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背城 千古兴亡多少事
——历史钩沉(十一)
恰好607年隋炀帝到突厥巡幸,在启民可汗的账中发现高句丽的使者,获得了高句丽同突厥秘密来往的证据。这就使隋朝对高句丽的怀疑和担心与日剧增。隋炀帝采用裴矩的建议,令高句丽的使者通知婴阳王到隋朝朝觐,婴阳王怕隋朝加害,不敢入朝,致使“臣礼渐缺”,因而被隋朝视为恣意对抗,不服管辖,除了采取战争手段,隋朝统治集团认为别无选择。
598年隋文帝发师剿讨。因为后勤“馈运不济”,水军在海上遭遇台风而漂没。正当隋军进退两难之际,婴阳王具表谢罪,隋文帝就此下了台阶,罢兵言好。
612年(隋炀帝大业八年),隋炀帝征调百万大军共分24路进攻高句丽。主战方向辽东城(辽阳)久攻不下,水路往攻平壤也告失利。隋炀帝下令退兵,损兵折将近30万人。
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隋炀帝二次兴师,从诸道发起进攻。新城成为隋朝此次战役的主要作战方向。隋朝大将军王仁恭兵至新城。新城守军数万在高尔山城南门前背城列阵。王仁恭率隋军列阵已毕,就亲自率领1000名劲骑冲垮了新城守军的阵列。高甸丽守军立即退人城中,婴城拒守,闭门不出。王仁恭大军围城攻坚,虽然久攻不下,但隋炀帝在各路作战不力的情况下,得到新城战报,闻而大悦,特派专使来新城之下劳军,赐王仁恭珍宝,升王仁恭为光禄大夫,又赐绢5000匹,犒赏王仁恭全军。在辽东城即将攻破之际,隋礼部尚书杨玄感发动反隋叛乱,隋炀帝无心恋战,撤军息战。
614年隋炀帝第三次东击高句丽。师出以后,各地拥兵自重,纷纷反隋。隋炀帝急欲回师,高句丽也已筋疲力尽,遣使请降,隋炀帝罢兵。
隋朝四征高句丽后,在内忧外患中灭亡。高句丽也元气大伤,这一切为唐朝平定高句丽政权铺平了道路。
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时当高句丽第27代王荣留王嗣位。为了缓和同新建的唐朝之间的关系,荣留王遣使入唐朝贡,与唐修好。唐高祖为了安抚高句丽,首先送还隋朝虏荻的高句丽人。荣留王也谨遵昭命,“搜括华人以送还之,数2至万余,高祖大喜”(《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容留王》),使唐朝对高句丽的隶属关系有了良好开端。荣留王恪守臣节,在他执政的25年中,曾11次遣使入唐朝贡,请颁唐历,求学佛教道教,遣子弟入唐国学,上封域图,有效地缓和了旧日的紧张敌对情绪。高句丽作为中国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从建立之日起就同中原历代王朝福祸相依,有和谐光明的时期,也有敌对阴暗的瞬间。特别是统一和割据的矛盾和斗争,时而潜伏,时而爆发,世代相继,永未止息。凡谨遵藩臣之礼,守土安民,便获得欣欣向荣的发展。反之,凡其恣意为敌,制造事端,总会遭到毁灭性打击。荣留王时期,同唐朝保持了20多年的和睦亲善友好的关系,推迟了唐朝收复故土的行动。
642年(唐太宗贞观十六年),高句丽政权内部发生政变,西部大人泉盖苏文假借阅兵为名,邀请高句丽上层的达官贵人观礼赴宴,人到齐后,一声令下,100多名文武官员被杀害。泉盖苏文接着命令放火焚烧仓库,引起平壤城中大乱,他以此为由,带兵进入王宫,杀死第27代王荣留王高建武,宣布另立荣留王的侄子高藏为王,这就是高句丽的末代王宝藏王。泉盖苏文自任莫离支,成为高句丽的宰相,独专国政,恣意横行,给高句丽政权带来灭顶之灾。唐太宗闻荣留王之死,在宫苑中设祭,派专使到平壤吊祭。643年册封宝藏王为上柱国、辽东郡公、高句丽王。
(本文摘自佟达《高尔山》一书)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辽(2022)00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