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是怎么一点点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文化   2025-01-20 22:27   江西  

东汉,存在了195年。看似长寿,实则辉煌的时光短暂如清晨露水。

从公元105年起,这个王朝像是老去的野兽,步履蹒跚,走上了衰亡之路。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形容西汉“兴隆”,而提到东汉,只用了“倾颓”二字。倾颓,多贴切的形容。一步一步,东汉就这样自己把自己埋进了土里。

 01 

豪强,这个词像块顽石,压在了东汉的胸口。

东汉不是从草根崛起的。

它生来带着豪强的烙印,尤其是南阳的那些大户。光武帝刘秀得了这些地方贵族的支持,才有了天下。可得了天下,却没办法摆脱这些“恩人”。

从西汉到东汉,地方的商人、官僚、宗族,他们悄悄地,一点一点把土地划进了自己的院子。

刘秀曾试过“度田”,想重新丈量土地,核实人口,用这法子立个新规矩。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特别是南阳的那些豪强,带头一抵抗,刘秀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此作罢。“度田”成了空话,豪强却在东汉扎下了深根。

土地,财富,人丁,豪强们什么都有。

他们修起了庄园,筑起了高墙,不仅有了经济实力,连私人武装都养了起来。

整个东汉的经济,说白了,全靠这些大户撑着。

地方的官员,眼见这些豪强势力膨胀,也不得不低头合作。就连本该选贤任能的察举制,也成了豪强控制仕途的工具。

 02 

这么一来,自耕农的日子还能好过?他们一个个失去了土地,不是成了流民,就是成了依附民,甚至揭竿而起。

安帝之后,农民起义一波接一波,像浪潮扑打东汉这艘破船。到了184年,黄巾起义来了,东汉的命运也就分崩离析。

再说地方,州牧这颗雷,埋得深,炸得狠。

汉武帝设了刺史,本意是监察地方。可到了东汉,刺史的权力一路膨胀,变成了州牧。他们不仅管地方,还管军队。

一开始,中央想让州牧镇压叛乱,稳定地方,可这一给兵权,就再也没能收回来。

农民起义,朝廷得仰仗这些州牧。仗打完了,州牧的势力却留下了。

譬如益州牧刘璋、荆州牧刘表,这些名字听着都耳熟,他们割据一方,东汉成了名存实亡的空壳子。群雄逐鹿,汉室江山像是风雨中的灯笼,摇摇欲坠。

 03 

中央的权力斗争,更是加速了东汉的腐朽。

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轮流坐庄。皇帝年幼,外戚专权成了常态。

小时候读历史,看到东汉那几代小皇帝,只觉得滑稽,一个接一个,登基时奶味还没褪尽。

窦太后、邓氏、梁氏,这些外戚轮流上台,权力像块烫手的山芋,传来传去。

皇帝长大,不甘心当傀儡,于是联合宦官,灭了外戚。可这边宦官刚上位,那边皇帝一死,又一轮轮回开始。

权力像场游戏,只是东汉这场游戏的代价太大。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廷变得腐败不堪,正直的官员被排斥,天下愈发混乱。

黄宗羲说过,宦官就是“毒蛇猛兽”。这话放到东汉,恰如其分。两次“党锢之祸”,清流派被一网打尽。

朝廷里剩下的,都是些唯唯诺诺的应声虫。

东汉的灭亡,不是败给了外敌,而是败给了自己内部的腐烂。

这世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不过是个注脚。

 04 

看历史,总有种苍凉感。每个王朝初立,都是新鲜的太阳,光芒四射,不可逼视。可太阳终究会下山。

权力、利益、派系、欲望,像虫子一样,一点一点蛀空了大树。中央和地方,地主和农民,外戚和宦官,都是这些轮回中的角色。

每一个王朝的灭亡,都是给下一个王朝写下的预言。东汉的故事并不新鲜,只是又一次验证了权力的游戏规则。

赢了又如何?终究不过一抔黄土。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史的巨轮滚动向前,带着它注定的节奏。

人间一瞬,王朝千年。我们在其中,看尽兴衰,悟出几分道理,也许是对自己生活最好的馈赠。


历史崔
历史崔,介绍历史人物的原创自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