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OK镜)既是一种屈光不正的矫正方式,又是目前临床上用来减缓青少年近视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验配时,不仅要考虑到短期的视力矫正效果,也要考虑到长期配戴时的安全性和控制近视进展的效果。
怎样才算理想的OK镜塑形效果?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配戴OK镜后理想的塑形效果包括:
图:连续、居中的离焦环
但目前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在戴角膜塑形镜的患者中,眼轴的增长和近视控制的效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是因为,角膜塑形镜的塑形及控制效果既受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影响(包括基因背景),也受镜片参数设计的调控,两者交互作用,共同影响角膜塑形镜的塑形及控制效果。
戴镜者的自身条件对角膜塑形效果的影响
对于患者自身的基线参数条件来说:
这些都是患者自身情况对OK镜塑形及控制效果的影响,同时也会对镜片参数设计产生影响。对于这些特殊情况,在角膜塑形镜的镜片设计中,需要验配者综合考虑患者的自身条件,综合评估后给出合适的镜片参数。
如何通过调整参数优化OK镜的塑形及近视控制效果?
1、光学区进行非球面设计或者减小光学区直径,可以增加有效的正离焦量及正球差,达到更佳的控制效果。
2、适量增加Jessen factor。通过增加Jessen factor一般可以带来更多的正球差,延缓眼轴进展。
3、轻微的塑形环偏位,可以带来更大的高阶像差,达到更有效的控制效果。
4、反转弧加宽,也可以达到把离焦加宽加深的效果。
总之,角膜塑形镜的参数设计对近视控制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达到更好的验配效果,需要验配者提升对角膜塑形镜设计参数的认识。验配时不仅要权衡患者的自身条件、眼基线参数、用眼及生活习惯等各种影响因素,还应该针对各种特殊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定制设计,从而进一步提升角膜塑形镜配戴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孩子对于角膜塑形镜的治疗方式应答差,需要及时变更光学手段(例如将角膜塑形镜换成功能框架或者离焦软镜等),而此类情况无法事先预测,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往期推荐
预约挂号 进家长社群 问答留言
都可以联系小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