,但随着形式的发展,该片作为毒草被批判,后拍摄的《舞台姐妹》也难逃此运。由此《大众电影》并未像此前一样延续对谢芳的报道热情。

此时所有银幕下的次要文本都指向共同的形象,传达的基本上是思想改造,斗争中进步等正面信息。明星谢芳也通过次要文本成为一个革命的、纯正的知识分子形象,银幕空间和非银幕空间中两重文本在谢芳身上合二为一,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原意义上的“文化表演”。作为女性明星的谢芳也见证着作为一个性别群体在政治上取得自己合法地位的同时,其自身的性别身份和作为女性个体的异质性也被政治化的群体性整合并吞没。

经过意识形态下的饱含革命价值观的宏大叙事过滤,明星的个体事件成为被过滤屏蔽的内容。围绕着对新中国政治权力合法化意识的确定,明星银幕下的互文本形象塑造也成为这一主题的典型载体

[1]潘国美.形象建构与身体言说[D].上海大学,2009.

[2]潘国美.前新时期银幕知识分子与国家形象——以谢芳主演的影片为例[J].当代电影,2009,(01):96-98.

[3]月明.谢芳的电影人生[J].紫光阁,2006,(10):46-48.

[4]BRTV北广人物周刊. 谢幕留芳,永远的“林道静”!

作者/MIF

排版/MIF

编辑/驹子

戏梦电影考研
全国戏影考研头部机构,总录取人数为全国之首。辅导专业包含艺术学(学硕)、戏剧与影视(专硕)。创办7年,辅导院校30+所,累计上岸近千人。顶级教学团队,各院校针对小班辅导,全程陪伴,助你圆影戏之梦。 咨询添加XMFILM1或XMFILM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