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晚,我在粉丝群里进行了直播,有的家长没赶上直播,看回放又抽不出完整的时间,这不,文字版的直播问题Q&A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
想进群的朋友可添加助理微信
直播答疑不再错过
可以配框架镜,阿托品可以也用上,加上视功能的训练。
需要看近视的程度。一般来讲5岁的孩子已经发生了近视,离焦镜要先用上,阿托品也是可以点的。对于5岁孩子来说,调节功能并不是特别正常,所以说幼儿园阶段我现在更倾向用一些±1.5D的反转镜,力量不要太强,不然孩子可能练不了。
需要验光结果,只根据曲率和眼轴无法判断。另外要结合孩子的裸眼视力,如果孩子目前的视力已经满足不了日常使用,那么就需要配镜。
如果没办法提供之前的任何资料,这种情况需要停戴4周重新检查。如果说很多之前的资料比较详细,比如验配之前的地形图、度数、眼轴包括现在的眼轴等等,停两周也可以更换。
这个问题没有太大意义。近视眼本身是连续变量,比如说625度和575度差不太多,从定义来说一个就是高度一个不是。但是从网脱以及眼底并发症的风险来说,肯定是度数越高越容易出现,但是临床上1000度眼底健康的人也有,300度出现视网膜脱落的也有。只是说度数越高,风险越高而已,过分强调定义没有意义。
大部分是可以的,关键是两片镜片的松紧是不是差别比较大,如果松紧差别大或度数大可能不太行,这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多数孩子双眼都是比较对称的,但是双眼的对称性与双手双脚的差太多了,我们很少见左脚40码,右脚42码。眼睛的对称性会很差。
没有做过相关的临床研究,说不好。但是从临床讲我更倾向于细水长流的用法,同时把调节力练好。
在阳台多看远,少看网课,看书网课时尽量投屏。
镜片难活动,一种是镜片偏紧真的难活动,需要到医院调参或看是否需要重新制作镜片。另一种只是单纯的粘附,可能是泪水偏少的表现,不需要太过紧张,摘镜前点润滑液。
另外OK镜本身像个吸盘,经过一晚上塑形会牢牢吸在角膜上,有的孩子只凭眨眼无法移动,一个简单的做法是让空气进到镜片与角膜之间,所以摘镜的时候可以用眼睑的边缘铲镜片,空气进去就很容易。
一般低度近视建议佩戴,佩戴后有离焦,有防控作用比裸眼要强。睁眼就戴比脱脱戴戴效果好。
4岁孩子配合比较差,如果乖的话可以尝试OK镜,但这种情况比较少,一般这么小的孩子没办法配合。可以先从戴离焦镜开始,之后点低浓度阿托品、调节功能训练、户外加强等看看效果再说。
我自己家的孩子是这么处理的,但是他还有些远视储备,我也给他配了平光离焦镜,只要我看到他的时候就让他戴。
降眼压的前提是有高眼压和青光眼的倾向,没有倾向也没有家族史,那没有降眼压的意义。眼压是维持眼球形态很重要的生理参数之一,高眼压、青光眼(或可疑)才有降眼压的必要性,正常的眼球不需要降眼压,并不是眼压相对高近视就会涨。
冷敷眼贴一般是在眼睛有水肿或过敏的时候使用,缓解眼睛的肿胀和瘙痒。
我见过最夸张的是半年涨500度,两个月涨200度没有见过,太夸张了。要判断数据的真实性、是否是散瞳验光、是否与眼轴增长匹配,涨得快就找原因,无非是用眼强度、户外活动、控制手段强度、视功能调节力是否正常,如果这些都否定了,就只有基因不好,但这个东西改变不了,天生就涨得快。
远视的眼睛一般长眼轴会比较慢一些,所以我建议可以先观察两个月左右,看眼轴的一些变化,如果眼轴的增长速度确实比较快,远视储备的消失比较快,这种情况阿托品也是可以用的,同时要配合调节功能的一些训练。像这种屈光参差的眼睛,其实也可以考虑一只眼睛戴OK镜。
阿托品不一定是在练习反转拍之前点,通常是晚上点或者早晨起来点,我觉得不需要停。但是停掉的前提是,调节灵敏度为零,这种情况就需要停,因为如果不停就没办法练,调节灵敏度但凡有点数据比如2/3,那直接练就行。
这个年龄段300度已经是很高的一个度数了,后巩膜加固术要不要做,我觉得要看保守治疗方法是不是有效,如果离焦镜也用上了,或者有些比较乖的孩子连OK镜都开始用上了,阿托品也点上了,视觉训练也做好了,每天也能保持三四个小时的户外运动,但孩子的度数还是控制不住,那么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做手术。
正常的,因为绝大多数孩子在早期佩戴OK镜的时候,白眼球会有一点充血,或是分泌物的增多,尤其是在TA刚开始戴第一个月的时候。这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戴一段时间后一般就会有所好转。
不是。曲率高是天生的,TA的眼轴一般来说会偏短一些,近视增长速度这件事还是取决于控制手段和促进长眼轴的事情之间的一个平衡。一般认为曲率高的孩子配OK镜控制效果会更好,但我们退眼轴最狠的孩子是40的曲率。
控制得很好,继续维持方案就行。
为什么不选度数高的远视镜,因为从动物实验来说,我们给一个发育中的小鸡崽戴一个+3.00D的大远视或者更高的度数,眼轴完全不长,但是鸡崽我们是强迫它佩戴的,用胶水粘上的。但是小孩可不能这么操作,小孩戴这么高的远视镜会看不清,会晕,TA就不戴,所以我们选50度,75度的远视镜可以说是一个无奈的选择,选择度数高的远视镜,孩子觉得不舒服就会摘掉。
低浓度阿托品在临床的报道中,有引起干眼的倾向,但是从客观的测量指标包括研究报告来看,它引起干眼的比例并不高,也不会有引起严重干眼症的风险。
角膜营养不良分为很多种,一般是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这类对视力的影响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绝大多数只是到了成年后,角膜中央有一些白点聚集,会影响到中心的视力,但还是能透光的,视力下降的程度并不会特别明显。但是对于做屈光手术来说,这个是不能做的,做了之后可能会有比较严重的后果,所以角膜有疾病的患者不要做近视手术。
这个年龄我觉得也是可以佩戴OK镜的,一般来说,14岁以后,涨度数就会相对较慢一些。但是12岁四五百度,这个度数并不低,还是要控制一下,不然可能到18岁就七八百度了。
一般来说,如果角膜散光超过300度以上,验配会比较难;对于近视度数,一般我们建议不要超过600度,其实我们最喜欢配的度数是200-300之间,400度也还可以,500就显得有点高,600就太高了,100度容易矫正太过,但有的100度的小孩配了之后效果也是不错的。所以不太好说,每个孩子的特点都是不一样的。
不需要。并不是角膜曲率超过45就是圆锥角膜了,我们要看角膜的形态,要通过检查角膜地形图来判断。
近视性的弱视往往是高度近视眼,而且往往一只眼相对正常,另一只眼度数非常高,这种孩子我们可以适当遮盖度数低的好眼,但遮盖的时间一定不能太长,长了之后好的一只眼也会迅速增加近视度数,度数高的眼可以佩戴RGP来矫正视力,多在光线强烈的环境看自然景观,让视觉质量得到提升。随着时间的增长,有些近视性的弱视可以达到0.6甚至0.8的视力,临床中也是见过的。
片上验光我感觉有点多,一般除非是六七百度的近视眼,我可能会给到+200或者+175度的过矫量,一般两三百度的近视眼给到+125或者+150也就足够了。
“佛光”就是产生离焦量的表现,这个没法控制,这种是控制效果好的表现;如果视觉干扰比较严重,我们可能还是要把治疗区域给扩回去。
一般不同机器测出来30微米、20微米的差别比较常见,40微米这个误差稍微有点多,除非度数比较高,也有这种可能。
一般情况下,低阿用两到三年没有任何问题,我们临床上有用过五六年的也都没发现什么问题。但有一个问题,一般低阿使用时间长了以后,药效会没有那么好,所以近视不能只靠低阿这种单一的手段控制,而是需要多管齐下。
可以训练。其实家长就可以给孩子测,因为反转拍不仅是测试的东西也是训练的东西。正常小学阶段的孩子大概能翻8-10个来回,如果翻的次数太少可能就意味着调节力不太好。
首先低阿我不建议换成高一点浓度的,就维持在0.01%,再配合反转拍的训练,绝大多数都没有任何问题。夏天也一样,继续保持住就行。
市面上很多所谓的“护眼产品”,实际都是智商税,建议大家还是要慎重选择。很多人问我哺光仪,其实我也不是绝对不用,有些孩子确实控制不住,那么我会让TA尝试一下低功率的。但在我的门诊中,用的还是极少,因为我觉得它的安全性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