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曾经感叹:“天体的轨迹可以计算,人心的疯狂无法预测。”
人心,最难揣测。没有到关键时刻,你很难看清身边的人究竟是人是鬼。聪明的人,不会和人性较劲,他们懂得适时低头,不抱过多幻想。
01 风光时低调,不露锋芒
你过得好,未必人人都会高兴。特别是在你比他们好的时候。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很少有人真心希望你过得好?”一个扎心的回答是:“熟人能接受你过得好,但不能接受你比他们更好。”这就是人性的矛盾和复杂。你若超过了他们,嫉妒便随之而生。
李斯,曾是秦国的丞相,权倾一时,风光无限。然而,他最终因遭人嫉妒而被陷害,全家被处死。曾经阿谀奉承的人纷纷转投他人门下,甚至落井下石。
正像村里的大学生黄哲一样,他在城里赚了钱,回老家给父母建新房,还请了保姆照顾起居,但因村里人的嫉妒,他家窗户被人砸坏,还传出恶意中伤的流言。黄哲的经历和李斯的遭遇异曲同工,印证了人性中的嫉妒与阴暗。
窦文涛在《圆桌派》里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再好的朋友,也别在他面前炫耀。炫耀只会引发嫉妒与不适。”
事实上,真正希望你过得好的,除了至亲,几乎无几人。过度炫耀只会引火烧身。低调,方是保全自己的智慧。
02 低谷时靠自己,不必指望他人
人在高处时,朋友环绕;人在低谷时,方见人性。
乐毅曾带领燕国大军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功勋卓著,备受尊崇。然而,后来燕惠王对他产生了怀疑,撤了他的兵权。曾经依附他的朝臣们立刻转变态度,背后捅刀。在乐毅失势后,竟无人为他站出来说话,甚至有人为了自保,恶意诬陷。
作家马叛默默写作两年,不断被拒稿,亲友嘲笑,村里人冷眼旁观。可当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成名后,那些曾经轻视他的人,纷纷换上一副讨好嘴脸。这就是人性,捧高踩低,毫无忠诚可言。
人在低谷时,不要指望别人的帮助,提升自己才是真正的出路。当你变强,身边自然都是好人。
03 付出不一定有回报
心理学中有一个“贝勃定律”,它指的是持续的刺激会让后续相同刺激变得微不足道。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你不断对别人好,反而容易让人觉得理所当然,一旦有一点不如意,过往的一切好都会被抹杀。
吕后曾在汉高祖刘邦去世后,扶持自己的家族成员,重用吕氏子弟。然而,吕后去世后,她曾帮助过的人,包括吕氏家族,不仅没有感激她,反而迅速背弃她的遗志,参与到反对吕氏的政变中。
作家苏岑曾提醒过:“当温柔和付出不被善待时,请做一个薄情之人。”
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你掏心掏肺。保持适当的冷漠,是对自己的保护。
04 利益面前,感情靠不住
无论多深厚的感情,在利益面前,常常会显露最真实的人性。
李林甫掌权时,身边围绕着一群党羽,关系甚密。然而,当他失去权势,即将失势的消息传出后,他的这些“朋友”立刻反目,甚至有的人为了讨好新权贵,不惜污蔑和攻击他。
再好的关系,面对足够大的利益时,往往脆弱不堪。莫言曾说:“走近一个人时,要慢一点,以免看不清。”利益往往是考验人性的试金石。
05 结尾
了解人性,不是让人变得冷漠和多疑,而是提醒我们对人生要有正面的思考,并用智慧去应对这个复杂的世界。
人心多变,人性复杂。弱者与人性较劲,只会让自己头破血流。强者则懂得适时低头,保持清醒和智慧。
当你真正理解了人性,便不会再抱怨。放下对人性的执念,放过自己,活在当下,这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