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其无聊的市场的根源在于无知,无知的结局必然导致几乎所有的预期都是虚假不当的,就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说,央行通过准备金率数量工具和利率价格工具来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通过降准和降息来实现的。财政政策则是财政部通过税率、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来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则是减税降费、增加政府采购和投资以及提高向地方转移支付。
所以那么刺激经济政策是依靠什么呢?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真正的具有刺激经济的政策只有货币政策,因为货币政策才是直接对于市场货币供应量也就是流动性直接干预市场的,财政政策则是主要就是通过调整政府的财政收支间接干预市场的。但是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其盯着的是整个社会总需求,绝对不是某个行业某个市场状况的,所以物价和就业率就是两大政策的主要目标,所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绝对不是永远不会是房地产和股市的救火大队长,是整个社会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护航员。
央行货币工具已经释放,绝对也不可能存在央行下场直接入市,这种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思维早就应该抛弃。就算央行通过央行票据互换以及再贷款,这种工具本身就是市场化工具,市场化工具本身特点就是不增加社会流动性,也就是不增发基础货币,市场需要的流动性就是参与者通过市场化向社会取得,所以这种工具在提高市场流动性同时也通过市场化机制回收社会流动性,这个市场化机制就是市场收益决定,绝对不是预期所决定的。
由于央行货币政策工具释放,许多人不切合实际的预期落空,开始无聊的盯着财政政策,就是发行债券。但是政府增加债务提高财政赤字,主要目标是稳增长绝对不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因为政府发行的债券是直接面对社会发行的,发行的结果就是赤字规模扩大而社会流动性下降,这种通过提高政府开支的背后实际上就是直接挤压社会开支,只是开支的方向有政府主导不是市场自发,最后导致的结局就是市场失灵演变成政策失灵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财政经济理论奠基人配弟和亚当斯密对于《税赋》以及《国富》对于市场经济都有深入的研究,李嘉图也是古典派经济学和财政租税理论的贡献者,也就是西方社会早就认识到地租、利润、租税、公债只是劳动价值转化形态,绝对不是资本创造的。所以早期的西方自由主义经济之所以快速发展,就是他们提倡政府不要干预经济,只是为资本获得利润和积累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就是节减政府支出,减轻租金和税赋。
当西方经济快速发展后垄断开始出现,市场机制受到挑战,也就是垄断下供应过剩价格失真导致经济危机多次爆发,乃至出现经济大萧条,辅佐罗斯福新政的凯恩斯经济理论产生,认为单凭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不能解决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和严重的失业问题,主张实行赤字财政,扩大政府财政开支、加速国民经济军事化等来刺激私人投资,从而扩大生产增加就业。
但是至今为止,全球经济结构日益复杂环境下,任何财政理论都无法解决当今社会通胀与就业两难的境地,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结果立刻被财政赤字吸收,投资规模扩大导致消费严重不足,因为整个社会资金有限的,此消彼长只能讲平衡绝对不存在单方面强调投资,投资只是引导需求,最终还是取决于整个社会消费需求,如果社会消费不足,再大的投资也是枉然的。
除了财政提高债务会没收社会流动性以外,财政赤字从来不可以作为现时的财政收入来使用,只是未来的财政收入提前到现在使用,是整个社会未来效益尚未体现政府提前征收的表现而已。所以不存在无限扩大政府债务负担的说法,因为整个社会经济增长最终都是物价在推动,物价推动背后实际上就是社会成本的提高,所以赤字财政最后导致经济滞胀问题至今为止没有解方,明白这一点整天忽悠盼望几万亿甚至几十万亿灌水的,都是脑袋灌水了,这绝无可能。至于2008年开启的四万亿地方政府举债的后果,至今为止还在置换,产生的结果也只是稳增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