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就是汉武帝,一个七岁当太子、十六岁登基坐殿的狠人。
他可不是坐在龙椅上发发圣旨、玩玩权术那么简单。
这位爷在位的五十四年,打了五十四年的仗。这么说吧,他一辈子干的事儿,除了打仗,就是准备打仗。
汉武帝的功绩明摆着——往大了说,他让“日月所照、江河所至”都姓了汉;往具体了说,他把汉朝的地盘整整扩大了两倍,打出了前无古人的赫赫武功。
卫青、霍去病、李广,这些历史教科书里的战神,全是给他打工的小弟。
可有人说他“穷兵黩武”,晚年还闹出个“巫蛊之祸”,直接把大汉朝搅得天翻地覆。
但凭心而论,汉武帝要是没有这两下子,怎么可能跟秦始皇齐名?今天,咱们按着时间线,一口气聊聊这位汉武大帝的传奇一生。
01 从胶东王到太子
故事得从公元前156年说起。
汉景帝刘启刚坐上龙椅,儿子刘彻就呱呱坠地。刘彻是景帝的第十个儿子,按理说这皇位跟他没啥关系。可刘彻这孩子打小就鬼精,嘴巴甜,特会做人。
刘彻四岁的时候,景帝立了长子刘荣为太子。刘彻则被封为胶东王。
这时,刘彻的姑母馆陶公主想把女儿嫁给太子,结果碰了一鼻子灰。馆陶公主恼羞成怒,转头就想把女儿许给刘彻。
小刘彻一点儿不含糊,当场表了个态:“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这就是“金屋藏娇”的由来。
得了馆陶公主的支持,小刘彻的命运开始逆袭。公元前151年,景帝废掉了刘荣,立刘彻的母亲王娡为皇后,刘彻也顺势被立为太子。这一年,刘彻七岁。
02 少年天子的困局与破局
十六岁时,汉景帝驾崩,刘彻正式登基,是为汉武帝。按理说,少年天子,意气风发,该大展宏图了。但当时的朝政大权却掌握在太皇太后窦氏和皇太后王氏手中。刘彻凡事都得请示东宫,郁郁不得志。
崇尚黄老之学的窦太后一直压着刘彻,不允许他搞什么儒家改革。馆陶公主仗着自己有拥立之功,三天两头提各种要求。皇后陈阿娇也变得越来越善妒,刘彻对她逐渐疏远。
刘彻也不硬碰硬,干脆啥也不干,天天跑去微服私访、狩猎。可他心里那团火,从来没熄过。他一直在等待机会。
匈奴?打!
机会来了。当时的汉朝,最大的威胁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这帮人骚扰大汉疆土多年,刘彻一登基,就想着灭了匈奴。
十九岁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想联合匈奴的世仇大月氏一起干匈奴。结果张骞半路就被匈奴扣下了,计划落空。
直到公元前134年,窦太后去世,刘彻终于亲政了。匈奴使者来汉朝要求和亲,换作别的皇帝,可能就同意了。可刘彻是谁?他拒绝了和亲,开始密谋对匈奴的反击。
一年后,刘彻采纳王恢的“马邑之谋”,想伏击匈奴军臣单于。结果,计谋败露,匈奴没打着,反惹了一身骚。
但刘彻岂是轻言放弃之人?他提拔了董仲舒、主父偃等人才,改革朝政,一步步为自己清除障碍。
03 战神出世,开疆拓土
公元前129年,刘彻二十八岁,他果断任命卫青、霍去病出征匈奴。卫青果然没让刘彻失望,连战连捷,匈奴被打得满地找牙。
而霍去病更是勇猛无敌,一战封侯,匈奴浑邪王部四万余人降汉。刘彻趁着这个势头,继续东征西讨,南越、朝鲜、大宛,全都纳入了汉朝版图。
大汉的疆域东到日本,西达中亚,北过阴山,南抵越南。
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刘彻也没忘了强化中央集权。他颁布了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用“阳谋”轻轻松松搞定了藩王割据的问题。
04 晚年的孤独与悔悟
然而,连年的征战也让刘彻背上了“穷兵黩武”的骂名。百姓疲惫,民怨四起,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而刘彻的疑心也越来越重,晚年因为一场巫蛊之祸,逼死了自己的儿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
直到公元前89年,六十八岁的刘彻终于醒悟,下诏悔过,停止了征战,宣布与民休息。
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霍光为辅政大臣,托孤幼子刘弗陵,并处死了刘弗陵的母亲,以防外戚干政。
公元前87年,七十岁的刘彻驾崩,结束了他辉煌而又复杂的一生。
05 结语
汉武帝刘彻,他既是一位伟大的征服者,也是一位复杂的帝王。他有着无可比拟的雄才大略,也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他的功绩,不仅在于开拓了汉朝的疆域,更在于为中华民族奠定了长久的自信和尊严。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在影响着世界。”
汉武帝刘彻,显然属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