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覆盖血管内壁的单层细胞,是全身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功能: 屏障作用:调节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 信号功能:感应和传递外界信号,调控器官功能。 代谢调控:通过分泌因子和调节物质运输,维持全身代谢平衡。 疾病相关性: 心脑血管疾病: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的重要原因。 肿瘤:肿瘤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参与肿瘤扩散。 炎症和感染:如COVID-19引发的血管损伤和全身炎症。 老化:血管内皮功能的下降是衰老相关疾病的重要机制。
血管的生命周期涉及血管生成、血管新生、成年阶段的维持与静息,以及老化过程中发生的独特变化。衬覆血管的内皮细胞发挥响应性和传递性功能,包括充当屏障、控制细胞迁移、作为通透性接口、调节血压以及触发凝血。除了作为响应界面外,在很大程度上由机械转导机制控制的内皮细胞,还通过旁分泌方式以指导性的方式调控器官和代谢功能。
血管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
1. 血管生成(Vasculogenesis)
定义:胚胎期通过干细胞和前体细胞直接形成新血管。 机制: 成血管母细胞(angioblast)分化为内皮细胞,形成初始毛细血管网。 这些血管通过自发扩展支持胚胎发育。 特点: 部分内皮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转化为造血细胞或骨髓间质细胞。 成年中的作用: 成熟个体中,血管生成较少出现,主要通过旁分泌作用促进血管修复。
2. 血管新生(Angiogenesis)
定义:从现有血管出芽或分裂形成新血管的过程。 类型: 芽状新生:受VEGF等信号调控,内皮细胞迁移至缺氧区域形成新芽。 非芽状新生:通过血管分裂(内陷性血管生成)扩大血管网络。 功能: 正常生理:支持胚胎发育、伤口愈合。 病理状态:肿瘤、眼科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关键信号通路: VEGF是血管新生的主调控因子,调控内皮细胞迁移、分化和增殖。
3. 静息与维持(Maintenance and Quiescence)
静息状态: 成年内皮细胞大多数处于静息状态。 调控信号:PI3K/Akt通路、Angiopoietin/Tie系统以及周细胞的支持。 维持静息的分子机制: Fox转录因子通过抑制激活基因维持内皮静息。 Angiopoietin-2促进内皮细胞与周细胞的解离,使血管对刺激更敏感。
4. 血管老化(Vascular Aging)
表现: 大血管:动脉硬化、弹性下降导致高血压。 微血管:毛细血管稀疏,血管功能障碍。 分子变化: VEGF信号不足:随着衰老,VEGFR1水平升高捕获VEGF,导致信号衰减。 促炎标志物升高:如p16、p21和SASP。 干预策略: 低剂量VEGF疗法显示出改善微血管稀疏、延长寿命的潜力。
(A) 在血管生成过程中,成血管母细胞形成内皮细胞的原始网络,同时分化出造血内皮。
(B) 血管新生表现为从现有血管中萌发出新的毛细血管。
(C) 在成年阶段的稳态中,血管的静息状态不是默认的,而需要通过主动机制维持。
(D) 在血管老化过程中,内皮细胞本身发生内在变化,同时受到微环境改变的影响。
(A) 形成屏障的内皮细胞确保如肺和大脑等受保护器官的功能正常。
(B) 内皮细胞与循环中的细胞相互作用,在细胞迁移的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
(C) 根据器官位置不同,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各异,表现为较低(如大脑和肺)或较高(如肝脏和肾脏)的通透性。
(D) 层流或湍流灌注会使内皮细胞暴露于生物物理力,这些力动态调控内皮细胞的功能。
(E) 内皮细胞通过分泌血管扩张剂和血管收缩剂,局部调节血压。
(F) 内皮细胞通过平衡促凝与抗凝因子调控凝血过程。
血管内皮的响应与传递功能
1. 屏障功能
作用:提供结构性保护屏障(如血脑屏障、血气屏障)。 机制: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提供高度选择性屏障。 粘附连接(adherens junctions):调控细胞间通透性。 病理影响: 屏障破坏会导致肺水肿(如急性肺损伤)和炎症加重。
2. 细胞迁移调控
功能:调节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迁移。 步骤:
滚动:白细胞通过选择素介导的低亲和力附着在内皮细胞上。 粘附:整合素和细胞黏附分子增强附着力。 迁移:通过细胞间隙或细胞内部穿越内皮层。
3. 血管通透性
生理功能:调节水、氧气、离子等小分子的运输。 调节机制: VEGF等因子诱导粘附连接解体。 紧密连接调节不同器官(如脑、肾)血管的通透性。
4. 血流和血压调控
内皮细胞分泌物: 血管扩张剂:NO、一氧化氮。 血管收缩剂:内皮素。 疾病相关性: 血压失衡(如高血压)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5. 凝血调控
功能: 促凝:分泌组织因子、von Willebrand因子触发血栓形成。 抗凝:通过释放PGI2和NO抑制血小板聚集。
(A) 内皮细胞的机械感受器和机械敏感通道作为机械转导器,将生物物理力转化为指导性信号。
(B) 内皮细胞具有独特的代谢特性,主要依赖无氧糖酵解以维持其能量代谢。
(C) 器官特异性的内皮细胞分泌旁分泌作用的因子,通过指导性的血管激素(angiocrine)方式,在健康和疾病状态下调控器官功能。
血管内皮的指导性功能
1. 机械感应与信号转导
内皮感应剪切力和基质硬度,将机械刺激转化为生化信号。 关键分子: VEGFR、PI3K/Akt、Hippo通路等。 功能: 维持内皮稳态,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动静脉畸形。
2. 代谢调控
能量代谢:以无氧糖酵解为主,减少氧消耗。 参与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等。 器官特异性: 内皮调节激素(如胰岛素)和营养物质(如脂肪酸、葡萄糖)运输。
3. 局部信号传导
定义:通过分泌因子(angiokines)调控局部组织修复和功能。 肝脏:内皮通过Wnt信号调控肝细胞分区功能。
4. 系统性调控
干细胞因子/c-Kit轴调节脂肪代谢。 内皮通过外泌体与脂肪细胞双向通信。
血管内皮异质性与研究前景
1. 内皮异质性
连续型:如脑、肌肉中提供屏障作用。 窗孔型:如肾小球允许快速分子交换。 不连续型:如肝窦内皮允许大分子通过。
2. 单细胞组学的应用
揭示内皮细胞在器官、发育阶段和疾病中的特异分子特征。 提供靶向治疗和再生医学的新方向。
3. 临床前景
精准医学:开发内皮靶向药物,改善代谢疾病和炎症。 抗衰老:延缓血管老化,延长健康寿命。 抗肿瘤:调控肿瘤血管生成,增强免疫疗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