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近视发生越来越低龄化,且发展速度较快,“近视防控”已经成为家长朋友们重点关注的话题。那我们一直在说的近视防控,真的只是在防近视吗?其实,近视防控,最主要是在“控轴”,目前的很多研究都发现,眼轴与近视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监控眼轴的生长情况,我们就能了解孩子近视发展的情况。但更重要的是,眼轴越长,表示眼球前后径越长,体积越大,当眼球变大时,组成眼球壁的视网膜、脉络膜和巩膜都会变薄,从而容易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如视网膜裂孔(最常见)、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青光眼、白内障等,严重的会带来致盲风险,所以“控轴”至关重要。
为什么儿童青少年的眼轴会快速增长?
眼轴增长,近视加深,一般来说,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原因。但目前,长时间、高强度的近距离用眼,仍是目前儿童青少年眼轴增长最主要的原因。
看远时,平行光线经过眼内的屈光系统,会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当看近处的目标且不动用调节时,会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形成远视性离焦。为了看清目标,就需要动用调节,当用眼距离越近,所需的调节就越大,睫状肌需要收缩的程度也就越大,当持续高强度近距离用眼时,睫状肌容易出现疲劳,此时就会产生调节滞后及远视性离焦,导致眼轴快速增长。所以,如果孩子不喜欢户外活动,更喜欢在室内画画、弹琴、玩乐高等,或者课业压力较大,没有时间远眺、放松眼睛,那么眼轴就会容易快速生长,导致近视发展过快。
所以当孩子眼轴增长过快时,我们该如何赢得这场控轴拉锯战呢?
有些家长可能比较关心,当孩子眼轴增速较快的时候,是不是只要给孩子上了医学防控手段,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目前的控轴手段,我们可以大致可以归为医学手段和行为学手段。其中医学手段又包括光学手段和药物手段,光学手段有我们常见的离焦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多焦点软镜等,药物手段常用的是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而行为学手段,包括增加户外光照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学习时提供充足的室内环境光、改善坐姿、良好的饮食习惯等等。
这就意味着,医学防控手段,其实只是整个控轴拉锯战其中的一环,能否真正的起到控轴效果,还需要取决于,自身行为学控制手段提供了多少力量,其次,遗传因素在近视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近视,孩子近视且快速增长的概率会相对较高,即使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遗传因素仍可能增加近视快速发展的风险,需要长期监测和干预。
也就是说,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但也不能一蹴而就。这些医学手段只是提供辅助力量,仍需要结合孩子自身良好的用眼习惯才能发挥最佳作用。当使用的医学手段和行为学手段叠加起来,能与自身的高强度近距离用眼所带来的负面力量及不良基因背景抗衡时,才有可能打赢这次控轴拉锯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
1.改善自身用眼习惯,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户外时长。
2.给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提前介入近视防控,及时了解孩子眼轴增加的快慢,并在早期就采取相应措施。
3. 根据眼轴生长速度监控近视控制手段效果,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做适时调整。
由于目前大环境下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环境,这种不良用眼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需要长期的引导和纠正。而要改变这种大环境,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学校合理安排课程和户外活动时间,社区提供更多的户外活动场所等,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总之,近视防控是一场需要长期坚持、多方合作的拉锯战。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遏制近视的高发态势,让孩子们拥有一个清晰明亮的未来。我们也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不断探索和创新防控方法,为孩子们的视力健康保驾护航。
往期推荐
预约挂号 进家长社群 问答留言
都可以联系小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