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让对方有危机感,才会靠近你并寻求你帮助

文化   2025-01-18 22:37   浙江  

【原文】

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
出自《资治通鉴》秦纪二第七章

【译文】

赵高说:“既然这样,那么长子(扶苏)一旦即位,必定任用蒙恬为丞相,您最终不能怀揣通侯的印信回归故乡,这是很明显的了!胡亥仁慈忠厚,可以立为继承人。希望您慎重考虑做出决定!”丞相李斯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和赵高一起谋划,假称接受了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

01

想让别人听你的,从来不是件容易事。想让别人烦你,却轻而易举。

你兴冲冲跑去和人讲道理,喝水对身体多好,喝酒有多伤身,结果呢?多半是自讨没趣。

很多人在这个死胡同里绕不出来,越想说服,越是着急,话说多了,别人烦了,反而推得更远。

说服的本质,不是靠你手里握着多少真理,而是你能否让对方看见自己内心的欲望和恐惧。

02

赵高,一个搅动秦朝政局的男人,他的手段至今仍有值得玩味的地方。

他没靠蛮力,也没靠无谓的道理,而是通过几句看似简单却直击要害的话,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在秦始皇驾崩之后,赵高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决定拥立与他亲近的胡亥为帝,而不是长子扶苏。然而,他深知胡亥一个人不足成事,必须要获得丞相李斯的支持。

于是,赵高精心设计了一场决定性的对话。

赵高并没有一开始就亮出底牌,而是通过对比李斯与蒙恬的处境来逐步让李斯感到威胁。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赵高对李斯说道:

“君侯的才能、谋虑、功高无怨、以及与长子的关系,这五者您与蒙恬相比如何?”

李斯沉默片刻,不得不承认:“不及。”

赵高见时机成熟,便进一步威逼利诱:“既然如此,长子扶苏一旦即位,必然重用蒙恬为丞相,您必定会失去现在的权势与地位。而胡亥慈仁笃厚,可以成为继承人。希望您能慎重考虑,做出明智的决定!”

这番话击中了李斯的要害。

赵高没有直接命令或威胁,而是用问句与对比,让李斯自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李斯在思考中逐渐陷入恐惧,最终不得不依靠赵高的“建议”来保住自己的未来。

赵高的说服手段如同毒蛇缠身,不紧不慢却致命。他没有直接灌输自己的想法,而是用问句与对比,让李斯自己看到危机,意识到如果扶苏继位,他的下场可想而知。

李斯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与赵高同流合污,合谋伪造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同时赐死扶苏与蒙恬。

03

说服的本质,不是强迫,而是引导。让对方自己看到危机,意识到不可避免的后果,才能真正让其就范。

赵高明白,直接的命令或者无休止的道理只会引起反感,而通过提问和暗示,则能让对方心甘情愿地走上自己设计好的道路。

世界从来不缺夸夸其谈的人,缺的是懂得如何在关键时刻,用最少的言语,直击人心深处的人。赵高无疑是个中高手。

想说服别人?别急着讲道理,先学会怎么问。直击灵魂的问题,往往最简单,但也最有力量。

真正的说服,从来不是声嘶力竭的辩论,也不是无休止的道理轰炸。世界很大,人心更深。想让别人心服,先问自己,是否看清了对方的欲望和恐惧。

当你找到了那把钥匙,打开的就不仅仅是对方的心门,而是你主宰局面的新局面。

人心如锁,言语如钥。赵高明白这个道理,他用简单的问句和对比,直击李斯和胡亥的内心,从而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你能找到那把钥匙吗?


历史崔
历史崔,介绍历史人物的原创自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