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我还是个中学生,在作文里“化用”:总有一股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
语文老师是一个考博士考到上海来的沙东女人,给我一个接近满分的分数,并且在全班面前说我的文字“正直勇敢有阅读量”。
其实我的作文非常程式化以及余秋雨化,没办法,高中老师的鉴赏能力决定了你写的太深刻他们是看不懂或者必须假装看不懂的。
老师之所以给我高分,无非是发现学生里终于有一个和她一样读了XX新年献词的“知识分子”。
这话放到现在,说的和听的都像是在骂人。
什么样的人还在叨叨“新年献词”这种事?我没做过大规模的统计,就朋友圈那点样本量来说,基本上符合以下画像:
现实生活不如意。
要表达,但说来说去就那几句车轱辘话。
心里不买账,觉得自己才高八斗,应该出人头地。
喜欢谈价值观喜欢谈正义喜欢和身边人割席。
总是讨论希望,但不愿意踏实过好当下生活。
这几点特质和我那从机关退休之后罹患退休综合症的老父亲高度重合。
但老头子每天眼睛睁开啥都不用干,到了月头退休工资一万四。
花也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用我那朋克三闾大学的同事电子方鸿渐老师的说法,这才叫“老钱”。
过去大家都是穷人,九十年代,过圣诞去南京西路锦沧文华吃一顿自助餐觉得是开洋荤了。那时节买一辆桑塔纳的感觉堪比现在买一辆宾利,那时候大家需要有先开了眼界的人指导我们如何过更好的生活。物质文明繁荣的同时也要指导精神文明的建设。但时代不同了,现在的资讯传播能力已经过剩了,不需要有一个那样的角色了,所以,还老想着靠一句新年献词彰显人三六九等的可笑想法,趁早打消为妙。更何况所谓的新年献词,搞来搞去就那么三板斧,首先是现实糟透了,其次是我们必须要有希望,第三是深情。无论是不是AI写的,都多余啦。
其实有一家餐厅,一直给我那种当年锦沧文华圣诞party的快乐感觉。那就是——Latina!
今年公司尾牙聚餐我决定就在那里!大家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带着家里人和孩子,一起热热闹闹,享受那种单纯的快乐!
可能是我在欧洲西北的苦寒之地待了太久了,十年里,过年过节无非就是形影相吊,所以我热衷于热闹。但回到每个人,谁都有自己的方式庆祝新年。
喜欢热闹的,叫上三五好友,有钱的喝沙龙、Dom、Krug白珍珠,没钱的喝二十一斤的散篓子。一年到头,靠的是朋友之间的相互支持。
不喜欢热闹的,在家里陪陪父母老婆和孩子,有钱的去甬府订个房间,没钱的在家炒两个家常菜。一路走来,只有家庭给你取之不尽的力量。
不要怕冷,今天找个时间去上海的街头走走,上海是一座多么令人着迷的城市。把新年当做一个普通的日子来过,但也记住,每一天普通的日子也都是新的一天。
赛博赵辛楣,在这里祝我的每一个读者,新年快乐。
Wish you lads every succeed and a prosperous new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