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光照是当下公认的有效防控近视的手段。多数研究均认为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以延缓非近视儿童近视发生,也可以减少近视儿童的近视进展,使其眼轴增长减少,近视快速发展的风险降低。因此,在近视防控门诊上,几乎所有眼科医生都会跟家长们强调带孩子户外运动的重要性。
户外运动,光照强度与光照时长是关键!
户外光照防控近视的机制,目前认可度较高的是多巴胺理论[1]。因为无论何种天气,室外光照强度普遍远高于室内[2]。在较强的光线下,可促进视网膜释放更多的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以传导视网膜信号、影响屈光发展。
对于防控近视而言,户外光照的强度以及接受光照的时长是两大关键。一般来说,我们户外期间不仅要求阳光充分,而且要达到一定的时长(≥2小时/天),每周累计至少14~21小时[3]。一年当中,“昼长夜短”的夏季是最容易满足这两点需求的季节,因此被认为是近视防控的“黄金季节”。
但是户外运动时,也要考虑紫外线的危害。紫外线辐射可以穿透晶状体达到视网膜,过多的紫外线暴露会导致成年后容易患白内障、翼状胬肉、视网膜疾病和皮肤问题等[4]。因此很多家长关心,户外运动时是否需要给孩子做防晒措施?如果给孩子做防晒措施,是否会影响近视防控的效果?二者应该如何取舍。
户外运动期间适当防晒
并不影响近视防控!
新加坡眼科研究所的专家们曾经做过一项研究,他们利用人体模型监测不同条件下的入眼光照强度,以此探讨防晒措施是否影响户外光照对近视防控的作用[2]。
恰当的防晒措施不会显著降低光照度,比如在树荫下活动(5556~7876lux)、戴遮阳帽(4112~8156lux)、配戴太阳镜(1792~6800lux),这些情况下入眼的光照强度依然在较高的水平,是室内环境的几十倍,能对近视产生保护性效果,而且减少了由于暴露在强光下产生副作用的风险。
但是一些过度的防晒措施,比如遮阳帽搭配太阳镜,入眼的光照强度达不到2000lux,在某些时候光照强度会在1000lux以下,对近视防控的效果降低。因此,从近视防控的角度出发,不建议对眼睛“层层武装”。
值得提醒的是,与空旷的场景相比,进行防晒措施难免降低了入眼的光照强度。一般来说,光照强度越低,需要的户外时间应该相应延长。研究数据表明,每日户外光照总量达到600000到750000lux可有效降低近视的发生率[5]。换算来看,在5000lux的光照下达到120-150分钟即可满足。当然,如果户外时间进一步延长,相应的保护作用也会更强。
其实生活中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利用照度计测量户外运动(伴或不伴防晒措施)时的光照水平。如果光照充分,那么2小时户外足够满足需求;如果数值较低,那么户外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户外较高强度的光照有利于延缓儿童近视进展,减少眼轴增长。但是户外运动时也应避免紫外线的危害。适当的防晒措施,如在遮荫处或者戴帽子,不会明显降低光照度,仍能产生近视保护效果。
参考文献
往期推荐
预约挂号 进家长社群 问答留言
都可以联系小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