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摘   历史   2024-10-18 10:14   北京  

9月9日至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十四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论坛现场。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经济理论、社会制度和实践模式,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和变革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

随着第十四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和第八届中古研讨会等的成功举办,来自全球六大洲30多个国家的共产党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左翼社会活动家、部分驻华使节和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等议题。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这些讨论不仅对世界社会主义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影响着全球治理结构和国际关系的发展。

9月12日,参加第八届中古社会科学研讨会的中外专家学者合影。

“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甄占民引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以数据呈现了世界经济版图的重构:从2000年到2023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从43%上升到59%,而发达经济体则从57%下降到41%。经济实力的发展会引起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等综合力量的变化,甚至会影响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力量重构、战略关系重组、战略态势重塑,带来世界之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新时代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出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方案,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甄占民指出。

今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中心成立30周年,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论坛举办20周年。作为长期在世界社会主义中心工作的领导和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研究所所长张树华参加了历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见证了此论坛的国际影响力逐年增强,与会嘉宾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他表示:“中国70多年的发展道路贡献了宝贵的共同价值,70多年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最伟大而成功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拓展了世界发展的道路,同时为西方国家提供了宝贵和可借鉴的发展经验。”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会长吴德刚肯定了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阐释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认为,“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发展历程跌宕起伏,既有在辉煌中的前行,也有在低谷中的徘徊。1928年至1938年,面对世界经济危机,苏联凭借着严密的组织和计划优势,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完成工业化,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20世纪中叶,特别是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苏联展现了更加强大的科技实力和生产力,进一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给世界上后发国家尤其是刚刚走向独立的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示范作用。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整个世界大约有1/3人口的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

老挝国家政治行政学院院长普冯·温坎显表示:“苏联解体之后,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我们也需要寻求新的模式,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成就,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以及西方共产党在新世纪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证明了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为许多国家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978年的约1.8%上升到18%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发动机。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新的希望,尤其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一种通过社会主义走向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吴德刚说。

匈牙利工人党主席蒂尔迈尔·久洛认为,“历史上,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很少认识到改革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经济改革不均衡,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无法捍卫社会主义”,“如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建立同盟推动国际合作,这样的一个新体系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可以推动人们之间的合作来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委员、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原副院长范文德就世界局势和社会主义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作用阐述了看法,他认为:“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全球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不断增加,这些问题单靠一个国家无法彻底解决。随着中国、越南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和革新的成功,社会主义道路越来越被确认为是一种必然趋势。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强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以及越南革新事业的成功,吸引了其他国家的合作兴趣,同时也为许多国家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越来越得到肯定——事实上,这也是人类日益追求的价值观。我们可以自豪且毫不犹豫地谈论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的成就以及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优点。包括越南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前景。”

巴西共产党副主席沃尔特·索伦蒂诺表示:“中国共产党能有效分析和评估,并作出适应多种情况的政策。中国政府的规划能力、处理和市场关系的能力都很出色。所有这一切都丰富着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也让我们可以吸收、借鉴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此外,巴西能够自主与中国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应该更坚定地加入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应该从战略角度去思考中国在推动全球南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全球南方的引领国家,中国的经验,对我们探索社会主义斗争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宝库,是某种意义上的战略储备。”
开辟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不可剥夺的权利”“加强团结合作、增进沟通理解是各国共迎挑战、共创未来的有效途径”“同各国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论坛中,习近平主席今年6月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等引发了与会嘉宾的热烈讨论并得到高度评价,也多次被发言嘉宾提及引用。

西班牙共产党主席、欧洲左翼党副主席森特利亚分享了他对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的分析和思考。他认为,“这两次会议形成的重要思想,对于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及其适应各国现实大有裨益。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一具体现实中的有效应用。虽然中国道路无法被复制,但蕴含其中的丰富思想和建议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以便可以将之应用到世界各国多样的现实中。这两次会议都充分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行动。”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对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和中澳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10年来,中澳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合作,两国关系逐步走向成熟稳定。今年6月17日,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中澳战略经济对话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宣布将把澳大利亚纳入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澳大利亚共产党总书记安德鲁·欧文认为:“一个平等有序的多极世界,是一个所有国家不论其大小都受到平等对待的世界。现在中澳关系的发展面临着重要的机遇,我们愿意与中国进行对话,而中国向我们传达的信息是,中国愿意与澳大利亚各界加强对话交流,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共同繁荣发展推动世界进步而不懈努力。”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易从文化的角度阐明了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人类文明只有通过交流交融才能破解‘文明冲突论’,遏制任何形式的‘新冷战’,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在文明交流互鉴中,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广泛吸收借鉴各国文化优秀成果,以中华文明之光照亮世界文明发展之路,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面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孟加拉国与中国的友谊源远流长。该国与中国在服装行业建立了重要伙伴关系,多年来始终保持世界第二大成衣出口国地位,仅次于中国。孟加拉国共产党外联部负责人、中央委员,亚非人民团结理事会秘书长哈森·塔里克·乔杜里表示:“我们目前的GDP也已经实现了450亿美元,中国目前也是我们最大的合作伙伴国家之一,我十分感谢中国与我们一直以来所建立的成功的双边合作经贸关系。”

9月12日,为进一步深化中古人文社科领域的合作,中国社科院与古巴科技环境部续签了谅解备忘录。图为双方代表签署合作备忘录并交换文本。

在古巴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乔迪·维多利亚·詹姆斯·埃莱蒂亚看来,如今新兴世界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格局在改变,先进和高端的制造业特别是有高增加值的制造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向南方国家转移。她认为,“从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开始,大家都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中国对于拉丁美洲的投资已经超过了欧美传统金融机构对拉美的投资。对于拉美每一个国家而言,深度参与中国提出的经济交流、合作倡议和项目,对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更加重视和中国的合作关系。”

论坛中,中外专家学者的交流发言精彩纷呈,彰显了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与会嘉宾的共识。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各国共产党和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只有携手前行,通过双边、多边渠道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才能增强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深化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而开辟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本刊记者/陶恒)

供图:中国社会科学院


声明:刊出版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刊文字及图片。
请点击下面名片加关注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杂志2024年第10期(总第034期)一路同行栏目

监制:杜斌

责任编辑:张语聪

编辑:张驰

中国新闻发布
《中国新闻发布》杂志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中宣部五洲传播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五洲传播中心)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外宣刊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