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备课 | 第五课

文摘   2024-10-08 11:42   北京  
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背景下,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编辑室组织编写了《义务教育教科书 艺术 音乐》教科书。为使教师在一线教学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套教科书的教育理念、促进教科书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价值,“人教音乐”特开设“一起来备课”专栏,为大家解读本套教科书中不同教学内容的编写意图及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年级上册第五课


(本课同样适用于初中节奏教学)

人教版《艺术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五课的教学内容进入第二单元“麒麒的节奏密码”。

教学内容介绍

“麒麒的节奏密码”是一年级的第二单元,这是一个紧密围绕节奏的教学单元。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本学期的第五课,教师可将本单元中的均拍、节奏密码(音符)、《小兔子乖乖》《新年好》、“节奏变变变”中的前十六、后十六和小切分节奏教学整合为一堂课。

编写意图

这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什么

这堂课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情境游戏的方式初步感受并学习音乐中的基本音符和简单节奏,以及稍复杂的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

节奏教学编写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这个部分的编写逻辑需要教师对节奏教学有理论上的认识。
首先,不同的音符代表了不同长短的时值。而不同时值的长短一定要有参照,也就是说,只有在比较中学习,才能够感受到时值长短的不同。因此,本套教材将几个基本音符放在一起让学生学习,能够让学生明确音符代表的不同时值长短,进而掌握节奏学习的内容。注意,五个音符放在一起学习,可以学会。而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分开学,反而学不会。
其次,教材设计了新的唱节奏的方法,采用da、de、di的时值唱名。其依据源于传统节奏学习的经验与教学法的成果,并结合了中国的语言习惯,具体如下:唱节奏是一种学习节奏的工具,世界上各个民族都使用这种方法,如中国的锣鼓经、印度的节奏圈。当然,柯达伊吸收了这些传统节奏教学的经验——唱节奏可以先回避演奏技术的困难,把掌握节奏与演奏节奏分为两个学习阶段,大大降低了二者合一造成的学习困难。 
本套教材吸收了前人的优秀成果,针对节奏教学做了以下提升:
  1.相比于历史上采用的所有音符都唱da——时值在语音上没有区分,听上去就是一片da da da da da而言,本套教材对时值唱名做了区分。在只采用da学习节奏的教学中,学生要先熟悉节奏型,才能够判断在哪里切断节奏,组织成一个个节奏型。这对于教学来说是本末倒置了——本来是为了学习节奏,变成了要先会节奏才能分辨节奏。本套教材为不同时值设计了不同的唱名,四分音符是da,八分音符是de,十六分音符是di。这样,在唱名音色上就容易形成节奏长短的组织。至于二分音符、全音符只需要用四分音符迁移就可以,不需要增加更多的学习成本。
  2.相比于锣鼓经——把乐器音色及组合与节奏混在一起,不利于突出“时长”的知觉把握,目前的da、de、di直接代表了时长。锣鼓经的实质是对分在各声部的乐器组合而成的节奏进行总体感知。从教育角度而言也有本末倒置的问题——应该是先学会节奏,再把这个节奏分到不同乐器声部。锣鼓经则需要学习者很熟悉每个字的含义,这样的知识不能迁移,而可迁移的知识才具有更大的价值。
  3.相对于柯达伊节奏读法(如ta、ti、li、sin-co-pa等)——语音要素太多而言,本套教材声母只有d,韵母只有a、e、i,易于记忆(在教学实践早期原有5个语音要素,二分音符用dong,全音符用du,根据教学实验现减为3个)。柯达伊节奏读法的本质是“节奏型读法”,本套教材的节奏读法本质是“时值唱名”;柯达伊的读法不能应对没有命名读法的节奏型,而本套教材目前的节奏读法可以适用于一切节奏组合。
  4.“时值唱名”对唱名“d”的选择依据是:它是最容易发音,且包含明确“发音点”的声母。a、e、i等韵母选择的依据是:a、e、i的舌位由低到高,音色由暗到高,根据联觉规律,暗感觉低、长、大,亮感觉高、短、小。故a最长,e次长,i最短,分别对应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5.休止符统一用“kong”的读法,与日常教学用语“空拍”的语音统一,便于理解与记忆。教学实验中,我们发现当通过音符已经建立了时值感后,所有休止符完全可以使用“空”。
本套教材中采用的时值唱名法极大降低了时值与节奏教学的难度,提升了节奏教学的学习效率。也因此,节奏教学可以实现当前的教学效果。

《小兔子乖乖》和《新年好》在这堂课中的编写意图是什么?

这两首歌曲在教材中出现,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学唱歌曲,而是为了让学生练习节奏。在学生能够唱出并击打出不同的节奏后,选用《小兔子乖乖》和《新年好》两个乐谱,让学生通过视觉观察到:音符即便在不同的位置,其节奏是不变的。同时,将在一条水平线上的节奏迁移到不同高度上的节奏,让学生看到了节奏在乐谱中出现的多种形态,也让学生了解到无论怎样变化位置,节奏都按照他们学习的方法击打。教师在学生击打出这两首歌曲的节奏后,可以采取学生击打节奏、教师演唱的方式与学生合作,也让学生知道了他们能够自行击打出节奏的两个作品其实是很多孩子幼儿园就会演唱的歌曲,建立学习成就感。

教学建议

针对这么多音符进行教学,该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掌握?

此内容的教学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在前期教学实验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请各位老师到“人教音乐”视频公众号观看周海宏老师和郑杨老师的示范课,他们设置了不同的情境,大家参照这个教学环节就可以。而且,对于节奏教学的节奏出示顺序,请不要随意调换,其中涉及大量的教育心理层面的考虑。这是一套体现科学性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按照该顺序,能很容易学会,照此实施就可以。

在节奏教学中需要注意什么?

在节奏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语言要准确并简单,对于视觉能够总结的内容不要过多解释。
教师在教授音符时,对于音符的介绍不要使用过多的语言,我们现在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让学生看见音符就能读出节奏、击打出节奏,与这个目标无关的内容,比如符尾在左边、右边等,不要介绍,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学习成本。可以在需要学生书写音符的时候,再为学生讲解这些问题。
2.教学中不要使用比喻性的语言。
教师教授音符时,不要使用比喻性的语言,如音符像个小蝌蚪,学生会记住小蝌蚪,记不住音符。所以,只说最关键的语言:这是四分音符,一拍一个,读da。
3.教学中对da、de、di时值唱名的使用。
教师要特别注意在黑板或课件中对时值唱名的呈现。当学生知道音符后,就让学生看音符唱节奏,千万不要一直有da、de、di字母在屏幕上。否则学生会看字母,不看音符,容易导致学生最终没有把时值唱名与音符相对应,而是与字母对应了,出现没有字母就不认识音符的情况。请大家注意下图中da、de、di字母的用意——只在前面提醒一下这个音符的时值唱名,紧接着就不出现了!目的是让学生记住音符样子与时值唱名的对应关系。字母多了,就成了与字母的对应关系了。

下面的乐谱中也是如此:

这页中彻底没有da、de、di:

  老师要做好心理准备,在《do re mi之歌》“磨耳朵”中——没有学音符与节奏之前,孩子其实是把时值唱名当歌词唱的。所以进入音符与节奏学习后,要尽快完成唱名与音符的对应关系——摆脱字母的“拐棍”。

唱节奏和击打节奏应该怎样安排?

学生认识了音符后,一定要先会唱节奏,然后才能击打节奏。唱比击打要简单,对一个节奏型唱熟了,再击打就很容易学会。但老师要记住,一旦唱会,务必马上切换成击打,让学生形成动觉的感受,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对节奏的印象。

本单元的其他教学内容可以融合在前面的教学中吗?

1.休止符的节奏和音符的节奏完全一致,是可以同步教学的。在前期的教学实验中,我们也进行了融合,教学效果没有问题。但老师们第一次进行本教学法的节奏教学,建议老师们暂时不融合,先总结教学经验,熟练目前的教学模式后再考虑融合。
2.《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是本单元的唱歌作品,可以将其作为每堂课的“磨耳朵”作品,和在第一单元中用《do re mi之歌》“磨耳朵”发挥同样的作用。在第二单元前三个课时里,将《do re mi之歌》和《祖国祖国我们爱你》都作为“磨耳朵”的作品,上课进教室、下课出教室或中间环节穿插使用,等到真正进行这首歌曲的教学时,孩子基本已经学会这首歌曲了,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用唱歌作品“磨耳朵”的方式适用于教材中所有的需要学唱的歌曲。

拍号与小节线等知识需要重点教学吗?

教师对拍号与小节线、终止线等知识内容无需特别教学,可以在带领学生练习节奏的过程中一带而过。拍号在课上练习中已经涉及到,教师只需要让学生掌握到一个小节有几拍的程度即可。例如:横线上的数字是2,则一小节有2拍;横线上的数字是3,则一小节有三拍,用简单清晰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理解。

BACKPACK

七年级上册第五课


人教版《艺术 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的教学内容为第二单元“多彩的音乐风格”学习项目一“中国音乐万花筒”中的“作品赏析”和“探索空间”内容。


教材内容介绍



第二单元“多彩的音乐风格”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与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彩的音乐风格,学习项目一是针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作品赏析”展示了中国不同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探索空间”则出示了四组具体作品,让学生针对民族民间音乐风格多样性的形成原因展开探索。

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的编写意图是什么?

本单元集中在民族民间音乐方面,是对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美丽动听中国行”和“环球音乐之旅”的整体回顾,让学生对全世界的音乐有整体性的全面认识,引导学生将小学不同年级、不同单元学过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全局性的视野。

“探索空间”中的四组作品是想从哪些方面让学生对影响民族民间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进行探索?

这四组作品主要以民歌、说唱为主,主要想让学生通过探索了解到不同地区的语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或族群的文化等都会对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有所影响。

教学建议


这一课如何切入教学比较合适?

本单元的整体目标是让学生有全局性的视野,本课可以从这样的视角入手: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以概括为五大类:民歌、说唱、戏曲、器乐、歌舞音乐,教师可以在本课的开始整体向学生介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和它们各自的特点,让学生在有理论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欣赏和探索活动。

本课的教学时间如何分配?

教师可以用五分钟时间介绍民族民间五大类,用十五分钟时间做回顾性的浏览欣赏,然后用二十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探索空间”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聆听、学习片段和讨论等不同方式探索影响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的原因。

“作品赏析”部分作品比较多,需要全部赏析吗?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本套教材是一体化编写,因此七年级此处的内容实际上是对小学学习过的内容的复习。但目前教材的使用还处于过渡期间,七年级学生还没有经过小学的学习,因此建议教师在本堂课有限的时间中挑选不同风格色彩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给学生赏析。但不要对知识性的内容进行过多的言语介绍,要集中在具有特点的片段的赏析,让学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建立起对不同风格色彩区的认识。同时,教师可梳理教材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中的所有作品,节选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在每堂课中安排“集中听赏五分钟”的活动,用“磨耳朵”的方式让学生在每堂课中都有机会补充大量没有学习过的作品,积累他们的感性经验。

往期推荐

一起来备课 | 第一课

一起来备课 | 第二课
一起来备课 | 第三课
一起来备课 | 第四课


END

编辑:张   楠

设计:董竞男

复审:胡宏莉

主编:张莹莹


人教音乐
传播音乐教育理念,促进音乐教育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