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参教案示例|《中国音乐万花筒》

文摘   2024-10-16 13:49   北京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聆听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领略我国民间音乐的风采,增强民族自信。

2.能够通过听赏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感受不同民间音乐的风格,探究民间音乐风格形成差异的原因,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的风格,初步形成我国民间音乐风格版图框架。


教学难点



探究我国不同地区民间音乐风格形成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
1.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个项目。第一组为说唱音乐,第二组为南北方不同的民歌,第三组为不同体裁的民歌,第四组为不同民族的民歌。搜集这些项目内容的相关资料,包括所属地区及其地理特点,以及表演形式、表演内容、经典作品、文化特征等。
2.学生分组,搜集我国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艺术形式,如昆曲、古琴艺术、蒙古族长调与呼麦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南音、西安鼓乐、花儿、粤剧、侗族大歌、京剧、皮影戏、京韵大鼓、苏州弹词苗族飞歌、彝族民歌、兴国山歌、江南丝竹、陕北民歌、弥渡民歌等。每组挑选一到两种艺术形式,搜集相关图片、文字、音响资料等。
3.复习小学“美丽动听中国行”中学习过的我国民间音乐相关知识,包括音乐类型、音乐风格、经典作品等。
二、小组合作开展活动
1.创设情境
引导语:欢迎同学们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现场!今天,各展演小组将为我们带来一场中华优秀民间音乐的精彩演出。请同学们准备好,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世界里。
【设计意图】结合本课题,创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的情境,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
2.中国音乐巡礼——音乐风格听辨
教师播放“美丽动听中国行”的音乐作品片段,学生听辨这些作品的所属地区和音乐类别。
引导语:根据刚才欣赏的音乐作品片段,请同学们总结我国民间音乐可以分为几类。
【设计意图】通过中国音乐巡礼活动,复习小学“美丽动听中国行”中的民间音乐种类及其代表作品,加深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的了解。
3.“非遗”音乐展演活动
引导语: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五千年的历史铸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精神风貌。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传统文化记忆,我国将许许多多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列为保护对象,让后人可以学习和传承。

任务一举例介绍我国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艺术形式。每组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以课件的形式介绍一到两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发展、文化价值、代表作品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了解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应具备的条件。

引导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见证着历史与文化的发展,讲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韵味的风格。

任务二:聆听以下四组民间音乐作品,根据课前分组的项目和搜集的相关资料,尝试分析我国民间音乐风格形成差异的原因。

曲目单: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与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陕北民歌《赶牲灵》与陕南民歌《撒花调》
蒙古族长调《牧歌》与青海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
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与彝族民歌《跳月歌》
要求:每组15分钟讨论,聆听两首作品,并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探究作品风格差异形成的最明显的原因。讨论结束后由组长或全组一起汇报,汇报形式可多样,说、唱、演相结合。

引导语:看来,同学们课前准备得非常充分,提炼非常精准。我们从京韵大鼓《丑末寅初》与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得出演唱语言的不同会导致音乐风格的不同;从陕北民歌《赶牲灵》与陕南民歌《撒花调》得出地域的不同会导致音乐风格的不同;从蒙古族长调《牧歌》与青海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得出体裁的不同会导致音乐风格的不同;从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与彝族民歌《跳月歌》得出民族文化的不同会导致风格的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民间音乐风格的形成有其复杂而综合的原因,它会受到地理特征、文化特征、语言特征、音乐体裁的影响。当然,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民风民俗、人口迁徙等,从而造就了多样的、富有地域和民族色彩的独特风格。

【设计意图】运用小组式项目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与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了解民间音乐风格形成差异的原因,初步掌握结合相关文化鉴赏音乐的基本方法。

三、拓展延伸
引导语:保护、学习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是什么?如果让你推荐自己家乡的一种艺术形式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你会推荐什么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此次活动,了解保护、学习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聆听了不同种类的民间音乐作品,感受了它们的不同风格,并初步探究了风格形成差异的原因。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继续探究,深入领略我国民间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我国的经典民歌《茉莉花》,请在课前搜集、聆听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并识读音乐教科书中的《茉莉花》合唱曲谱。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置了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对比听常四组民间音乐作品,提取并总结每组作品风格差异最明显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音乐风格形成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课前分配任务、课上小组讨论汇报等方式,将课堂交给学生。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样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但是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并不积极。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人更多的师生互动环节,鼓励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关注度和参与感。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音乐作品较多,而且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引导学生从音响和文字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分析讨论,最终得出结论,难度较大。但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他们对我国民间音乐很感兴趣,只是平时接触较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欣赏多地域、多种风格的民间音乐作品,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

END



编辑:董竞男

设计:董竞男

复审:张莹莹

主编:张莹莹

人教音乐
传播音乐教育理念,促进音乐教育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