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上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一届特区管治团队组成,突显“爱国者治澳”原则得到有效落实。“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这是澳门打开发展新天地的重要保障。”刚刚宣誓就职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行政会委员刘艺良表示,有伟大祖国作为后盾,澳门一定能不断创造新辉煌。
澳门特区第六届行政会委员是澳门创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艺良的又一重要新身份。自1999年澳门回归以来,他已连任六届澳区全国人大代表,代表澳门居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此外,他还担任中国侨联兼职副主席等多项社会职务。作为澳门特区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和企业家,刘艺良的人生经历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澳门回归紧密相连,也烙下了国家和地区发展变化的时代印记。
刘艺良祖籍广东潮州,出生于华侨家庭,祖辈曾远渡海外寻求生计,父辈一代因思乡情切,又重归故土,投身祖国建设。上世纪70年代,20岁出头的刘艺良只身闯荡澳门,在陌生的环境下从零开始艰苦创业。为了生存,他一天打四份工,几乎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后来,由于好学能干,刘艺良被一家房地产物业管理公司相中。凭着出色的业绩,他从一名普通的物业管理员,一步步晋升为公司总经理。
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为澳门带来巨大机遇,大量人口涌入澳门,置业安居愿望强烈,刘艺良看准机会,成立了房地产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事业由此起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家对资金、技术、人才需求巨大,当时不少澳商选择回内地投资办厂,刘艺良也不例外,他先在珠海、中山设立了工厂,继而又陆续在广东其他城市以及北京、河北、河南等地参与投资了多个项目。
如今,刘艺良创办的澳门创世企业集团已拥有20多个独资及联营企业,经营范围涵盖房地产、物业管理、科技、基建投资、进出口贸易、食品、酒店旅业、金融、燃油、文化创意、林业等诸多行业,事业版图覆盖港澳台地区,并辐射内地多个城市。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连通世界的大门,也成就了刘艺良的事业新起点。他感慨道:“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个人的发展,始终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尤其是澳门回归祖国这25年间的发展。我发自内心地觉得,回归让澳门变得更美好。”
提及回归前澳门的景象,刘艺良说道,“纵火、枪击、抢劫绑架案件频发,混乱的社会治安不仅让当地居民惶惶不安,也让外来投资者和游客心存疑虑,逐年减少。”回归后,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澳门特区政府加大治理力度,治安有了明显改善,由此带来了一连串连锁反应:澳门博彩业规范发展,旅游业、会展业等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数据显示,澳门地区GDP增速在连续4年负增长后,回归次年便上涨了8个百分点。
回归祖国,让澳门经济拥有了无限可能,澳门人民的生活质量也节节攀高。高福利一直是澳门令人艳羡的一点。刘艺良不无骄傲地说:“澳门老人每年合计各种福利大约可以分到6万澳门元,儿童及青少年可享受15年免费教育,老有所养、少有所依的生活是回归前无法想象的。”
在他看来,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经济稳步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不断进步,“一国两制”在澳门得以成功实践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随着中央惠澳政策的逐步落实,澳门居民的幸福感、归属感与获得感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国家自豪感不断提升。“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区政府的依法施政下,在澳门人的团结努力下,澳门会更加精彩、更加美好!”刘艺良坚定地说。
随着横琴开发,刘艺良以商人的敏锐直觉,下定决心要率先布局投资。“澳门地域和市场的局限,使得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作为与澳门紧邻的地区,横琴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在横琴的投资就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当粤澳两地政府希望推动一些澳门项目进入横琴时,刘艺良积极参与其中,投资建设了“港澳智慧城”。如今,“港澳智慧城”项目已经吸引了部分科技企业入驻,招商进度正在不断推进。
刘艺良的爱国之心通过言传身教,给子女带来了积极影响。儿子刘智龙作为全国青联委员和澳门青年联合会副会长,至今仍对解放军进驻澳门的那一刻记忆犹新。他跟父亲一起,看到澳门市民夹道欢迎解放军,大家挥舞着国旗和特区区旗,欢呼声此起彼伏,而他当时作为童子兵与警方一起维持秩序,还与解放军一起合了影。刘智龙回忆,从小家里便十分注重国情教育,“父亲会经常带我们到内地体验,亲眼看看祖国的发展与变化”。
2013年,刘智龙从美国留学归来后在内地实习一年,刘艺良随后就将他派到了横琴,希望他借机闯一闯。当时,横琴一主题乐园落成在即,希望可以招到一些澳门企业或者品牌进驻,刘智龙便加盟了自家的品牌手信店“十月初五饼家”,开启他在横琴的创业故事。
对于刘智龙来说,横琴创业的经历充满了挑战与机遇,两地在法律、税务等方面的差异让他一度感到困惑。然而,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政策的不断完善,刘智龙的店铺逐渐迎来了旺盛的客流。与此同时,他还将触角延伸到文创、科技、展览等不同领域。他认为,澳门青年在国家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横琴是澳门青年的一个重要平台,“我愿意与横琴继续一同成长,共同继续书写更好的琴澳故事。”
刘艺良因在商界、社会服务等多领域的突出成就,得到广泛认可,承担了许多社会职务。其中,他最为看重的莫过于澳区全国人大代表一职。
回归后,澳门首次以独立代表团选举产生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刘艺良获选。他说:“这次选举不仅对我本人意义重大,对澳门而言同样重要。这是澳门回归后,澳门同胞在自己的国家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履职25年,由刘艺良个人提出的建议和联名提出的建议超200份,他紧跟时代发展和时势变化,每年都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多领域建言献策,内容涉及区域合作、口岸通关、旅游、教育、媒体、食品安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大湾区及合作区建设、“三农”问题、国企改革、生态文明建设等。“能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需要更强的担当。”作为连续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现届澳门特区全国人大代表召集人,刘艺良始终毫不懈怠,诉民之所急、呼国之所需。
粤港澳大湾区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如火如荼,澳门作为核心城市之一,与内地的融合日益深入。刘艺良近些年所提建议也对此倾注了大量关注。其中,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及便利水平是他重点关注的议题。拱北口岸是全国客流量最大的陆路口岸,早在2009年他就提出了“在资金上支持拱北口岸改扩建”的建议,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澳门与内地往来频密,他又提出了“延长通关时间”的建议,并被采纳。据悉,拱北口岸现已早晚各延长了一小时。为尽快推进落实澳门“单牌车进入横琴”及“澳车北上”,刘艺良也提出了许多相关建议并被接纳。除此以外,制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相关法律,依法积极推进合作区建设;进一步重视澳门青年到横琴创业就业;推动横琴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措施;推动澳门优势产业到横琴发展等也是刘艺良长期关注点。他在区域建设以及澳门更深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方面曾提出诸多建议,均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回复,相关工作也取得显著进展,让刘艺良有了更加积极履职的信心。
刘艺良认为,国家对澳门的支持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划给特定水域、实施“自由行”政策、签署实施《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澳门要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中央根据澳门的实际情况赋予澳门这一明确定位,足见对澳门的重视。澳门正通过不断深入参与区域合作,努力打造“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并积极融入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等,持续扩大发展空间,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保持澳门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国家给了澳门居民一张VIP车票,让我们搭乘国家发展的快速列车。澳门必定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繁荣!”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杂志2025年第1期(总第037期)新征程栏目
监制:杜斌
责任编辑:林敏
编辑:胡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