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十二套义务教育教科书艺术·音乐(一至九年级)简介

文摘   2024-07-08 22:33   北京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艺术·音乐》(一至九年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考虑《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具体要求和对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学段学习任务与质量标准的要求,坚持发挥音乐学科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作用和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让结构化、体系化的内容组织,形成学生系统化的音乐知识体系,力求体现科学性、民族性、整体性、系列性、审美性、实用性的目标,是一套具有突破性改革特点的教科书。





主编介绍



主编:王黎光


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主席、教育部高等学校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音乐学院原院长,“中国乐派”倡导者,全国政协委员,作曲家。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先后获得中国流行音乐十年回顾成就奖金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音乐奖,连续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执行主编:周海宏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音乐美学家、心理学、教育学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会副会长,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音乐”审查组组长,《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24 年修订组组长。




教材介绍



编写特色

01



(1)突破传统学习模式,科学构建学科体系


教科书编写体现音乐心理学基本原理,遵循感性先行、理性支撑的编写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科学构建音乐学科的学习体系,通过整体迁移教学理念和奥苏伯尔“先行组织者”原则帮助学生快速完成常用乐谱“图形符合对应关系”的识读,本着 “急用现学”的原则,将识谱与乐理知识具体细分为与“实践操作”相关及“音乐内部结构”相关两个部分,突破以往音乐学习的传统模式,实现音乐感性经验积累与理性认知结合,帮助学生实现对音乐的高效学习。

(2)编写结构考虑不同学段,尊重当代学生心智发展水平


教科书编写依据充分的社会调查,尊重当前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心智发展实际,对小学和初中学段的教科书结构进行了明确划分,小学编写丰富多样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实现对音乐的感性积累,初中则编写具有广阔视野和学科思考的项目式任务,调动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经验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探索,使学生对音乐学科有深入、全面的了解。


(3)考虑一线课堂实际,教法设计新颖

教科书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了多种科学、有效,且符合学习心理学规律、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样的编写方式进入教科书,强调音乐艺术实践性的特点和音乐文化多样性、整体性体验,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如采用手指游戏的方式开展课堂器乐教学,采用趣味游戏的方式开展乐理教学等。

(4)呈现方式多样,充分展现音乐学科特色

教科书的呈现方式打破传统音乐教科书的分类顺序,为不同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既有绘本式、游戏化的呈现,又有与音乐生活紧密相关的丰富多样的节目单式的呈现,使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避免了传统音乐课上学习一歌一曲的 “单调”“脱离音乐生活”的课程模式,充分展现音乐艺术的特色。

编写体例

02




一至六年级


一至六年级教科书采用主题性单元编写体例,在编写时设定四条结构框架的明线与学科骨干线。明线与学科骨干线交织,实现对音乐学习的全方位教学。

明线一:“美丽动听中国行”——26 个单元覆盖34 个省级行政区



此系列单元贯穿于小学二年级至五年级,覆盖中国所有地区的民歌、器乐、戏曲、说唱、歌舞五大传统音乐门类,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如“京腔京味儿”“燕赵大地连津门”“中州之声”“齐风鲁韵”“高高的兴安岭”“长白山下”“辽沈风情”“人说山西好风光”“走进三秦颂延安”“西北高原唱花儿”“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山南北,美丽新疆”“江南水乡丝竹声”等。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明线二:环球音乐之旅” ——10 个单元链接世界各大洲音乐版图



在全球化视野的全局观下,本套教科书按地域模块划分,将本系列单元细分为欧洲单元、东北亚单元、南亚与西亚单元、东南亚单元,非洲单元与美洲单元、南美洲单元。编写组采取了以一条线索组织多重教学内容的策略,超越唱一首歌、听一首曲的课堂内容组织,让一节课认识一类音乐现象,一节课接触一种音乐文化,使教师在散点式的知识与音乐作品中,找到线性的组织线索,使学生逐步建立起世界音乐发展历史观的意识。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明线三:人文主题单元,促进学生人格教育,为教科书整体框架增添“育人”导向的教学容量



编写组在编写本套教科书时,结合与学生成长过程相关的内容,设计了不同的人文主题单元,穿插于“美丽动听中国行”与“环球音乐之旅”之间。这些人文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多样,如结合节日时间点进行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爱国主义教育。本套教科书还专门围绕学生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环保教育等安排相应的人文主题教学单元。如:“爱的摇篮”单元培养爱亲人的情感;“你是我的好朋友”单元培养爱友人的情感;“绿色家园”单元对学生进行自然与环境保护的教育;“劳动最光荣”单元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等。


















学科骨干线:以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逻辑线条


编写组在编写教科书前,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验,并针对知识与技能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与设计,参照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统编语文教科书中用了近30 个版面的教学容量全力解决拼音问题),通过拼音的辅助手段,解决识字与阅读问题,为成功进入大量阅读与写作训练奠定基础。本套教科书依此模式,在一年级先完成初步识谱,初涉绝大多数与音乐实践相关的识谱知识;再通过唱歌、演奏和欣赏教学逐渐加强识谱熟练度,以识谱带动其他音乐能力的成长。在学生以模仿的方式进行演唱、敲击节奏,对节奏有了初步概念后,教科书中通过 “唱出/ 敲出歌曲中的节奏”的教学内容,将节奏学习与唱歌教学紧密结合,在迁移应用中,使学生逐渐掌握节奏。



















七至九年级


七至九年级教科书采用项目式单元编写体例。从感受和现象认识音乐上升到从规律和本质认识音乐及与音乐相关的生活和社会现象,学会以音乐文化生态全局观的视野了解音乐,从而让初中与小学的音乐教科书构成递进的教学关系,实现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内容的差别和一体化建设。

(1)多视角构建教科书框架


根据《课程标准》的学业与内容要求, 本套教科书每年级有两册,每册设置四个单元,从人文主题、音乐本体、音乐审美、校园生活等多个视角构建教科书框架。在人文主题方面,教科书中设置了“生活中的音乐”“音乐中的科学”等具有人文性的单元,让学生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音乐与科学的关联,并对音乐来自生活,以及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产生思考。从音乐本体特征、音乐的发展历史、音乐的不同风格等角度让学生对音乐学科有更为全面、结构性的认识。












(2)以实践为主体落实整体框架



七至九年级教科书在搭建整体框架时,特别强调音乐学科的实践性特点,以实践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设计初中阶段音乐课程的框架。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融入音乐学科的相应知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反思提升,从而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3)以音乐本体学习为明线、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暗线



七至九年级教科书的编写,坚持以学科为本体,以育人为任务进行教科书框架与内容的设计。一方面,以音乐本体学习为明线,注重从音乐艺术自身的特点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安排进阶性课程内容,最终实现学生对音乐学科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审美的全局性认识。另一方面,教科书中设计紧密围绕单元教学内容的音乐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共情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







(4)以多样音乐活动构架单元内容


编写组在编写时,十分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以多样的音乐活动和灵活的组织方式为主体组织单元学习内容,注重音乐活动主题的全面性、形式的多元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在设置音乐活动时,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在唱歌作品的选择上,既考虑到代表性、经典性作品的学习,也考虑到学生的音乐偏好,选用了《如愿》《我听见时光的声音》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流行音乐作品;在演奏教学的安排上,以小学的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并以多样的方式进行合奏。同时,结合不同的音乐学习内容,编写组编写了多个“探索空间”活动,为学生设定探索方向,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配套资源

03


1.教师教学用书(纸数融合资源,含教学课例、教科书音频、同步视频、图文拓展、学科工具等)。
2. 学生同步练习与测评(纸质资源)。
3. 同步录音教科书(数字资源,通过购买激活卡、融媒体学习卡等方式获取)。
4. 《课程标准》电子版、《课程标准》解读、教科书电子版、教科书介绍、教科书解读、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微课、同步练习题(数字资源,登录人教网免费获取)。
5.教师培训课程资源(数字资源,登录人教教师培训服务平台免费获取)。

(注教材内容以出版稿为准




特别提示



END

编辑:王倩

设计:王倩

复审:张莹莹

主编:张莹莹

人教音乐
传播音乐教育理念,促进音乐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