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背景下,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编辑室组织编写了《义务教育教科书 艺术 音乐》教科书。为使教师在一线教学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套教科书的教育理念、促进教科书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价值,“人教音乐”特开设“一起来备课”专栏,为大家解读本套教科书中不同教学内容的编写意图及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人教版《艺术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四课的教学内容为“班级音乐会”。
“班级音乐会”是第一单元中具有总结性的内容,是学生在感受了生活和音乐中声音的多样性,参观了“世界音乐博览会”,了解了多样的乐器和人声类型,学会了控制自己的音量后的一个综合实践性活动。
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对社会音乐生活中的音乐会有全面的认识,了解音乐会礼仪,为在生活中真正走进音乐会的环境做准备。音乐会是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也是学校音乐教育期望学生最终能够参与的场景,更是学生主动参与社会音乐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了解音乐会的整体环节和注意事项,能够让学生顺利且符合社会规范地参与到社会音乐活动中。此外,在第一单元安排“班级音乐会”的教学内容,是希望尽快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教师有机会对班级中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和音乐能力进行大致了解,便于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建立多层教学的分类目标。“班级音乐会”涵盖了多方面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结合以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1.引导学生了解参加音乐会的整体流程,包括检票、入场找座位、聆听音乐会、中场休息、散场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音乐会门票、为观众席座位编号、设置现场引导员等。2.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会礼仪,可以采用音乐会礼仪培训或音乐会导赏等方式开展教学。3.建议教师提前“摸底”班级中学生的音乐能力,可以请学生自荐节目,安排专门的展示环节,增加对学生的了解。问“班级音乐会”在教学中适合选用什么样的音乐作品?
“班级音乐会”的开展既可以是全流程导赏性的,也可以是具有互动性的。但不论哪种形式,“班级音乐会”的展开都要和音乐紧密结合。教师可以设计并组织中国作品音乐会、外国作品音乐会、民间音乐音乐会或其他不同的体裁的音乐会;也可以融合各种音乐类型,形成具有知识线索的音乐会;还可以对学生学过的音乐作品进行回顾,将学生所学的内容整合成一场主题性的音乐会。总之,“班级音乐会”中的作品可以是单一主题的,也可以是多种类型的,但都要保证作品的丰富性。欣赏时,以片段聆听为主,需要考虑不同作品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如果教师的教学时间充足,可以让学生感受在不同场地举办的音乐会,如草地上的音乐会、街道上的音乐会等;也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类型音乐的音乐会,如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会、交响乐的音乐会、室内乐的音乐会、流行音乐的音乐会等。问本单元“和大人一起做‘小箜篌’”是否必须在课堂上教学?
“和大人一起做‘小箜篌’”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教学内容,之所以将其定位为“和大人一起做”,就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不太强。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安排,将此内容作为课后作业,“小箜篌”也可以替换为学生喜欢的任何乐器,让学生课下完成后,带到课上展示。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这个环节结合在“班级音乐会”中,使其成为“班级音乐会”展示的一部分。可以由教师在课下完成关键制作环节,课上由学生完成剩余部分的制作。
人教版《艺术 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的教学内容为“成长训练营”《如愿》。
《如愿》是第一单元项目三“学习乐谱,记录你的音乐生活”中的教学内容,为二声部合唱。这个作品是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的主题曲,表达了对祖国繁荣富强作出奉献的先辈们的敬意和深情。
学校音乐教学对作品的选择有很多标准,针对不同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考虑。在“成长训练营”这个具体对标技能成长的板块选择这首歌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本单元是七年级开学后的第一个单元,《如愿》的教学时间节点在国庆节之前,是非常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品,教师也可以将其提前,调整在9.18的时间节点进行教学;第二,作为七年级第一单元的唱歌作品,编写组也通过《如愿》的标题,希望孩子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能够如他们所愿,遇见最美的青春;第三,教材选取的都应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喜欢的音乐作品,《如愿》正是这样一首作品。采用五线谱和简谱对照的方式进行教材呈现,是为了引导学生对小学学过的识读乐谱的知识进行复习。本套教材是一体化设计,学生在小学阶段既学习了五线谱,也学习了简谱。通过这首歌曲的五线谱和简谱的对照,可以让学生回顾学过的乐谱知识。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学生(基本目前大多数学生)还不具备熟练识谱的能力,教师务必在七年级为学生补充识读乐谱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这是学生能够深入地进行音乐学习的基础。本套教科书最大的教学突破之一就是在小学就重构了乐理学习的体系,用符合心理学的知识建构方式,搭建了高效、有趣的乐理教学方法,使乐理学习能够快速完成。请各位老师前往“人教音乐”视频号观看我们展示的有关节奏、音高的一年级教学课。对于初中学生,教学逻辑是完全一样的。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会基本节奏和音高的识读,一堂课的时间足矣,之后的每一堂课都是不断熟练识读乐谱的机会。问如果第三堂课已经开始补充识谱教学内容,如何与《如愿》的教学相结合?
如果第三堂课已经进行了识谱教学,可以将唱歌作品《如愿》的乐谱进行拆解,做成动画闪卡,让学生练习快速识谱,同时也为唱歌教学做铺垫。教师可以参考本套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组块读谱方式,引导学生练习快速组块读谱。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补充识谱教学,请务必补充五线谱教学,其重要性在之前的推文中已多次陈述,不再赘述。合唱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合唱给自己带来的美和感动。因此,在一堂课中完成一首合唱作品并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尤其是学生不具备熟练的识谱和唱谱能力的情况下)。教师要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即便学生只能合唱两个乐句,甚至只能齐唱一个乐段,但只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歌唱的魅力,学生才有继续进行歌唱的动力,并产生更深入地合唱学习的愿望。因此,无论齐唱还是合唱,教师都可以先不把完整地完成一首作品作为目标,而是应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感受到歌唱的魅力,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愿望作为第一目标。有了热情和愿望,教学效率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增加,后续的教学也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编辑:张 楠
设计:董竞男
复审:胡宏莉
主编: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