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本人早就意识到《情绪化的海马效应只会昙花一现》中就说了,古人早就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似曾相识”肯定是在“无可奈何”情况下出现,为啥呢?“花落去”这是规律,世界上有常青树不存在不败的花,面对规律除了无可奈何以外,绝对做不到人定胜天,虽然当年古人有过“燕归来”的海马效应,但是最后就是残酷的现实就是“小园香径独徘徊”。为啥呢,还不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嘛。基本面客观实际啥也没有变化,不是吗?
10月2日在《本来就是存在的政策,在戏剧性的波动中怎么看——学会理性》提醒,早在2019年央行就宣布将原来的浮动贷款利率调整为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时宣布同年10月起,商业银行新发放的房贷也要参考LPR。所以由于今年2024年央行市场报价利率两次调整,2025年1月1日本来就是理所应当调整的,现在只是提前两个月从11月1日开始调整,实际意义也只是商业银行给存量房购房者让利两个月利息而已。如果未来LPR利率上调反过来存量房贷款利率也会上调。至于降低首付我多次说过更没有实质意义,因为降低首付就是提高月供,结局就是买得起供不起。
10月4日,回顾十年年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就当时的经济指标下滑提出的观点,他认为中国GDP增速的下降,是许多客观因素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就只能用一个平静的心态来对待它。所谓用平常心来对待,就是我们不能急于去用老的办法,用强刺激的办法,把这个增长给拉起来。实际上这次稳经济的政策根本也是丝毫不存在强刺激政策,央行创设工具流动性本质上是非金融机构通过换来票据向社会抽取的,同样财政特别国债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也不存在增加社会负债总额,所以无论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还是保持原有政策的增量。
至于社会上出现奇谈怪论,利用最近因为季节性以及储运成本推动引起新鲜蔬菜价格上升之际,鼓吹中国需要通过膨胀,目的就是企图制造舆论泡沫。本人在10月5日文章明确提醒《任何社会不会容忍通涨出现,中国也是如此》,所谓结构性通胀实际上这仅仅是经济中一种暂时性甚至季节性的价格波动,不足以形成真正的工资和物价普遍上升的通胀。如果因为通货膨胀导致物价和资产普遍上涨,居民收入没有明显增加,只能通过抛售资产维持生计,特别是在通涨过程中市场利率不断的抬升,使得企业负债利率和居民房贷月供也是进一步恶化,众多企业或者居民最终不是因为货币购买力下降落入贫困,恰恰是杠杠的负担彻底压垮这些企业和居民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任何社会不允许通胀存在就是这个道理。
面对节日里铺天盖地文革式的股评言论,10月6日在《“趋之若鹜”中做“好高骛远”梦,听“好语仁义”就是为了“慌不择路”罢了》很坚决的就指出,许多人都在想节后市场,实际上无非就是有的在做梦有的在打算盘,有的在数钱有的则是在输钱,几乎所有的人有一个想法既现实又可怕的就是“啥时候跑”,说白了没有一个人会说他是长期耐心的。所以节前用“趋之若鹜”来形容市场状况一点不为过,那么节日里就是都在做“好高骛远”的梦也一点不为过,节后就是“拭目以待”,最后就是“慌不择路”。实际上每一次都是这样的过程。
10月8日终于迎来长假后群情激愤般的开市,《迎接天翻地覆的零和博弈,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啥时候跑路?》,中国股市长期萎靡不振投资者没有信心的根源就是在于市场就是长期零和博弈状态,投资生态必然就是沙漠化,题材化概念化高估值低收益的生态必然导致就是整个市场“韭菜”化,上市公司估值高达套现可以立即致富必然不存在资本孵化的可能,长期耐心只能是口是心非道貌岸然的伪装,最后就是割韭菜杀猪头惨不忍睹收场,就拿目前市场来看,有长期耐心的的可能吗?都是在盼望多少点可以跑路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