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文章说了对于规律的态度,也就是主动性的利用客观规律有突破的来发展经济,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发展就是硬道理时期,是主动性利用客观经济规律最佳时期。被动性的服从客观规律这是走老路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造成的结局就是机制僵化旧的去不了新的出不来。至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这是对于有限的可利用资源条件下对于生产力的破坏,必然就会遭遇规律的惩罚。比如58年大跃进时代就是有限可利用资源条件下主观制定超预期发展,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
至于发展模式,在经济上也有三种模式,一种就是利用社会自身资本积累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低效率的发展模式,计划经济时代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我国大锅饭财政收支体系最终导致整个社会一穷二白。第二种模式就是举债杠杠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低效益的情况下通过杠杠来提高自有资金效率,但是杠杠背后往往都是一些低效率甚至无效益项目支撑,利用杠杠利差掩盖项目可持续效益不高,这正是前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突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项目建成效益本身就不高,虽然通过置换化债但是维持这些投资项目运营开支并不会减少,甚至有的项目可能化债延期后到期了项目也面临需要更新改造窘境,所以盲目举债发展模式并不是科学发展模式。最佳的发展模式就是可持续发展模式,举债幅度增加与公共财政收入增加幅度相一致,也就是保持总体赤字规模相对稳定绝对增加即可,否则盲目扩大财政赤字,急于上项目可能导致就是第二种模式状况出现,所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是赤字规模虽然在增加,但是与政府公共预算收入比例保持相对稳定,不轻易考虑扩大规模,究竟任何项目要考虑投入后效益,维持性支出以及未来更新替换时回收重建等一系列问题。
至于国家财政收支方向,也有两种模式,西方欧美经济发达国家除了高效益的经济模式下保证公共财政收入比较充裕以外,其财政支出主要就是用来作为政府主导的军工、社会福利为主,大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味道,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国防科技医药等具有核心关键技术领域以国有公股控制这些产业,所以卖军火、卖医药和发放消费补贴这是这些国家和地区财政支出的主要任务。中国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所得税和增值税以及国资运营收入,财政支出主要集中在投资性支出比重较大,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农村基本建设投资以及社会科教文卫投资,这类投资见效时间长不说,面对的都是直接民生大众不是具体个别对象。我国也有财政补贴,主要就是通过各种税务减免、退税减税以及各种转移支付,向特殊具备条件的群体发放的补贴,比如消费券形式的补贴前提就是你先消费才有补贴,所以那些根本不懂中外财政收支体制和机制差异,动不动就口若悬河般要求政府直接发钱可以休也,中国不是你们想象中的西方政客体制,是人大授权下的财政体制,如果这个都搞不清楚的,真的可以逼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