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建始,开始的意思;从立冬起,节令上便进入了冬季,但这并不意味着气象上也一定进入了冬季,比如南方地区。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藏,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
立冬三候
立冬之日起,天地愈渐寒冷,水面开始逐渐凝结成冰。
冰壮曰“冻”,地冻为凝结。寒气愈冽,冷风侵袭,薄霜初现,土地开始冻结。
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由于蛤蜊的花纹和雉的羽毛颜色有几分相似,于是古人就把这两者联系起来,认为雉到立冬后跑到水里变成大蛤了。
立冬后,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
立冬后,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出现初霜。偏冷的年份,南岭以北也会出现初霜。同时,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将继续降低,太阳辐射强度将继续减弱。
立冬后,北方地区已进入寒冷季节,而南方地区还处于秋季末期或初冬时期,造成南北方的温差很大。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个重要的节日,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非常重视。皇帝有出郊迎冬的仪式,并赐群臣冬衣,抚恤孤寡,以安社稷。比如《礼记·月令》中就有记载:“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寔《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饺子中间鼓鼓、两端翘,于是有着另外一个名字叫“娇耳”。立冬这一天,煮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佐一碟酱醋,来几个小菜,或者只是简单素白的饺子,亦可以将一个冬天的暖都装下肚。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辽(2022)00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