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密董酒的“时间契约”:发酵时间最长的中国白酒

百科   2024-10-18 15:38   山东  
作者:李虓
一款好酒的诞生,是空间与时间双重交织的结果。
空间即是产区。中国白酒是地缘性极强的品类,在酿酒领域一直流行着“一方水土酝酿一方美酒”的说法。

比如,河流之隔,造就了香型大产区。像中国西北部,尤其黄河上游地区,以清香型白酒为白酒特产;黄淮下游和长江上游地区,则盛产浓香型白酒。山川之隔,则成就了香型小生态,大娄山南麓的茅台镇,是酱香型白酒的酿造核心,到了北麓的董公寺镇,即成为董香型白酒的董酒小镇。

大娄山南麓的遵义汇川“董酒小镇”(摄/李虓)
对于时间。“酒是陈的香”的经验总结,是直观反映时间影响酒质的最好例证。经过岁月的陈酿,酒体能够变得更加柔和顺口、更具陈香魅力。放大到整个酿造过程,中国白酒的发酵,也无时无刻不受到时间秩序的规范,从原粮种植的春耕秋收、制曲入窖的季节控制,到生产工艺的周期长短、老酒储藏的年份变化,时间都是影响白酒品质的重要维度。

在中国白酒中,受时间影响较大的代表性酒种,是董酒。其酿造中,有一道“大曲、大窖酿制香醅”的工序,采取超长发酵周期的方法,以制得香味物质格外丰盛的特殊酒醅(香醅)。这一工序,要历时一年半以上,从而决定了董酒的发酵周期(不含储酒时间),必须在一年半甚至更久,这让董酒享有“发酵周期最长的中国白酒”之誉。

发酵时间与白酒品质之间,到底有怎样的紧密关联?董酒为何要采用如此漫长的发酵方式?以董酒为例,我们来看中国白酒的时光之酿。

- 01 -
国密董酒,时光之酿
每一种白酒的酿造,基本都要经历三个发酵期,很像人的成长轨迹。
第一步,粮食与糟醅被投入到窖池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粮食中的淀粉和糖率先被转化为酒精,酒精是白酒的主体部分,因此这一过程被称之为“主发酵期”,就像小孩出生以后先要汲取营养,不断增高和增重。

第二步,生成的酒精和其他醇类物质,在微生物和生物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被转化,生成有机酸类物质,顾名思义,这一时间阶段也被叫做“生酸期”。有机酸不仅本身具有一定的风味,还可以让酒体更加丰满、协调、回味悠长,像丁酸能增加酒体“窖香”,乳酸则能增加白酒的醇厚度。如果把醇类物质认为是白酒风味物质组成的骨骼,有机酸类则如同白酒风味的肌肉,就像人的成长,不仅要长得高,还要健硕与丰满。

董酒的大窖生产
第三步,生成的醇类、酸类等产物,继续参与更为复杂的生化反应,转变为多元化的呈香呈味物质。这些物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香气极其丰富,比如,具有菠萝香的丁酸乙酯、具有苹果香的戊酸乙酯等等,因此,这一过程也叫做白酒的“生香期”。呈香物质,是白酒风味中决定性的香气成分,酒香如何关键在此,如同人们的五官,决定了一个人美貌与帅气。

“生香阶段”,是一个缓慢且复杂的过程,因为很多产香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都非常缓慢,比如己酸菌、丁酸菌等。所以,延长发酵周期,有利于这些微生物的繁衍,进而有利于白酒呈香物质的积累和风味提升。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先生就曾言,“在窖池、入窖条件、工艺操作大体相同的情况下,酒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窖池发酵周期的长短”。

发酵中的董酒大窖,持续一年半以上
对于绝大多数白酒而言,这三个发酵阶段组成的发酵周期,一般在几个月左右,最长不会超过一年。而对于董酒,其香醅制作要密封发酵一年半以上,这极大延长了“生酸期”“生香期”的时间,让呈香呈味物质的生成和积累更加丰盛。

众所周知,中国白酒的主要风味物质含量,基本占据整个酒体的1%-2%之间,而董酒的风味物质则可以占到2%-4%之间,像丁酸乙酯的含量是其他名白酒的3~4倍,有机酸含量也是其他名白酒的2~3倍

地衣素的合成
与此同时,董酒超长的发酵周期,还对酒体的健康性产生了重要意义。由于很多健康组分都是大分子量的复杂物质,充足的发酵时间是微生物对其合成的必要条件。比如,具有广泛健康价值的脂肽化合物“地衣素”,是由7位氨基酸多肽和羟基脂肪酸形成的环脂肽化合物,分子量在1000以上,结构非常复杂。董酒香醅的超长发酵时间,为其合成提供了充足时间,得以在董酒中积累。

白酒中地衣素的研究论文
在江南大学的科学研究中,证明了这一点。科研团队曾对香型各异的中国传统白酒中的15个典型代表取样,以液质联用多反应监测方法(MRM)对酒样中的地衣素含量定量分析,发现董酒中的含量远远高于其他酒,高达111.74μg/L。这一重要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食品领域的权威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以及《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02 -
董酒与时间的契约
董酒的超长发酵周期,为酒体带来丰盛的价值组分,但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生产要求。
在其香醅的制作中,需要严格封窖直至发酵结束,期间不再开窖,也不蒸馏,这意味着,一旦在出现操作失误或者其他问题,即会影响整个大窖的发酵品质,不仅浪费整窖物料,还会浪费一年以上的时间成本。

所以,对于大窖的发酵,董酒酿酒师会格外小心,甚至对于新大窖的建造,都要采用更加万全的方法。如董酒扩建项目大窖建造,就采用了白酒行业绝无仅有的“换土再建”方式

董酒新厂区的建窖过程 (左右滑动)

酒建窖要先把深达5-8米的原土层全部挖出移除,换成在贵州境内采集的自然生态黄土,经过酸碱度、水分、营养成分、微生物等道道检测后,被回填和反复压实,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大窖池的挖掘建造。这一过程虽然非常耗费时间、物力和人力,却可以保证董酒的长久酿造万无一失。中国酿酒大师、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促进会顾问季克良先生曾对此做法高度赞评,“给行业特别是做酒的人,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中国酿酒大师季克良先生在董酒新车间

与此同时,董酒的超长发酵周期,还影响了董酒发展的节奏。董酒一年半以上的发酵时间,无形中拉长了投产、酿造、储酒、市场等全链条的时间线。因此,在2007年董酒重组后,即用了十年的光景进行“精神与物质的再造”,以让整体产能周转起来,这为2018年的全国化运营战略,提供了充分的产能保证。

虽然超长的发酵周期,对董酒提出了更高的生产要求,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与物力,但这一工艺特殊性却是造就董酒品质的核心之一。董酒不惜成本,坚持这一繁杂的工艺老传统,体现出的是一种对时间和传统的契约精神

董酒扩建项目投产首酿(摄/李虓)
知名学者、诗人余世存先生在《时间之书》写道,“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正因董酒十年的产能恢复,保证了品质的卓越,才造就了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国化的记录,销售覆盖了全国90%以上地级市。董酒踏上了“产能-市场”的时间飞轮,新产能推动新市场,董酒扩建项目新生的万吨纯产能,又将董酒带向新的发展阶段。

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蔡友平先生(摄/李虓)
以时间为契约,董酒定下了名酒新征程,从2024年到2035年分三个阶段推进发展:

第一阶段,2024年到2027年(恢复生产七十周年),一是继续推进扩建项目及相应配套设施建设;二是建立并完善符合董酒特点的非物质文化继承人传承体系;三是持续加大品牌传播力度,扩大董酒健康文化影响力。

第二阶段,2028年至2032年,全面推动董酒品牌影响力进入中国白酒第一阵营。一是完成产能扩建及相关配套建设;二是进一步梳理并完成董酒健康文化体系建设;三是持续内引外联展开董酒基础理论研究。

第三阶段,2033年至2035年(遵义会议召开100周年),董酒将成为全球华人圈中中国传统白酒的典型代表。深入推动传统白酒健康文化前沿研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身体力行推广中国传统白酒健康文化。

董酒新厂区,为贵州最大单体酿造车间(摄/李虓)
在董酒新厂区的东大门上,有一副对联,“水滴石穿愚公志,承前启后董道心”,反映出董酒的大时间观,水滴石穿以尊重时间,承前启后是为传承历史。董酒因时所造,利在千秋,是以传承为根;坚时而酿,炉火纯青,故而酒质为魂;顺时而为,守之正道,遵董道为本,如此方能汇利及仁
作者简介:
李虓:发酵工程硕士,酒类食品评论作家,《酒食评论》出品人。通讯微信号:1693204970


酒食评论
酒类食品的文化精解,品质科普,产品测评,产业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