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技术创新大会【系列报道之一】主论坛

汽车   2024-11-11 12:01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2024年10月31日上午,第四届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技术创新大会在北京开幕。本次大会以“绿色、品质、智能、互联,建立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主题。大会聚焦充换电设施领域行业痛点,着眼技术变革,解读充换电领域前沿趋势,共同探索创新发展。大会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承办。

本次会议采用现场会议和网络直播结合的方式。参加大会现场会议的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小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铁塔能源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时代电服科技有限公司、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启源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智锂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领充创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能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壳牌(中国)有限公司、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威蜂数字能源有限公司、中国融通商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链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优优绿能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积成智通新能源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高德软件有限公司、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移建设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等众多充换电服务商、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以及中国一汽、上海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北汽新能源、奔驰中国、上汽大众、长城汽车、丰田中国、日产中国、岚图汽车、东风汽车、上海集度汽车等众多汽车企业。大会还邀请了电动汽车百人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能源基金会(美国)北京办事处、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浙江省能源业联合会、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协会、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广州充电行业协会等相关学会,武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国际铜业协会和相关科研机构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会员单位代表、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代表也参加了现场会议。参加现场开幕式的嘉宾300余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吴路阳,国家能源局电力司电网处孙嘉弥处长,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孙晓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会长刘永东,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主任助理赵芳,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冰、总经理史厚云,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委会名誉主任委员贾俊国,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穆晓鹏,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郑隽一,上海启源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鹏,阳光电源充电事业部总裁阳岳峰,铁塔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志刚出席现场会议。



孙嘉弥指出,当前,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新基建受到了各方高度关注,如何构建高质量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与能源电力协同发展?一是政府引导,市场参与,促进交通能源融合发展。继续加强政策供给,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多方协同开展顶层设计。二是广泛探索,适度超前,推动充电设施有序建设。创新发展模式,优化规划布局,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着力破解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充电难题。三是科技创新,标准引领,推动充电技术进步。要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核心技术研发,促进车、桩、网各环节有效衔接,全面实施新出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快制定工程建设类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项目规范》,持续开展车网互动领域的标准研究,持续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的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国际化的引领能力。

孙晓辉提出,GB 39752—2024《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和GB 44263—2024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发布,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希望各产业界代表、充电企业、电动汽车企业,科研院所等,能够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部署要求,重点做好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工作。一是做好标准的宣贯解读工作,引导消费者重视充电桩安全,编写培训教材,开展线上线下各类培训活动,确保企业、检测机构等各方能够准确理解两项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二是做好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监督抽查工作,确保充电桩符合新版标准要求,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做好配套的认证工作,跟踪新版国标的实施情况,对充电桩产品开展检测认证工作。四是持续完善充换电体系,发挥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规范性作用,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韩冰表示,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作为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的先行者,一直致力于推动电动交通充换电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公司建成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注册用户数量超3600万人,接入可启停充电桩79万根,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和高速公路,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公司受国家能源局委托建设的国家充电设施监测服务平台,初步发挥了支撑政府、服务电网、赋能行业、分享同行的作用;公司将车网互动作为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参与需求响应、辅助调峰等,深度挖掘电动汽车的调节能力;公司聚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攻坚大功率充电、V2G充放电等世界先进技术,牵头制定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实现了对行业技术标准的重要支撑作用。



欧阳明高院士做了“充换电技术发展展望: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革命的主题分享,从充换电的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包括超级快充、V2G双向充电、重卡快速换电以及光储充换系统等方面,强调了各方面的技术特点、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同时对未来新能源革命的发展趋势和一体化集成进行了展望。


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阙诗丰做了“国家充电设施监测服务平台建设情况介绍的分享,主要围绕平台的建设情况、面临机遇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展开。国家电网公司牵头建设国家充电设施监测服务平台,已实现与全部31个省级平台及部分运营商、车企数据对接,已具备多种功能,正推进数据治理和深化应用,持续完善制度规范体系。计划到2024年底持续加强数据接入等基础工作,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国家充电设施监测服务平台力争在支撑政府监管、引导设施科学布局、促进车网互动融合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贡献力量。


刘永东指出,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构建起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广,服务车辆最多,充电桩数量最大的充换电网络体系,有力支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一方面,充换电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国家先后出台了《充电服务提升计划》《高质量充电技术实施体系构建》《电动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等发展文件,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充换电行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挑战。例如充换电设施的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等一系列的问题,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以改进。一是把握充换电设施的发展方向。坚持绿色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充新能源电,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充换电设施的产品质量,保障充电安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充电服务。推进智能化就是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充换电设施的智能化管理运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强互联就是要将充换电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电网等进行深度融合,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协同发展。二是协同充换电设施的上下游产业链。要顺应汽车网联化的发展趋势,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智能充电网络,提前布局和关注新型充换电技术的研发和运用。要关注电池的技术进步,对充电设施要进行相应的改造升级,提升充电的效率,缩短充电时间,以适应新型电池的充电需求。要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发展车网互动,减少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无序充电对电网的冲击,发挥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的作用。三是要放眼充换电设施的国际市场。应充分发挥充电设施国际标准的作用,深度融合全球产业体系,与国际同行开展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向国际推广和宣传中国的技术、中国的方案、中国的管理。

会议发布了《充电设施行业指标体系及典型统计数据》《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宣贯实施及行动方案》《支撑中重型货车电动化转型的兆瓦级快充技术发展白皮书》《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2024版)》《中国新能源汽车充换绿电地图》五项技术白皮书。开幕式后,大会进入了重点技术领域的专业分享环节。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菲尼克斯电气有限公司、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厦门银河龙芯科技有限公司、中认百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家做了“国家充电设施监测服务平台介绍”“电动汽车兆瓦级充电技术及标准概况”“隔离风冷助力大功率中压直挂充电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充电连接组件冷却关键技术研究”“兆瓦级大功率连接和数字化创新探索”“V2G应用的业务实践及思考”“虚拟电厂探索实践与规模化车网互动思考”“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及供电设备强制性国家标准技术解读”“标准开源从探索到实践——OpenChaoji项目的创新与进展”“充电设备及服务分级标准宣贯——高质量充电行动相关标准九个专题报告。

10月31日下午,大会举办了“未来充换电技术”“充电强标及安全关键技术”“充电基础设施数据对标及数据挖掘”“标准与认证协同发展四个专题分论坛。

11月1日上午,与会专家分享了《上海车网互动实践与展望》《充电运营全生命周期智能技术应用》《居民区充电场景特点分析及技术应用》《地下停车场消防安全和应急处置技术与装备》《重卡换电互通互换干线网络建设探索与实践》《基于电池银行的全寿命周期电池技术》《内河流域电动船舶充换电技术及应用》《电动航空器充电安全与适航思考》八个重点应用场景技术报告。




责任编辑:赵云红

校核:唐玲  郑晓萌

文章来源:中电联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  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汽车报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汽车主流价值传播服务者,有料有趣有观点,让您轻松知晓汽车圈里那些事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