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哥儿才是害死武大郎的罪魁祸首,我们都错怪西门庆了

文化   2025-01-11 11:27   浙江  

 01 

要说《水浒传》里谁的死最让人“意难平”,我第一个提名武大郎。

这哥们儿的死,说实话,就像是在看一部恐怖片,你知道他要倒霉了,可他偏生朝着危险的地方大步流星地走去。

而这其中的每一步,你说他有主动权吗?

没有,他简直就是一头蒙着眼睛推磨的驴,被人牵着走,却全然不知磨盘上已经堆满了要他命的石块。

要说真正关心他的,只有一个人——打虎英雄武二郎。

这话一点不假,咱看看武松临走前给武大郎的那些嘱咐,简直就是亲哥如父的典范:“大哥啊,你为人向来软弱,我不在的时候,记得少出门、少和人争执,每天早点回家、放下帘子,省得生事。有人欺负你,千万别硬碰硬,等我回来替你出头。”

听听,这哪是嘱咐,分明是给武大郎开了个“生存指南”啊!可惜,武大郎转头就把这锦囊妙计丢到了脑后。

 02 

那么问题来了:武大郎的死,真能全怪他傻吗?

我只能说,不全怪他,毕竟有个关键角色——郓哥儿,这小子跳出来“主持正义”,可他的动机,细究起来并不那么“光明磊落”。

他可不是什么天真无邪的小孩,反而是个企图从中捞点好处的“小滑头”。

他早就知道西门庆和潘金莲那点事儿,但一开始他想的不是告诉武大郎,而是想去薅西门庆一笔,卖几篮梨换点小钱花花。

结果呢,碰了一鼻子灰,和王婆干了一架,怀恨在心,这才决定向武大告密。

郓哥儿看起来像“正义使者”,其实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他没有道德上的崇高感,纯粹是为了报复王婆、顺带给自己挣点好处罢了。

果不其然,武大在他的“指点”下,捉奸不成反被踢伤,就此埋下了死亡的种子。

武大郎呢?唉,只能说他的脑子可能真的缺根弦。

他心里一窝火,想着:“我老婆出轨,奸夫还打我?我那打虎的兄弟回来非收拾你们不可!”

这想法本身就有点好笑:你武大郎明明是个受害人,却偏偏拿出“武松”这张底牌来吓唬人,这不就是自己把最后的王牌给暴露了吗?

结果,这话传到了西门庆、潘金莲和王婆的耳朵里,直接让他们下定决心,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武大郎毒死了事。

 03 

你想想,武松那是怎样的人物?人家可是打虎英雄,胆大心细、行事果断。如果武大郎真的听了武松的建议,低调度日、避其锋芒,等武松回来再做打算,结果肯定会不一样。

可武大郎倒好,愣是自己挑起了战火,结果一败涂地。这教训告诉我们:硬气要分时候,打不过的时候先躲,永远是最明智的选择。

西门庆和潘金莲呢?这对“奸夫淫妇”也不想想,害了武大郎,难道武松会善罢甘休?

他们自以为天衣无缝,觉得只要搞死武大郎,一切都死无对证,可他们低估了武松的决心和智商。

事实证明,最后武松的复仇如期而至,这对“狗男女”终将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价。

 04 

回过头来看,武大郎的悲剧,既是性格使然,也是命运弄人。

他没有主动掌握命运的勇气,总是在被动接受生活的捶打,而当他终于想反抗时,却选择了最错误的方式。正如人生中很多事情,有时候不出手比出手更重要,不说话比说话更管用。

做人要懂得“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你看,如果武大郎懂得这个道理,或许后面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但话说回来,武大郎的遭遇也让我们看清了人性中那些自私和愚蠢的部分。

郓哥儿的告密动机,西门庆、潘金莲的狠毒,王婆的贪婪……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私利在算计,而最终他们都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生活的道理,往往就藏在这些经典故事里。

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呢?大概就是:别轻易亮出底牌,别意气用事,更别低估对手。有时候,隐忍和等待,才是最好的报复。


历史崔
历史崔,介绍历史人物的原创自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