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多少侥幸

文化   2024-12-09 18:12   北京  
最近因为一些事情,又想起小宝小时候遇到过的“怪事儿”。

这件事我以前在《温泉奇迹——小孩长大多么不容易》这篇里写过。

小宝快两岁时突然出现一种非常奇怪的症状:便便有血,不是每次都有,但差不多一周总有一两次是带有血丝的,有时看着还有点多。我为此提心吊胆。

但除此之外也没有表现出什么别的症状,他也没有说过肚子疼,每次体检各方面也都正常。

两岁多点儿,他被姥爷带回老家半个月,这种情况依然存在,姥爷就带他看了医生,吃了药,似乎有效果,但很快又开始了。

我忧心忡忡,但也不懂肠胃方面的尝试,还以为需要拿便便去化验。现在才知道,这种情况就应该让医生诊断一下,成人可以做胃肠镜,儿童也有专门的诊疗手段。

他三岁零四个月时,我们有次带他泡温泉,回到家大便时,有血块出现,出血量比以往都多。当时我惊恐不已。但自此以后,他这个毛病自己好了,再也没出现过。

我一直把这当成奇迹看待,感谢老天垂怜,让这小孩摆脱了古怪病症。

现在才明白,原来这个情况就是我怀疑过的息肉,只不过不是成年人的结肠息肉那么严重,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儿童肠息肉”。

百度百科讲,这种息肉呈球形或卵圆形,大多直径不超过1cm,息肉的表面光滑,均有长蒂,为正常结肠粘膜,当蒂接近息肉时,粘膜上皮转为肉芽组织。因息肉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儿童而命名。

患者以2~8岁最多,发病以5岁左右最常见,男孩多于女孩。直肠和乙状结肠下段发病占绝大多数。单个发病占70%以上。多发者有3~4个,在成长中息肉可有自行脱落的可能。

传统观点认为儿童肠息肉常为良性,自行消失的可能性大,不足为虑。但近来的研究表明,这种安全感并不可靠。

儿童肠息肉尤其是多发性息肉并非永远良性,随着肠息肉数量的增多,时间的延长,肿瘤性改变的危险性增大。

专家们建议,为了保险起见,除8岁以下儿童的单个肠息肉可观察1年外,8岁以上儿童的单发性息肉和8岁以下儿童的多发性息肉应在诊断明确后全部切除。

8岁以下儿童的单个肠息肉在一年的观察期间不消失者,亦应切除。因此,凡有不明原因的肠出血的儿童应到医院查明原因,如进行乙状结肠镜、钡灌肠等检查,并及时予以处理,以免后患。

看医生们的科普,儿童肠息肉是儿科常见的肠道疾病,其治疗方法多样,需根据病情综合考虑。主要治疗手段:

一般治疗:对于体积小且无明显症状的肠息肉,可选择定期观察,患儿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等,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息肉消退。

药物治疗:若肠息肉伴有腹痛,可考虑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疼痛;如有腹泻,可使用蒙脱石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药物止泻。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儿,内镜下息肉摘除术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

营养支持与健康饮食:提供全面均衡的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易消化、高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改善消化道功能。

现在再看这个事,真的是非常侥幸:持续了整整一年,我们居然因为孩子欢蹦乱跳认为问题不大,没去医院;关键是,孩子真的自愈了,稀里糊涂就好了。

这让我想起言石读书会一位家长说的“把孩子当植物养”,会少很多焦虑。是呀,我们得相信,一粒好的种子是有很强的生命力的,会找到自己的路的。

现在再回想起这件事,我觉得对每一个健健康康长大的孩子,都应该给发一个奖状,或者评一个孝子。


绿茵陈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