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帝遣小黄门左丰诣植军观贼形势,或劝植以赂丰,植不肯。丰还,言于帝曰:‘广阳贼易破耳,卢中郎固垒不进,怠于军事。’帝怒,遂槛车征植,减死罪一等。 出自《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九汉灵帝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
【译文】
皇帝派遣小黄门左丰到卢植军中观察贼寇的形势,有人劝说卢植给左丰送些财物,卢植不肯。左丰返回后,对皇帝说:“广阳的贼寇很容易攻破,卢中郎却坚守营垒不进军,对军事懈怠。”皇帝大怒,于是用囚车召回卢植,将他的死罪减轻一等论处。
初入职场,我们都有个基本的信念:事,要多做一点,把领导交代的事,做完,做好。
只要脚踏实地,是金子总会发光。迟早能得到赏识,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这道理,表面上看,天经地义,但若细究下去,未免有些天真。
事情做得好,不一定能飞黄腾达;劳苦功高,也不一定能有好结局。多少人在职场拼搏,最终不是败在能力不足,而是败在不会说,不会汇报,不会维护上下级的关系。
这,就是职场的潜规则,看不见、摸不着,却时时刻刻在左右着你的前途。
你日日加班,忙得昏天黑地,最后却被别人三言两语的“汇报”抢了功劳。有人能说会道,虽未身在前线,却早已功名加身;有人埋头苦干,拼死拼活,最终不过落个“苦劳”的安慰。
更糟糕的是,职场中从不缺落井下石之人,一旦你遭人谗言,曾经的辛劳往往一笔勾销,结局让人寒心。
历史,往往是最好的镜子。
卢植,字子干,东汉末年的大儒,学识渊博,曾任北中郎将、尚书等职。
在黄巾起义爆发后,卢植奉命领兵镇压,几经激战,先后大破黄巾军,稳定了汉室的江山。
按理说,这样一位有功之臣,理应得到朝廷的重赏和提拔。
然而,《资治通鉴》中对卢植的结局却只有冷冰冰的记录:
“帝怒,遂槛车征植,减死罪一等。”
短短几句话,道尽了一个忠诚勇敢的将领的无奈与凄凉。
卢植因不愿贿赂宦官左丰,反遭谗言。结果皇帝听信谗言,将卢植撤职查办,囚车押送回京,几乎丧命。一代名将,没有倒在战场,却因小人的一句谗言,成了监下囚。
卢植为何会落得如此结局?仅仅因为谗言吗?
不然。
职场的潜规则之一便是:你的功劳是否被认可,不仅取决于你做了什么,更取决于你在领导心中的位置,以及你会不会处理与领导及同僚的关系。
在权力的博弈中,个人能力往往抵不过人心的险恶和权力斗争的复杂。
卢植有功,但他的正直和清白,未能抵挡住左丰这种小人的谗言。
卢植败在不懂得如何与那些有权力的人周旋,不懂得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全自己。正如职场中那些勤勤恳恳却被暗箭中伤的人,卢植的遭遇,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古往今来,职场如战场,不仅仅是拼能力,更是拼人心的战场。
领导再英明,也难免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尤其是在他们接触不到一线工作的时候。
卢植在边疆浴血奋战,然而皇帝在深宫中,听到的却是宦官的谗言。皇帝手中的权力,宦官的谗言,这一软一硬的夹击,卢植无处可逃。
如何在职场中避免卢植式的悲剧?
先要明白几个关键点:
首先,工作做得好,还要说得好。及时汇报,不单单是为了邀功,更重要的是让上级看见你的付出。
其次,维系好上下级关系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有潜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你要学会审时度势。
最后,不要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所谓的公平与正义,职场往往是一场权力和利益的游戏,你要懂得如何在其中生存。
人性中,总有种对正义的天然渴望。
我们渴望像卢植那样的正直之士得到应有的嘉奖,渴望每个人都能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获得公平的回报。
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那些能在职场中游刃有余的人,不仅因为他们有能力,更因为他们懂得如何让自己的能力被看见,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周旋自保。
世界不会因为你的努力而自动改变,职场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能做不如能说,能干不如能周旋。
埋头苦干的人,往往不是输在能力上,而是输在不懂得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在领导面前展示自己。
要明白,努力工作是一种本分,但也要懂得审时度势,懂得适时表现。否则,你有可能像卢植一样,虽功勋卓著,却终究难免因为几句谗言而身陷困境。
职场的残酷不在于它缺少正义,而在于它根本不在乎正义。
那些活得风生水起的人,并非因为他们更正直、更努力,而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在复杂的权力格局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