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背景下,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编辑室组织编写了《义务教育教科书 艺术 音乐》教科书。为使教师在一线教学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套教科书的教育理念、促进教科书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价值,“人教音乐”特开设“一起来备课”专栏,为大家解读本套教科书中不同教学内容的编写意图及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人教版《艺术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七课继续第二单元的节奏教学。
本课建议整合第二单元“麒麒的节奏密码”中的“小老鼠上灯台”“包子剪子锤”“节奏变变变”与“穿越迷宫”教学内容。
这堂课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情境游戏的方式巩固节奏并迁移学习两个新的小附点节奏。小附点音符目前的读法是根据小附点音符的构成和前面学习的音符时值唱名整体考虑的。小附点由一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十六分音符构成,可以直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减少学习成本。因此,保留十六分音符的韵母,“占住”十六分音符的时值,这对学生理解和稳定节奏比较重要。当学生读稳节奏后,可以让学生默读小附点中的十六分音符时值,直到最后完全不读,最后准确读出小附点节奏。
对于音乐教学而言,老师们要建立“循环强化,渐进升级”的理念,无论是节奏、音高的识谱教学,还是歌唱、演奏的技术教学,包括听赏作品,都需要循环强化的过程。因此,在一堂课中希望学生完全掌握、不出错地掌握节奏识读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教师在进行本单元的节奏教学时,可以对节奏进行分层,先让学生重点掌握简单的由基本音符构成的节奏,变化的节奏可以让学生先“见过”“练过”,在之后的教学中结合不同的作品再进行针对性地练习,使教学能分主次分明、层次分明,帮助学生实现循环强化。
这是一节以巩固节奏为主题的教学课,教师可以设置迷宫情境,还可以把迷宫与老鼠山洞结合起来。通过“包子剪子锤”的方式确定学生进入迷宫的顺序,穿过迷宫后,可以通过“节奏变变变”提高难度,然后进入老鼠山洞,将小附点与简单节奏布置成山洞中的关卡。事实上,所有的教学中都可以融入唱歌教学,只是要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进行具体的设计。对于唱歌教学,教师需要有明确的认识:首先,唱歌教学不是音乐教学的全部,音乐教学中的内容非常多,要以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总体目标;其次,唱歌教学不一定必须通过教唱来实现,大量的歌曲是通过“听”学会的,孩子和成人都是如此,听的次数多了,就会了;再次,只有在孩子具有识谱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唱歌教学,才能事半功倍,既对音准教学有帮助,又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使唱歌教学真正进入声音训练、歌曲处理的深层次教学环节,真正实现学生唱歌能力的实质性提升。本套教材的编写是“大单元”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自己对教学环节的设置,灵活整合单元内容。一年级上册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是具有整合性的,教师可按照每个单元4课时的进度进行整合,并将第八单元的戏剧单元作为机动单元,在大的框架基础上再进行整体微调,形成一个学期的教学安排。
人教版《艺术 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的教学内容为第二单元“多彩的音乐风格”中的学习项目二“世界民族音乐博览会”。
“世界民族音乐博览会”是第二单元的学习项目二,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其中的“作品赏析”板块。教材选用了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如声乐、器乐、歌舞等。
世界民族音乐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展现了多样的人文风情和不同地区、民族的人们对美的理解与追求,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了解了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才有可能形成包容与尊重的心态,才能够客观地面对文化差异。也只有具有多样的音乐感性积累和足够宽广的音乐视野,才能够具有更丰富的音乐感受力、理解力与创造力。“世界音乐博览会”正是让学生开阔音乐视野,引导学生尊重文化差异,了解音乐多样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既能够立足于中国,还能够放眼世界,进而形成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性、全球性眼光。
为什么设置“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与音乐密切相关的舞蹈类型”的练习?
世界各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很多音乐与舞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学习这样的内容十分有利于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另外,《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也明确提出了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的内容。因此,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在这堂课的教学内容中对世界各地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有粗浅的了解。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世界民族民间音乐,对于本课的课堂组织,教师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方式一:教师可以结合世界地理的分区,以地理为线索让学生对全球的音乐分区和不同类型的音乐有概略性的了解。同时,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与学生音乐能力水平相当的作品,设计让学生能够参与的教学内容,如识读乐谱、用乐器伴奏等。方式二:教师可以以一个大洲的音乐作为教学重点,例如以亚洲地区的音乐为教学主体,较为详细地介绍亚洲不同国家的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引导学生探讨亚洲不同国家之间音乐文化发展的关联,引起学生对世界音乐的兴趣。之后,让学生针对不同的大洲组成不同的研究小组,综合探究,在下堂课的时候进行小组汇报。问如果让学生进行项目研究,他们会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吗?
教师需要明确地认识到,首先,学生是否会完成一个学科的项目研究任务,有些时候并不是因为这个学科是考试学科,而是取决于学生对这个学科和任课教师的喜爱。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极大地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其次,学生是否会完成音乐学科的项目研究任务,还取决于学生对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认知。初中学生非常在意同伴的评价,在团队合作中能够得到同伴的认可,是他们完成任务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团队合作的方式、分工进行明确的设定,充分了解每个团队中学生的特点,让每个学生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
问“作品赏析”部分作品比较多,需要全部进行赏析吗?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本套教材是一体化编写,七年级此处的内容实际上是对学生小学阶段学习过的内容的复习。但目前教材的使用还处于过渡期间,七年级学生没有学过新教材小学阶段的内容,因此建议教师在本堂课有限的时间中挑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赏析。但注意不要用过多的言语介绍知识性的内容,要让学生集中在具有特点的片段赏析,让学生用尽量少的时间建立起对世界不同地区音乐风格的认识。同时,教师可梳理教材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中出示的所有作品,节选作品中代表性的片段,在每堂课中安排“集中听赏五分钟”的活动,用“磨耳朵”的方式让学生在每堂课中都有机会补充大量没有学习过的作品,积累感性经验。
编辑:张 楠
设计:张 楠
复审:胡宏莉
主编: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