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态炎凉这四个字,真是越琢磨越有味道。你以为抱上了大腿,结果人家转头就把你忘了;你以为自己人微言轻,可一朝得势,那些平时对你爱理不理的人,纷纷开始满脸堆笑。
今天跟你称兄道弟的人,明天可能就是背后捅刀子最狠的那个。
不信?翻翻史书,到处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01
李德裕、窦参、宇文融……这些曾经在朝堂上翻云覆雨的人物,哪个没经历过人心的反复?今天众星捧月,明天门可罗雀,人心这种东西,经不起考验,甚至都经不起多看两眼。
李德裕年少时,曾投文干谒主爵郎中张九皋。张九皋看他不过草芥之身,心下轻视,文章看也不看,只一句“后生可畏,然尚需时日”便打发了他。
李德裕心中愤懑,然而无奈,只得继续蛰伏,等待时机。
不久,李德裕得遇牛僧孺赏识,在牛僧孺的支持下,李德裕逐渐在政坛展露头角。当李德裕再次站到张九皋面前时,张九皋已然换了面孔,昔日的轻视变为今日的恭维。
李德裕看在眼里,心下明了:人心曲折反复,向背在刹那间。
02
人心难测,人性易变。
读《资治通鉴》,看李巽与窦参事,更觉此理深刻。
窦参为相时,门庭若市,朝中百官无一不奉承。后来窦参因罪被贬,昔日簇拥之人皆作鸟兽散,有的甚至落井下石。
其中李巽,原本依附于窦参,每每附和献媚。然而,当窦参失势,李巽立刻倒戈,成为弹劾窦参的急先锋。人心如此,实难揣测。
唐玄宗时的宇文融,亦是一个好例。
宇文融掌管财赋,权势熏天,众臣无不巴结。有臣名曰张说,曾对宇文融极尽恭维,言必称其贤能。待宇文融失势,张说迅速转舵,避之唯恐不及。
这样的变脸,正如路边的风向标,随时而变。
与人性较劲,终将自苦。
看李德裕后来,历经几度浮沉,深知其中奥妙。他不再纠缠于人心善变,而是专注于自己的政略和操守。
在权力斗争中,无论对手如何变化嘴脸,他始终清醒,知道该走的路,一步都不能少。
03
历史长河中,多少豪杰最后明白,人心经不起推敲。
五代十国时的李嗣源,曾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立下赫赫战功,一度被视为心腹。然当庄宗怀疑其功高震主,李嗣源便成了朝不保夕的“祸患”。
幸而李嗣源心如明镜,不与计较,终在庄宗去世后,安然无恙,更登上皇位。
就像秋天里的落叶,昨日还在枝头繁华,今宵已然随风飘散。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活到一定境界,便会懂得:人心易变是常态,世态炎凉是寻常。
聪明的将帅,会在读懂人性的复杂后,跳出情感的束缚,不再为人情冷暖所困。
04
李德裕晚年回顾一生浮沉,提笔写道:“心如止水,方能见微知著。”
他选择了放下和释怀,不在无谓的人性泥淖中纠缠。
看透了人性,了解了人心,才能从根子上解脱。不然,今日的尊崇,明日的冷眼,都是困扰你的源泉。此时,你才能明白,什么叫做:“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