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们家年轻人在家里,老老实实、服服帖帖。手机、ipad收走了也不发怒,也不去找。
你说让他干什么,他都满口答应。
他甚至在没有人提要求的情况下,主动收拾了自己的书桌和房间。还邀请我过去参观。以前我进去屋里取下东西,他都会厉声询问:你进我屋干什么?!
事出反常必有妖。我知道这反常的原因。
他心虚,他理亏。
上周末,小宝就铺垫说自己身体不舒服,先是说肚子疼,阑尾炎又犯了,去医院检查了,什么问题都没有。他又说自己累,非常累,学校的床铺让人累,换床铺也不行,已经换过三次。
我本来很担心他的身体。但老王带着去医院看完告诉我:屁事儿没有。
医生也没办法,因为他的身体什么毛病都没有。但他还是哼哼唧唧说自己不舒服,医生说那也许是学习压力过大,要不去看心理医生吧。
这下又把我给整焦虑了:这才高二,就压力大到产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身体症状,以后可怎么办?而且小宝还继续加码,跟我说班里已经有六个抑郁症了,有一个都休学了。
那真的需要去看心理医生了。但小宝又提出:暂时可以不去医院,自己没觉得有任何心理压力,但就是很累,很不舒服,所以周一和周二必须在家里休息两天。
整个周六周日,他吃得好、睡得好,周六中午跟我们去吃了烤鸭,晚上还邀请补习老师来讲了两个小时的数学课,我真看不出来他有什么疲劳的表现。
但他就是坚持说周一和周二不能上课,周三就可以去。这是不是在作妖呢?我也开始怀疑,就问他周一、周二你不去的话,课程积攒下来,还得去补,作业也积攒起来,那岂不是会更累?不如坚持去上学,如果真是床铺原因,我们就再加垫子、褥子。
此时他终于透露口风,说周一、周二是小测试,不讲课的,不用担心。我和老王都不理解,说小测试吗?那为什么学校里会安排两天专门来考试?他说:就是小测试,跟前几天的一样。但前几天的测试是安排在晚自习的,这能一样吗?他坚持说就是一样,正好这两天可以用来休息,缓解他的疲劳。
我问他是不是害怕考试,想要逃避,他说,不是,就是觉得这次的考试没有意义,也不计成绩,不排名,这两天不如休息。还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护说:我不怕考试,你看我月考、期中考试不都参加了。
尽管看他身体和精神状态一切如常,我们心里还是感觉到担忧,以为他厌学了,或者在学校遇到了什么事儿。看他如此坚持,我们也不能强迫他去学校,他毕竟不是幼龄小孩儿了,哄一哄,劝一劝就会听凭大人安排。
我们答应他休息两天,不参加这次考试。这次考试叫期末考试模拟考,相当于期末考试的预演。在家的话,必须上交ipad和手机。他同意了,乖乖地交到我手上。
周一,小丸子晚上上完课,他也凑过来看了两眼ipad。如果是以往,他伸手就拿走了,说“哥哥要用”,这次没有。
不过这两天虽然没有玩什么电子产品,他也没亏待自己,没少看电视。
看电视不至于让人痴迷,只要手里没有手机,时间是大把大把的,他到我放书的柜子里寻摸了几本书,我建议他读读《重燃文学之火》,看看美国的高中生,那些跟他一样的16岁孩子在读什么,他蛮有兴味地答应了。
晚上还凑到妹妹身边看她写数学作业,专等她不会的时候,显示一下高二学生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降维打击。
这两天他还对厨房发生了兴趣,姥爷做什么菜他都跟在身边,指指点点。
做过一次糊涂面条,还用西红柿酱炒过鸡蛋。
在他嘴里,这个面条有很高级的名词来形容,还说是跟B站美食博主学的,但这显然就是我们老家的糊涂面条或者叫汤面条,只不过我们不会假模假式地再把洋葱、午餐肉和小米辣炒好的菜,另外用盘子装上一半。
老王给老师请假,打电话问了一下小宝在学校里的情况,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或者心理方面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老师说,啥事儿都没有啊,他就是不想考试。
昨天晚上,他又自己理发,让我帮着剪了后脑勺的头发,跟我说因为这个发型,同学们都叫他“蘑菇爷爷”。
还表功似的告诉我,他已经提前整理好了自己的书包,还早早地去洗澡,明天早上争取去学校不迟到。
老王说给他约了个心理医生,要不要周三上午先去聊聊,他说不用了,他必须回学校上课。
今天一早起来,小宝特别麻溜儿,以前总是迟到的他,提前五分钟到学校,号称身体不舒服的事情仿佛没发生过一样。
老王说他送小宝去学校的路上,俩人聊了聊,他也感觉孩子心理没啥问题,就是不想考试。但这次也让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本来他身体没事儿,说的都是事儿,怀疑他是不是常常以身体为借口,逃避一些责任,比如说不想上体育课,不想长跑。以后要告诉他,直接跟我们说他想干什么事情、不想干什么事情的原因,不要找身体的借口。
我觉得也许他对自己的行为也感到羞愧,只好编造理由,自欺欺人。
屁事儿没有当然很好。但这样逃避考试,也是我们这样在考试中长大的父母感觉不能理解的。
这也是那天晚上我做梦梦到上考场的原因吧,理性层面我觉得能够容忍,但在潜意识里我并不放心,于是这样的紧张在梦里释放了。
当然我并不觉得大人就是对的,孩子拒绝考试就是无理取闹。
美国哲学家弗洛姆说:大众心理,存在一种逃避机制,个人不再是他自己,而是按照文化模式提供的人格把自己完全塑造成那类人,这样可以使自己不再孤独与焦虑。
社会文化模式经常扮演着催眠师的形象,它说,你应该怎样怎样,害怕被社会孤立的人,就会以为自己“是”这样,或者应该这样。这种在催眠下产生的心理,其实是一种伪思想。
我们这些把考试看得很重的人,也是被模式塑造的:大家都要考试,所以我也得考试,并不是我喜欢考试,只是我不想成为“异类”。
所以,这次模拟考,小宝不参加,或者是他的一种反抗,并不激烈,但很坚决。不过,更简单的原因可能是,他知道自己的学习水准,怕考砸了,逃跑可耻但他想用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