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上老师介绍了一些跟高考相关的内容,还有一些机构推出了讲座,专门介绍其中的门道。
原来高考已经进化到这个地步了,有各种眼花缭乱的选项。
机构的口号就是多元升学,多一个机会进理想大学。让我这样的学渣家长很心动。
讲课的专家说,裸分升学成为历史。仔细看就停呵呵的。如果孩子的裸分就强得不得了,哪个家长需要考虑这么多让人头疼的选项呢。
比如说提前录取批,现在也分A段和B段,有好多个学校参加这个,包括公费师范类。
我记得我高考的时候,提前录取批次主要是军校、警校、民航招飞、国际关系等学校,不记得还有其他类别的学校。当时师范类学校也是跟其他学校一样的录取流程。
现在的提前录取里头,相当于自主就业的志愿有:
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小语种、航海、马哲、港校、非公安类、农村专项、双培计划、外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
相当于包分配的志愿有:
军校、警校、司法、消防、特殊院校、公费师范、乡村教师、医学定向、民航招飞。
比如说强基计划这个,听起来是很热门的,而且有低于普通录取十几分进名校的可能。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生物学、基础医学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由国内39所985工程院校招生。
看到历史专业也在强基计划里头,我有点惊喜,但再看适合的考生,心头这点喜悦也就烟消云散了。强基计划跟我家小宝的关系,就好比企鹅和北极熊的关系,也就是“没关系”。
强基计划适合的考生:1.高考成绩优异(起码过特招线)2.有奖项者(奥林匹克五大学科竞赛二等奖以上)3.有科研精神科研抱负。
再看其他升学门道,还有个综合评价,也挺新鲜的。
招生综合评价是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特殊招生的重要方式之一。
综合评价招生是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自测评价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按一定比例(通常为6:3:1)转化为综合成绩(各高校比例略有不同),择优录取的升学方式。
在这种方式里,高考分占比60%。
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大学愿意通过综合评价招生。
我猜想以这种方式进入这些大学的相应专业,学费一定不便宜。但好歹看起来也是正经大学。
这些个信息,我也就是了解一下。小宝自己心里特有谱,他梦想的学校是首都师范大学的世界史专业。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他到底愿意为这个梦想付出多少努力。
教他历史的杨老师鼓励他,至少要考上这个学校。
杨老师跟他说,自己当年是东城区最差的一所高中考出来的,考上了首师大的历史专业,本科毕业又考了北师大的研究生。现在想要当个中学历史老师,就得这样,才比较稳妥。
小宝听到了耳朵里,但不知道有没有听到心里。
想起一位朋友说她女儿。
她女儿在海淀的学校上学,从小不报任何课,但她高考能考海淀前5%,让自己的妈妈感到骄傲。
这女孩上学进的是一个私立学校,从小学到初中,完全不知道“卷”是何物,但高中就考上了北大附。
她的中考分数可以选人大附,或者其他更知名、更“卷”的学校,但我这朋友说:哪个学校最开放思想就选哪个。于是,舍弃人大附选了北大附。
这位朋友说:“要说选择是否正确,那现在看着结果往回说,好像是正确的选择。但我们当时上那个私立学校,就是因为离家近,英语课占比多,还有很多钢琴课,就是‘没有用’的课特别多,孩子就很幸福,纯粹从这个角度考虑的,没想过那么多。”
但人家私立学校出来的孩子,看起来读的不是为了拼高考准备的课程,没想到参加高考一样很好,顺利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接着保研,优秀得不得了。其他不走高考这条路的孩子,去国外读书,也一个比一个优秀。
我不知道对我家小宝来说,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从小做出的选择是对还是错。后年高考考上什么学校能证明吗?我觉得也不好这么说,我只希望他从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成长为一个很好很好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