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近视防控,不必放大“眼压焦虑”!

文摘   2024-07-28 18:21   北京  

近视儿童的家长朋友们对于近视防控领域的信息总是格外关注,希望多了解新的近视防控技术、防控理念,有的家长朋友甚至自己去阅读医学文献,着实很拼。


但是,在良莠不齐的信息的冲击下,有时候会徒增家长们的焦虑。我关注到,现在很多家长会焦虑眼压对近视防控的潜在影响。比如有家长反馈不敢给孩子做热敷,因为担心热敷过程眼压升高会容易涨近视度数;也有家长因为游泳过程中泳镜的压迫会增加眼压,出于近视防控的考虑而不敢带孩子去游泳。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

眼压增高真的会加速近视发展吗?



眼压与近视进展,尚未有明确证实的因果联系!

目前关于近视发病机制的大部分学说,可以归类为光学因素理论及机械因素理论。而眼压,可认为是机械因素理论的一部分,被认为可能会为近视患者的眼轴增长提供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事实上,眼压对于眼球生长的影响很早就引起了眼科学者们的关注。


在上世纪开展的动物实验中,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动物物种的眼压升高与眼轴增长有关[1-2]。近几年有一项荟萃分析在遗传层面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屈光度和眼压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相关性,同时建立了一个孟德尔随机化模型,证明了眼压每增加1mmHg,屈光度就会减少0.05至0.09D [3]


然而我们要注意到,这些证据也只是表明眼压与屈光发育存在相关性,并非明确的、直接因果联系!


此外,基于眼压可能加速近视的假设,一些研究开始尝试使用降眼压药物来控制近视的进展。然而研究结果似乎并不能支持这一假设。


动物实验中,不同降眼压药物在不同动物实验模型中有不同的实验结果。比如,噻吗洛尔、卡替洛尔(青光眼降眼压药)不能控制实验鸡或实验豚鼠近视的进展[4-5]。但是,拉坦前列腺素却可以显著降低实验豚鼠的眼压,并减缓其近视的进展[6]可见,不同降眼压药物在不同物种上对于近视进展的影响尚存在悖惑,把这些结论直接用在人身上更需要谨慎!

图:剥夺性近视豚鼠模型

更重要的是,在学龄儿童中开展的一项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中,降眼压药物(0.25%噻吗洛尔)的使用与配戴单光眼镜相比,并不能显著延缓近视进展[7]。另外,一些横断面[8-9]和纵向研究[10-11]的结果在眼压增高和近视进展的关系中也存在相互矛盾的结论


近视防控,不必放大“眼压焦虑”!


综上所述,由于混杂因素较多,目前关于眼压升高是否会加速近视进展,并无准确的定论。也就是说,我们暂且不必放大这种“眼压焦虑”,并不需要因噎废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行为其实都会引起眼压一过性增高。比如持续仰卧或者倒立姿势,揉眼睛,用力挤眼,憋气动作,快速饮水,游泳时佩戴泳镜等,这些都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和房水的循环,从而引起眼压的暂时升高。但这种情况通常都是短暂的,在恢复正常呼吸和压力解除后,眼压也会恢复正常。

图:配戴泳镜引起的眼压升高是一过性的

当我们过于纠结于眼压对近视防控的影响,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束手束脚”的。我们希望家长朋友们理解,近视防控并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如果一切以近视防控为优先,那么生活将失去很多乐趣。


哪些孩子真正需要关注眼压的问题呢?


眼压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正常眼压值一般为10-21mmHg。眼压过高会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常见于青光眼患者。而眼压过低,则会导致眼球凹陷萎缩,比如眼球破裂患者。



临床中,对于以下的儿童我们会更关注眼压的监测:

1.高度近视的孩子

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可致盲性眼部并发症,包括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开角型青光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问题,其中青光眼是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表现的一类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而高度近视被证实是青光眼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典型症状就是眼压升高,在高度近视人口激增的时代,在青光眼发病危险因素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显著。

2. 有青光眼家族史的孩子

青光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青光眼,孩子患高眼压症等相关疾病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3.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的孩子

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等,这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影响房水的生成和排出,导致眼压升高,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

4. 眼睛受过外伤的孩子

眼部外伤可能影响眼球内部结构,发生房角后退等严重情况,干扰房水流通,进而眼压升高压迫视神经。

5. 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孩子

如先天性糖尿病、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间接影响眼压。


对于这些孩子,有必要对眼压进行定期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处理眼压相关问题,同时需要避免我们刚才提到的一些可能导致眼压升高的日常活动,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护眼睛健康。


参考文献:

1. Papastergiou GI, Schmid GF, Riva CE, Mendel MJ, Stone RA & Laties AM. Ocular axial length and choroidal thickness in newly hatched chicks and one-year old chickens fluctuate in a diurnal pattern that is influenced by visual experience and intraocular pressure. Exp Eye Res 1998; 66: 195–205.

2. De Rousseau CJ & Bito LZ. Intraocular pressure of Rhesus Monkeys (Macaca mulatta) II Juvenile ocular hypertension and its apparent relationship to ocular growth. Exp Eye Res 1981; 32: 407–417.

3. Hysi PG, Choquet H, Khawaja AP, Wojciechowski R, Tedja MS, Yin J et al. Meta-analysis of 542,934 subjects of European ancestry identifies new genes and mechanisms predisposing to refractive error and myopia. Nat Genet. 2020 Apr;52(4):401-407. 

4. Schmid KL, Abbott M, Humphries M, Pyne K, Wildsoet CF.. Timolol lowers intraocular pressure but does not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myopia in chick. Exp Eye Res. 2000; 70(5): 659–666.

5.  Dong L, Li YF, Wu HT, et al. Lens-induced myopization and intraocular pressure in young guinea pigs. BMC Ophthalmol. 2020; 20(1): 343.

6. El-Nimri NW, Wildsoet CF. Effects of topical latanoprost on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myopia progression in young guinea pig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8; 59(6): 2644–2651.

7. Jensen H. Myopia progression in young school children. A prospective study of myopia progression and the effect of a trial with bifocal lenses and beta blocker eye drops. Acta Ophthalmol 1991; 200 (Suppl): 1–79.

8. uinn GE, Berlin JA, Young TL, Ziylan S & Stone RA. Association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myopia in children. Ophthalmology 1995; 102: 180–185.

9. Lee AJ, Saw S-M, Gazzard G, Cheng A & Tan DT. Intraocular pressure associations with refractive error and axial length in children. Br J Ophthalmol 2004; 88: 5–7.

10. Jensen H. Myopia progression in young school children and intraocular pressure. Doc Ophthalmol 1992; 82: 249–255.

11. Manny RE, Deng L, Crossnoe C & Gwiazda J. IOP, myopic progression and axial length in a COMET subgroup. Optom Vis Sci 2008; 58: 97–105.



往期推荐

1. 近视儿童有外斜问题,能放心使用低浓度阿托品吗?

2. 谈谈眼视光临床常见问题——屈光参差

3.近视控制的“神经适应性”,如何打破?




预约挂号  进家长社群  问答留言

都可以联系小助理

↓↓↓





眼视光专家王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主任医师,教授; 北京大学眼科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访问学者; 北京眼视光学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我是大医生嘉宾主持; 擅长近视防控、角膜塑形镜验配、近视手术、白内障手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