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背城 千古兴亡多少事
——历史钩沉(十二)
同年秋,朝鲜半岛南部韩族裔传的新罗国遭到高句丽和百济的联合进攻,坚请唐朝出兵援救。644年,唐太宗派出专使里玄奖前往平壤,晓谕泉盖苏文停止作恶,停止对新罗的进攻。然而,泉盖苏文却说:“从前隋朝进攻我们,新罗乘机挑衅,夺我五百里土地,现在新罗如不归还,我们不会停止进攻。”(《旧唐书·东夷·高丽传》)里玄奖劝说到:“怎能以过去的事情作为动武的理由呢?辽东过去是中国的郡县,中国尚且没有以此作为理由从高句丽手中收回。现在高句丽又何必以求取故地作为借口呢?”(《资治通鉴·唐纪·太宗中》:“既往之事,焉可追论,今辽东诸城本皆中国郡县,中国尚且不言,高句丽岂得必求故地?)”泉盖苏文没有听从里玄奖的劝告,但对里玄奖所说辽东本是高甸丽侵占的中国之地,无法反驳,哑口无言。然而,泉盖苏文无视唐朝的警告和劝说,冥顽不化,继续我行我素,迫使唐太宗做出发兵剿讨的决断。于是,唐太宗以泉盖苏文弑君虐民,违抗诏命,决计兴师问罪。据《资治通鉴·唐纪·太宗中》:“盖苏文弑其君,贼其大臣,残虐其民。今又违我诏命,侵暴邻国,不可以不讨”,并以“拯救斯民于水火”进行军事动员。644年(唐太宗贞观十八年),营州都督张俭率幽营两州兵马并契丹族、吴族、株鞠族等少数民族军队对高句丽进行首次战略性试探的攻击行动,“先击辽东,以观其势”(《资治通鉴·唐纪·太宗中》)。这时,高句丽放出传言,说他们的最高军事长官莫离支泉盖苏文将亲自来新域迎战。但当张俭率军至新城,新城守军闭门不出,唐军也没有见到泉盖苏文的影子。
645年(贞观十九年),唐太宗身佩弓矢,御驾亲征,高句丽举国震骇,纷纷关闭城门,严阵坚守。唐军分道进攻,同时攻击新城、建安城(海城)、卑沙城(金州)。唐太宗则率主力进围辽东城(辽阳)。辽东道行军副大总管(副总司令)江夏王李道宗为全军前锋,率数千唐军首先在新城投入战斗,唐军的下级军官折冲都尉曹三良仅率10多个骑兵冲击高尔山城南门,直压城下,往来横行,企图引蛇出洞,城中守军数万无敢出者。新城守军采取现代足球收缩于球门密集防守的作战方式,使唐军几乎无可奈何。李道宗转而南下进攻,拔掉盖牟城。李道宗离开新城后,泉盖苏文的命令也来到了。于是新城守军会同国内城援军共4万骑兵出新城驰援辽东城(已证前述百年战争中新城太守海谷在293年、296年两度让燕军从辽阳攻入集安王都而坐视不救的重大失职)。新城守军大举出动,是刚刚打下盖牟城的李道宗没有料到的。面对即将发生的遭遇战,李道宗主张立即阻击拦截,不能让新城援军从背后危及唐太宗进攻辽东城的战斗。而李道宗的个别部下主张:新城援敌人多势众,敌众我寡,兵力相差悬殊,不如掘壕堆垒,以待援军。李道宗说,敌军依恃人多,必有轻我之心,并且远道而来,我军发起突然攻击,敌人必败。况且我们是前锋部队,为全军扫除障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怎么能把敌人留给皇上呢?(《旧唐书·江夏王道宗传》)郡尉马文举起而响应,慷慨陈词,曰:“不遇前敌,何以显壮士。”于是李道宗的4000骑兵策马冲击新城4万步骑援军,所向披靡。然而,新城援军终究人数占优势,乱了一阵之后,反扑过来。李道宗收拢残军登山据守,新城援军四面围攻。不久,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总司令)李勃的援军赶到,新城援军阵角大乱,新城援军被斩杀千余,退回新城。
(本文摘自佟达《高尔山》一书)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辽(2022)00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