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高尔山历史(九)

文摘   2024-07-08 09:50   辽宁  

一水背城 千古兴亡多少事

——历史钩沉(九)


三年之后,遭到重创的高句丽卷土重来,再次推进到木底城,并在木底城的前方于上夹河镇五龙村增设南苏城。345年这一年是南苏城初现于史料中,史载345年南苏城被前燕慕容恪一举拔掉。高句丽若想重占新城还必须从头开始。《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故国原王》:“十五年冬十月,燕王使慕容恪来攻,拔南苏,置戍而还。”

370年前燕灭亡,高句丽乘势重新占领新城。385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前燕的后裔建立后燕政权,高句丽的劲敌由前燕易主后燕。这一年元月,高句丽第18代王故国壤王的4万大军大破辽东(辽阳)城和玄菟城(沈阳),掠人口1万而还。后燕刚一建立,高句丽就给了后燕一个下马威。冬十一月,后燕派慕容农收复玄菟、辽东二郡,所谓收复不过是占领被迁走1万人口的两座平地空城而已。

400年(东晋安帝隆安四年),后燕慕容盛以高句丽“事燕礼慢”(《资治通鉴·晋纪·安帝丙》)为由,遣大将军慕容熙将兵3万人,攻克新城、南苏城,向东推进700余里,强迁新城、南苏城民户5000余户至河北省。此战使新城第二次落入高句丽的敌手。

406年(东晋安帝义熙二年),后燕最后一次兵临高句丽。由于新城、南苏城6年以前落入后燕手中,尚未恢复。所以这年慕容熙的军队长驱直入,直攻木底城。时值严冬,士马冻饿致毙者众,慕容熙“攻木底城,不克而还”(《晋书·慕容熙载记》)。次年,后燕灭亡。高句丽第3次占领新城。

406年这一年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意义。以慕容熙攻木底城“不克而还”为阶段性标志,随着前燕、后燕先后败亡,这场百年战争落下了最后一幕。高句丽在东北战场已经没有了任何作战对手,开始把自己的战略重心转向朝鲜半岛。百年战争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前燕、后燕像一道大坝挡住了高句丽向辽西,进而向中原波浪式推进。假如没有百年战争,中国历史年表很可能是另外一种排列顺序。


三、百年和平(公元406年——公元589年)

进入5世纪初的中国,又开始了聚合运动的过程。拓跋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结束了中国北方割据的局面,统一了北方,是为北朝。南方则接力式地出现宋、齐、梁、陈4朝,是为南朝。中国进入了相对统一的南北朝时期,为隋唐大统一的到来做了铺垫。

北魏王朝前临南朝,后有高句丽,为了避免腹背受敌,有着同高句丽和平共处的愿望。高句丽也慑于北魏的强大,并且经过百年战争也已经体力透支、百孔千疮,急欲获得喘息,一时不愿再同北魏开启战争。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双方建立了长期友好的睦邻关系。这时高句丽已是第20代王长寿王的统治时期。长寿王是高句丽政权诸王中的明君,他深知臣属中原政权和睦相处才是自己的根本利益,因此把在政治上臣属北魏和睦邻南朝作为高句丽的安邦之策,长寿王不仅结束了在他之前高句丽对中原政权时叛时服的局面,还在427年迁都平壤之后,上书请求采用北魏的帝王年号,得到北魏太武帝的准许。北魏太武帝任命长寿王为“都督辽海军事、征东将军、领护东夷中郎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长寿王》)。长期和平的环境也使得这位名叫高巨连的君王得到了98岁的高寿,获得了“长寿王”的美誉。491年长寿王辞世,北魏孝文帝亲自“制素委貌布深衣,举哀于东郊”(《资治通鉴·齐纪·世祖中》),为长寿王举行了规格相当于国葬的祭悼活动。

从高句丽第20代王长寿王开始至第23代王安原王的初期,高句丽对北魏的大规模朝贡就达80余起,往往“岁致黄金二百斤、白银四百斤”(《魏书·高句丽传》)。

高句丽利用这段难得的和平时期把自己的战略重心转向朝鲜半岛,推行南进政策,用兵百济、新罗。为了南进战略,427年长寿王把王都迁到了平壤,使半岛进入了高句丽、新罗、百济这三国鼎立的时期。475年高句丽攻占百济的王都汉城,推进到汉江流域。可以说,百年和平的局面是高句丽南进朝鲜半岛的军政战略成功的基础,和则邦兴民幸。

547年(南朝梁武帝太清元年),同高句丽维持了近百年和平的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双方攻战不止。高句丽此时同近邻的东魏交好。西魏同突厥联合,东击东魏。347年三月,东魏帝高欢死,西魏大举东进。高句丽第24代王阳原王为了防范变故,下令加固维修新城和白岩城(灯塔县),开始了战备行动。551年(梁简文帝大宝二年),百年和平之下,辽东战火又燃。这一年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马上向北齐进攻。百年未见一个敌人的新城这年遭到突骑兵进攻,突厥对新城不能攻占,转而进攻白岩城,被击退。《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阳原王》:“秋九月,突厥来围新城不克。”

百年和平中,高句丽西北方面基本平静无战事,新城在这段时期增建了西城,形成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东城和西城组成的高尔山城的基本格局。如果说以往新城342年和400年两次失守除了守城将官力不胜任等人为因素以外,还因为新城防御体系尚未完善的话,那么百年和平之后的新城已经是规模宏大,更加强固,今非昔比了。从此再也没有发生新城被攻占的例子。后来隋唐多次进攻新城,屡屡不能得手。即使新城最后的没落,也不是因为攻坚破城,而是内部出了叛将。

(本文摘自佟达《高尔山》一书)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辽(2022)0000062






抚顺市高尔山观音阁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辽(2022)0000062,发布寺院动态、法讯信息为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