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到了汉武帝手里,达到了鼎盛。可物极必反,月满则亏。再强悍的王朝也逃不过盛极而衰的规律。
武帝一走,西汉这艘大船就像没了舵,在权臣和外戚的折腾下,逐渐驶向末路。下面咱们就来看看,汉武帝之后的几任皇帝,如何在这盘权力棋局中挣扎。
1 汉昭帝刘弗陵:短命皇帝,霍光的傀儡
汉昭帝刘弗陵,登基时不过八岁。
一个孩子,怎能治国?于是,大权落在了武帝的托孤大臣霍光手里。
霍光这人,才能是有,忠诚也算有,但他毕竟不是帝王,权力抓得牢牢的。昭帝一生,几乎就是霍光手中的傀儡,朝中大事,多半由霍光说了算。
昭帝在位十三年,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年仅二十一岁。死因不明,但自古有传言,说是在霍光的阴影下活得太压抑。
不管怎样,昭帝算是个过渡人物,谈不上功过。
2 海昏侯刘贺:只当了27天皇帝
刘贺大概是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之一。
霍光把他从昌邑王扶上皇位,本以为是个听话的,没想到刘贺登基后放飞自我,27天干了1127件荒唐事。
荒淫迷惑,不成体统。霍光怒了,立马联合大臣把他废了。
废了也好,刘贺倒也乐得自在,回到封地继续当他的王爷。后来他的墓被挖出来,海昏侯墓里藏了不少宝贝,让人不禁猜想,这刘贺荒唐或许有点装疯卖傻的意思,只是斗不过霍光罢了。
3 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权归外戚
接下来登场的是汉宣帝刘询。
刘询早年流落民间,深知民生疾苦。他登基后,表面上对霍光恭敬有加,暗地里则在积蓄力量。
等到霍光一死,宣帝果断清除霍氏家族,把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宣帝治下,西汉一度中兴,四夷宾服,朝政清明。然而,他忽视了一个隐患——外戚势力的再次崛起。
他自己的皇后王氏家族,逐渐在朝中扎根。王政君的长寿和王氏家族的崛起,为后来王莽篡权埋下了伏笔。
4 汉元帝刘奭:懦弱书生,大权旁落
刘奭是宣帝的儿子,却是个书呆子。性格软弱,治国无方。
汉元帝时,皇后王政君的家族进一步壮大,尤其王政君的侄子王莽,开始逐步掌控朝政。
刘奭擅长文艺,但不擅权谋。他对外戚宠信有加,王氏家族趁机把持了朝政。
此时的西汉,表面上依旧风光,但内里早已被蛀空。
5 汉成帝刘骜:死在美人膝,败在权臣手
汉成帝刘骜,他的私生活比他的政绩出名多了。赵飞燕、赵合德两姐妹专宠后宫,成帝整日沉迷酒色,搞得自己精疲力竭。
政事?早就抛到脑后了。
朝中大权落在了成帝的舅舅们手里,王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成帝死后,汉朝的衰落已经不可逆转。
6 汉哀帝刘欣:断袖之癖,无力回天
汉哀帝刘欣,他留给历史的最大印记不是政绩,而是他的“断袖之癖”。他和董贤的同性之恋成了后世谈资,然而这对朝政毫无帮助。
刘欣短命,在位仅六年,二十多岁就去世了。他虽然有心整治朝政,但无力回天,外戚王莽已经尾大不掉。
7 汉平帝刘衎:王莽的棋子,王朝的终点
汉平帝刘衎九岁登基,王莽以“安汉公”之名把持朝政。平帝不过是个摆设,朝中大权尽归王莽。十四岁时,平帝“病死”,许多人怀疑是被王莽下毒害死。
8 孺子婴:西汉的终结者
孺子婴,两岁时被立为皇太子,王莽则代行天子之权。
他打着“天命所归”的旗号,一步步走向皇位。最终,王莽废掉孺子婴,建立新朝,西汉正式终结。
至此,西汉的历史彻底画上了句号。从汉昭帝到孺子婴,几代皇帝的更迭,也伴随着权臣与外戚的崛起与斗争。西汉由盛而衰,最终在外戚王莽手中落幕。历史往往充满戏剧性,而西汉的故事,堪称一部精彩的权力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