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大小在近视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文摘   2024-06-09 17:55   北京  

近视是一种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视觉问题,特别是在亚洲地区,近视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近视的发生发展被认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多种眼部生物参数等。近年来无论是科研还是临床工作中,我们开始关注到,瞳孔大小作为一个眼部生物参数,不仅在光线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还可能在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瞳孔大小是如何调节的?


我们的瞳孔大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明亮的光线下,成年人的正常瞳孔大小大约在2~4mm;而在昏暗的环境中,瞳孔可放大至4~8mm左右。


医学研究早已证实,视网膜感光细胞通过调整交感神经递质的释放来控制瞳孔大小,特别是非调节状态下的常态瞳孔直径。当视网膜照度较大时,瞳孔缩小以保证视网膜最佳的中央照度范围,确保人眼最佳的视功能和成像质量。这种调节机制对于人眼健康极为重要。


瞳孔越小的儿童,更容易发生近视


我国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者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的瞳孔直径与近视进展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该研究共分析了5万余名深圳市学龄前儿童的数据,发现近视儿童的瞳孔直径(平均5.00mm)明显小于正视眼儿童(平均6.22毫米)。



研究人员推测,暴露于同等光照强度下,瞳孔较小的儿童可能接受到的有效眼内光线更少,从而影响近视的发生。基于这一假设,瞳孔较小的孩子可能需要更高强度的光照或者更长的户外时间,才能达到更有效的近视防控。


瞳孔大小对近视控制手段也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光学离焦手段的控制效果受到瞳孔大小影响

目前临床上广为采用的光学控制手段,如角膜塑形镜是通过重塑角膜表面形态,使中央角膜变平,中周部角膜变陡,产生周边近视性离焦,从而控制眼轴增长。


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近视患儿配戴角膜塑形镜,瞳孔直径较大的青少年与瞳孔直径较小的青少年相比,其延缓眼轴增长的速度明显降低,近视控制效果突出。这是由于瞳孔大小的变化不仅影响了进光量,也影响着周边视网膜的离焦量。即人眼瞳孔直径越大,进光量越多,视网膜周边离焦量随之越大;反之,瞳孔越小,视网膜光线减少,对周边离焦产生的影响也随之减少。




除了离焦学说以外,像差理论认为较大的瞳孔直径可能会增加高阶像差,而这种像差与近视控制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低浓度阿托品的近视控制效果与瞳孔大小相关

阿托品作为目前唯一证实有效的近视防控药物,其作用机制尚不明朗,但研究发现它可以通过扩瞳来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从而减缓近视进展。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阿托品对瞳孔直径的影响不同,较高浓度的阿托品能够显著增加瞳孔直径,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当阿托品联合OK镜或离焦镜时,其近视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OK镜、离焦镜或阿托品。这种联合疗法通过增加瞳孔直径,优化视网膜的离焦效果,从而更有效地控制近视进展。

小结

目前的研究证据显示,瞳孔直径对于近视的发生进展以及近视防控手段的控制效果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通过理解瞳孔直径与近视的关联,以及不同防控手段的机制,可以更好地针对不同孩子做出个性化的近视防控策略。

往期推荐

1. 想了解孩子的真实度数,散瞳验光是必须的吗?

2. 近视防控的“黄金季节”,户外运动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晒!

3. 光学离焦手段控制不理想的近视儿童,可以尝试联合降对比度镜片



预约挂号  进家长社群  问答留言

都可以联系小助理

↓↓↓




眼视光专家王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主任医师,教授; 北京大学眼科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访问学者; 北京眼视光学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我是大医生嘉宾主持; 擅长近视防控、角膜塑形镜验配、近视手术、白内障手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