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作者:颜子琦、胡倩倩
摘要
⚫ 对比正股和可转债减持规定有何区别?
正股减持更为严格,并且相关规定更为完善,转债仍然保持相当的灵活性,基本没有受到新规的影响。大股东正股减持需提前15日公告,包括大宗交易方式,而可转债仅需在持有量达到发行总量20%时,于事实发生后两日内公告。此外,可转债交易无特殊限制,正股交易则需考虑公司分红和净利润等因素。大股东在正股和可转债交易中均受短线交易限制,但可转债的交易数量灵活性更高,仅当持有比例增减超10%时需公告,而正股减持则有严格的限额规定。
⚫2024年可转债减持频率如何变化?
2024年可转债减持节奏放缓,频率及数量双双大幅度下降。目前大股东减持无论从频率还是数量均已经达到近几年来的阶段性低点。2024年前三季度公告的公司控股股东减持仅有32次,是去年同期的约25%。第三季度不仅次数仅有4次,减持数量亦仅有368.5万张。
⚫可转债减持事件对后续正股走势有何影响?
公告减持后股价有小幅上涨趋势,公告后的30日平均区间收益率为正。公告当日的平均日涨幅最为明显,约为0.54%。公告后30个交易日中,平均日涨跌幅为正的余额占2/3。且假设投资者于公告减持当日购买公司正股股票,将在未来30交易日内获得正区间收益。
⚫近几年被减持转债有何特点?
减持事件多发生于转股初始阶段,多数余额比例接近100%,且股价处于阶段性高位,溢价率偏低。从余额比例来看,减持事件多发生在转债刚开始转股阶段,超过94%的事件集中于90%以上。回看公告减持的公司过去一年的历史股价,减持发生时的价格多处于较高分位数水平。
⚫大股东减持转债的原因有哪些?
大股东减持可转债的常见动机之一是获取现金。这可能是由于企业或个人面临财务压力,例如偿还债务、资本支出或其他投资需求。此外,若可转债价格达到预期,大股东可能选择套现以获取利润。与股票相比,可转债流动性较强,更易在市场上快速变现。
大股东减持可转债的另一个动机是为了获取股东大会的投票权。当可转债满足下修条件并需决定是否下修转股价时,持有可转债的大股东应在表决时回避。大股东需先减持其持有的可转债,才能获得相应的投票权。然而,大股东的减持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司有意愿促进转股,最终决定仍取决于股东大会的投票结果。
大股东减持可转债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可转债即将到期。由于可转债有固定的存续期限,公司在到期前通常会启动赎回程序。为避免以较低价格被赎回或确保公司有足够资金偿还本金和利息,持有人可能选择提前抛售或转股,以减少潜在的损失。
⚫ 风险提示
正股及公司基本面表现不及预期;转债破发风险;转债违约风险;数据统计与提取产生的误差等。
引言
大股东减持转债是公司的主要股东或控股股东减少其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操作,由于大股东减持可能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相关政策对其进行了严格的监管。近期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对大股东减持行为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包括明确在公司股价破发、破净或分红不达标时,大股东不得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减持股份;同时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进行减持前,需提前进行预披露;对协议转让和司法处置等特殊情形也设立了新的限制。此外,办法还细化了违规减持的处罚机制,进一步规范了限售股和衍生品交易行为。在此背景下,随着新规的实施,大股东减持转债的方式和策略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
对比正股和转债减持规定:正股更加严格,
转债仍然灵活
正股减持更为严格,并且相关规定更为完善,转债仍然保持相当的灵活性,基本没有受到新规的影响。从披露公告要求来看,正股需要提前15日披露包括大宗交易方式在内的股份减持,而可转债只需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达到发行总量的20%时,在事实发生之日起2个交易日内通知公司并予以公告。在交易的限制方面,可转债交易并不存在限制,而正股则需注意公司的分红、净利润等情况才能进行交易,但转债和正股的大股东同样受到短线交易的限制,在买入证券的6个月内卖出或在卖出证券后的6个月内买入获得的收益都将归入公司所有;并且可转债交易的数量也不受到限制,只有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20%以上的投资者,其所持上市公司已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10%时,需要在事实发生之日起两个交易日内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而正股减持则根据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的不同,在三个月内减持股份的总数分别不能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和百分之二。
触发减资清偿后公司应对策略与投资人博弈空间
减持频率达到低位,减持对价格影响较为正面,减持多发生于股价高位及转债余额高位。本次统计,我们根据自2019年起所有可转债发债企业公告的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事件前后股价数据及可转债余额情况,尝试总结规律并且总结大股东减持动机。总体来看,无论从减持的频率还是数量上来看,目前都处于历史低位。从减持后续走势来看,负面影响不明显,平均涨跌幅大多为正。从公告减持的时间点回看过去一年公司股价的走势,减持多发生在公司股价相对高位。从转股比例来看,多处于初始阶段。
3.1 公司层面:触发减资清偿后的四种应对策略与相应案例
2024年可转债减持节奏放缓,频率及数量双双大幅度下降。从频率上来看,过去几年大股东减持频率于2020年达到顶点(378次),随后3年维持在每年一百多次。从2024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2024年将再次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前三季度公告的减持频次仅为32次,仅有上年同期的25.6%。分季度来看,减持频率下降出现在2023年Q4,该季度共发生大股东减持4次。从减持数量上来看,过去一年上市公司公道的大股东减持数量共计约4440万张,2024年Q3为368.5万张。
3.2 投资人层面:低价券存在清偿博弈与下修博弈空间
减持后30个交易日内走势平均日涨跌幅虽幅度不大,但大多为正。通过自2019年以来各发债公司公告控股股东减持后的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日涨跌幅的统计,我们发现自公告后正股在短期内多出现小幅上涨,这一情况在公告当日相对来说较为明显,平均涨幅约为0.544%。此外在公告后的30个交易日中,约2/3的交易日涨跌幅均值为正。
平均区间收益率为正,可实现一定盈利。从区间收益率的视角来看将更直观感受到股票价格的平均波动情况,假设投资者在公告当日买入可转债正股股票,预计会在第21日获得最佳收益率,约为1.656%。19年以来公告减持后30交易日的区间收益率约为1.294%。
3.3 减持特点:减持事件多处于转股初始阶段,且股价处于高位
过去减持事件多发生于转股比例低位。从余额比例来看,公告大股东减持时可转债余额占发行总额的比例均处于高位。自2019年以来公告减持时余额比例大于90%的占总数的94%以上,达到937次。
减持发生时股价多处于阶段性高位。回看公告减持的公司过去一年的历史股价,减持发生时的价格多处于较高分位数水平。自2019年以来的减持事件中,股价处在过去一年内90%以上分位数水平的有266次,远高于其他价位水平。
转股溢价率分布均匀,整体偏低。根据减持发生时的转股溢价率频率分布直方图来看,分布较为均匀,没有明显趋势。转股溢价率的中位数为14.94%,整体处于一个偏低水平。
大股东减持动机和原因
4.1 资金短缺/套现止盈
大股东减持可转债的一个常见动机是获取现金。这可能是由于企业或个人层面的财务压力,比如还款、资本支出或其他投资需要;亦或者是转债价格达到了其预期水平,大股东选择卖出以获取利润的投资行为。由于可转债在资本市场上具有较好的流动性,相比持有的股票,其可以更快速地转换为现金。
4.2 获取投票权
大股东减持可转债可能是为了获取股东大会的投票权。当转债到达下修条件时,如需要下修可转债转股价,则应召开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决定是否下修转股价,但是持有转债的大股东在表决转股价修正方案时需要回避,不能参与投票。如大股东有投票意愿,则需先减持所持有的可转债之后才能获得相应的投票权。但大股东减持并不表明公司对于促进转股的意愿,最终结果仍需股东大会投票决定。
4.3 转债即将到期/赎回
大股东减持转债可能是转债即将到期。可转债一般都有一定的存续期限,且在接近到期时,公司通常会启动赎回程序。当可转债即将到期或面临赎回时,为避免以较低价格被赎回,或是为保证公司有足够的资金履行偿还转债持有人的本金和利息的义务,债券持有人可能会选择及时抛售或转股以减少可能到来的损失。
风险提示
正股及公司基本面表现不及预期;转债破发风险;转债违约风险;数据统计与提取产生的误差等。
相关报告
#利率债#
#城投债#
#金融债#
#可转债#
#机构行为#
#债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