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背城 千古兴亡多少事
——历史钩沉(二十二)
在武则天统治唐朝时期,696年(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契丹族向唐朝设在辽西的营州都督府(朝阳柳城)和设在辽东高尔山新城的安东都护府发起进攻。五月契丹攻陷营州,营州都督府迁徙到幽州所在地渔阳(天津市蓟县)。孤悬东北的安东都护府与唐朝的联系通道被切断了。九月,契丹为消除侧后之忧,派军包围了在高尔山城中的安东都护府。《资治通鉴》卷205做了简要记载:“虏将围安东”,“安东都护裴云圭在城中”。关于此战的结果和安东都护府最高长官裴云圭的命运,史书未做详细记载。据《旧唐书·狄仁杰传》,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次年(697年)狄仁杰上书武则天,请求撤消安东都护府。这个巨大变故间接说明新城乃至安东都护府已在696年被契丹攻破,不复存在,故狄仁杰才提出撤废安东都护府的建议。但从四海一家的象征意义考虑,武则天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而是在698年六月三十日将安东都护府降格为安东都督府,这说明原安东都护府所属的包括新城州都督府在内的9个大都督府均已丧失作用,而以下降级格的安东都督府代之。后来唐朝又恢复了安东都护府,以幽州都督薛纳(薛仁贵的孙子)兼任安东都护府之职。此时安东都护府已不在新城,先后辗转至辽西、河北等地。身居幽州都督的薛纳也没有到四处漂泊的安东都护府赴职,只不过遥领其职。
安东都护府自677年迁来新城,至696年丧失行政能力之后迁往内地侨置,期间共19年。换句话说,相当于今省级政府的安东都护府在高尔山新城存在了19年以后迁出的意义,就是安东都护府的原有行政区域已经全部丧失。而相当于今地市级格的新城州都督府则自668年设立,在高尔山上存在了28年。
(本文摘自佟达《高尔山》一书)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辽(2022)00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