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有时候特别喜欢踩自己?没事就爱在心里给自己打个低分,总觉得哪里做得不够好,怕别人看不起自己。
告诉你,这事儿吧,还真不能全怪你。
你以为这些自我贬低的想法是凭空来的吗?不,这都是有渊源的。
心理学上讲,自我贬低这种操作,往往源自早年的成长环境。
刚出生那会儿,咱们都是一张白纸,根本不知道啥叫好啥叫坏。你的价值观,你对自我的认知,全是靠周围人的反应慢慢建立起来的。
假如在你最需要被肯定、被鼓励的时候,迎来的却是冷漠和忽视,那么很抱歉,这种负面体验就像毒药一样,悄悄地在你心里扎根了。然后,你就开始了无限循环的自我怀疑。
这种自我怀疑,像毒瘾一样难以摆脱。
为了获取那一点可怜的认同感,你可能会不断讨好别人,期望通过这种方式换来一丝丝自我价值。
可是,讨好和取悦,说白了就是给别人交出了定义你的权力。
这样的你,当然活得累,因为你一直都在按照别人的期待活着,而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
这么一来,你的人生剧本可就有点悲剧色彩了。
但你别担心,这种“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的活法,可不是你一个人的专利。历史上这样的人也不少,比如三国时期的张鲁,就是这么个角色。
02.
张鲁,汉中地区的管理者,绝对算得上是那个乱世中的一股清流。
他善良、宽容,推行了一项让人惊叹的政策:每个人犯错后都有三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只有屡教不改的才会被施以刑罚。
这种宽容可不是装出来的,他是五斗米教的传人,继承了老子那套“无为而治”的理念。可问题是,光有善良,没有手段,这在权力斗争中显然是不够的。
张鲁的善良是真的,但他看不透人性的复杂和博弈的残酷。
当他手底下的人撺掇他称王的时候,他差点就顺水推舟了。还好,身边有个清醒的谋士阎圃给他泼了盆冷水。
阎圃的意思很明确:称王等于是公开跟汉室叫板,风险太大,咱们没必要这么干。
张鲁想了想,听劝了,没当这个出头鸟。
然而,一到外部压力来袭,张鲁的善良和宽容立马就变成了软弱。曹操大军压境,张鲁面前就俩选择:要么死战到底,要么直接投降。
本来他想着投降算了,但阎圃再次给出了神建议:咱不急着投降,先撤退,保持点原则,回头再看看形势变化。张鲁又听劝,撤了。
更绝的是,张鲁临走前还没忘了给曹操留点“礼物”——不烧财库,直接留给曹操。
这一手可以说打得特别漂亮。
他不但在军事上没让曹操占到大便宜,还在道义上赢得了曹操的尊重。结果就是,曹操不仅没为难他,还封了他个侯。
这就是有原则的善良所带来的好结果。
03.
说白了,善良要是没有牙齿,那就是软弱。而人生在世,你若毫无原则地退让,就会不断贬低自己,变得毫无价值。
可当你展现出自己的力量和原则,哪怕最后输了,别人也不敢轻视你。
正如萨特所说,人是可以改变的。而你要做的,就是摆脱那种自我贬低的心理模式,从内心找到那股觉醒的力量。
或许在这漫长的人生冬季里,你曾觉得自己孤立无援,但别忘了,你最终会成为自己生命里的太阳,发光发热,温暖自己。
所以,别再自我贬低了。你得找到那个“看见”你的人,更要看见你自己。善良要有锋芒,做人要有底线,这样你才能活出自己,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