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当代人精神内耗的自救良方

文化   2025-01-15 08:17   浙江  

这是个快速变幻的时代,人一不小心就会被时代的洪流卷进去,整日里忙得七荤八素,心像风里的灯笼,晃晃悠悠,始终定不住。精神的焦灼、心灵的疲惫,不请自来。

所谓“心不定,事难成”,内心的安定,才是最根本的根基。这事儿,几百年前的王阳明早替我们想明白了。

王阳明是谁?他不光是历史上那位能打仗的书生,还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跟我们说的那套“定心”、“吾性自足”、“心外无物”、“知行合一”,可谓震耳发聩。

我试着将他的智慧掰开了、揉碎了,再掺点当代人的焦虑,给你熬一碗定心的汤药。

 01 定心——人间的事,无非是练心

先说“定心”。

现代人的状态常常是:事情不多,烦恼不少;钱赚得不少,快乐不多。这是什么毛病?答案简单——心不定。

王阳明在贵州龙场那个荒凉的地方,忽然大彻大悟,来了句“吾性自足”,啥意思?就是说,内心的安宁,不必外求。

他主张“默坐澄心”,说白了,就是静坐,自己去慢慢辨别心中的真我和假我。

真我,是本心,是真心。假我,是那些私欲和杂念。你把这两者分开,心就定了一半。

再进一步,老王同志又说:“默不假坐,心不待澄。”

这话听着有点玄乎,其实道理不复杂:你不一定非得正儿八经地盘腿坐那儿,才是定心。

行住坐卧,都是练心的好时机。甚至可以说,真正的定心,是在纷繁的世事里、在你跟人吵架之前还能心平气和的那一刻里炼出来的。

 02 吾性自足——内心富足才是真富足

讲到“吾性自足”,多说两句。

不少人从小被教育,你要成功,你要超越别人。结果是,我们总觉得自己缺这少那,永远追不上外界的标准。房子、车子、票子都有了,心还是空荡荡的。

王阳明落榜的时候,乐呵呵地说:“我不以落第为耻,我以心动为耻。”啥意思?事儿没办成,不丢人;心被外物扰动了,才是真丢人。

人活着,得学会看见自己内心本来的丰盈。你没意识到,不代表它不存在。王阳明的悟道,说到底,就是提醒我们:内心自足。咱不是匮乏,而是看不到这份富足罢了。

心外无物——外界的纷扰都入不了你的心

再说“心外无物”。

你觉得是谁让你生气的?是你的配偶?是你的老板?还是生活本身?

王阳明一语点醒梦中人:“心生万物。”你动了心,外界的事才会困扰你。要是你心不动,世界自静。

举个例子,一个人对着空船骂街,发现自己骂了半天,船上压根没人,气立马消了。

这说明什么?外界不过是面镜子,反映的是你内心的状态。心定了,外界的纷纷扰扰自然影响不了你。

 03 知行合一——道理知道了就得去做

最后,重点聊聊“知行合一”。

现在不少人喜欢说:“我懂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话听着挺文艺,其实就是句废话。

王阳明一针见血地指出:“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你说你懂了,但你没做,那说明你压根没真懂。

知和行,不能分家。知道就得做到,不然那知,不过是空谈。人生也一样,想的多,做的少,最终也不过是空耗精力。

在事儿上练,才是真修行。知行合一,就是说,你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在印证你内心的良知。

 04 如何践行王阳明心学?四个字——立志、勤学、改过、择善

想实践王阳明的心学,光明白道理还不够。王老师还给了具体的法子,一并交代给你:

1.立志:没志向的人,就像船没了舵,只能随波逐流。立志,是让你找到自己航行的方向。志不在高远,而在真心。

2.勤学:少扯些没用的,多读书、多学习,尤其要学些能修养身心的东西。这世道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

3.改过:是人都会犯错,圣人也不例外。区别在于,能不能知错就改。那些不敢面对自己错误的人,注定只能在轮回里打转。

4.择善:多跟那些敢于批评你的人交朋友,少听那些虚情假意的好话。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多给别人点赞,不光利他,最终还是利己。

 05 结语

人这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外界的喧嚣多了,内心就容易乱。王阳明的心学,给了我们一剂定心的药方,让你在忙乱的生活里,还能找到那份久违的安宁。

人人心中都有定盘针,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找到它,并时时校准自己的人生方向。心定了,世界也就静了。记住:在心上学,在事上练,最后,你这颗心,才会越来越笃定。


历史崔
历史崔,介绍历史人物的原创自媒体
 最新文章